王策三
原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王策三,1928年10月15日出生於安徽省潛山市,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產黨黨員,新中國教學論學科重要奠基人,著名教育理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學術顧問。2017年12月20日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少年時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在農村和城鎮的私塾、小學、中學讀書。1946年秋,考入當時設在安慶的安徽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學習,讀完二年級,轉入哲學教育系。1949年新中國建立,新的安徽大學在蕪湖復校,原哲學教育系改為教育系。1950年春,由安慶轉赴蕪湖繼續學習,1951年7月畢業。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研究生班學習。1952年高校進行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1953年7月研究生班畢業,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講師,1980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99年4月退休。
王策三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經歷新中國建國前後兩個不同的時期。前期主要學習西方哲學和教育思想理論;後期主要學習蘇聯教育學。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和教學論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等工作。主要論著有:《教學論稿》(專著)、《教育論集》(專著)、《教學認識論》(主編)、《教學實驗論》(主編)、《現代教育論》(合作主編)、《基礎教育改革論》(合著)。
《教學論稿》
目錄如下:
第一章 教學論逐步科學化歷程的基本線索
第二章 當前世界範圍教學論科學化的新探索
第三章 為教學論的進一步科學化而努力
第四章 教學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 教學過程
第六章 教學原則
第七章 課程的歷史發展
第八章 課程的本質和結構
第九章 課程設計的方法
第十章 教學方法
第十一章 教學手段
第十二章 教學組織形式
第十三章 教學效果的檢查
《教學認識論》(修訂本)
序言
第一章 教學認識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探討教學認識概念的重要性
第二節 教學認識的基本基本界說
第三節 關於教學認識概念的有關爭論
第二章 教學認識的主體
第一節 學生是教學認識的主體
第二節 教學認識的主體結構(一)
第三節 教學認識的主體結構(二)
第四節 教學認識主體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三章 教學認識的客體
第一節 教學認識客體的概念
第二節 教學認識客體的功能
第三節 教學認識客體的內容
第四節 人工智慧與教學認識客體
第四章 教學認識的領導
第一節 教師是教學認識的領導
第二節 教師領導的基本形式
第三節 教學領導發展的趨勢——非指導教學
第五章 教學認識的方式
第一節 教學認識方式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教學認識方式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教學認識方式與教學模式研究
第六章 教學認識的檢驗
第一節 教學認識檢驗的意義
第二節 教學認識檢驗的標準
第三節 教學認識檢驗標準的結構
第四節 教學認識中學生的自我檢驗
第七章 教學認識的活動機制
第一節 探索教學認識的活動機制的意義
第二節 活動理論與教學認識研究
第三節 建構完整、全面的學生主體活動
第四節 學生主體活動的結構分析
第八章 教學認識的社會性
第一節 為什麼要研究教學認識的社會性
第二節 教學認識的社會歷史實踐根源
第三節 交往是教學認識社會性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第四節 社會性視角下的教學認識活動
第九章 教學認識中科學和藝術的統一
第一節 教學、科學、藝術
第二節 教學認識、科學認識、藝術認識
第三節 教學中科學認識與藝術認識相統一
后 記
附 錄
一、《教學認識論》初版說明
二、《教學認識論》初版目錄
三、《教學認識論》初版緒論
《基礎教育改革論》
上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什麼?
保證基礎教育健康發展——關於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
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
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正確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中篇——基礎教育的基礎何在?
基礎教育的基礎何在(一)
基礎教育的基礎何在(二)
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幾個問題
傳授知識是教師的神聖職責——試論知識傳授的作用與價值
必須注重知識傳授——再談知識傳授的作用和價值
下篇——究竟要改什麼?
究竟要改什麼?——就關於基礎教育現行課程五個“過”的判斷與有關人士商榷
關於教學改革中若干基本認識問題的思考
當前基礎教育的改革是要取代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嗎?——與一種課程觀討論
迫切的要求和長期任務:提高教育質量
一次很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