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教育學的結果 展開
教育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教育學類專業是以教育科學為共同知識基礎,以造就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專業人才為目標的專業集群。教育是人的一種特殊的生命過程,外顯為專門的社會活動,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科學是以教育活動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活動基本規律的知識體系。
教育學類專業的相關領域包括:心理學、生理學、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教育學類專業具有多學科基礎上的綜合交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特徵,要求學生掌握教育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要求教學有助於學生科學地認識教育活動的本質,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形成教育專業能力和技能,勝任未來教育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教育學類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以及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教育學類專業承擔著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文化教育機構等所需的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文化傳播、教育創意等高級專門人才的任務。
教育學專業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為基本原則,以中國高等教育定位和特點為參考框架,同時以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質,具備良好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具有國際視野,系統掌握教育科學和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教育創業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夠在各級各類教育及管理機構勝任教育、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目標和培養定位制定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應保持相對穩定,同時應根據教育的發展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基本學製為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
達到各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及學分要求,符合相關規定,考核合格,准予畢業。可授予教育學學士或相關學士學位。
總學分為140-160學分。
思想道德方面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國、守法、誠信、友善,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專業素養方面
(1)系統掌握教育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系統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具有創新創業意識。
(3)形成教育學類各專業所需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多學科融合型人才。
(4)系統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較為熟練地獲取、加工和應用相關信息。
(5)熟悉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政策和法規。
(6)具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7)具有國際視野,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為熟練地使用外文資料,初步運用外語進行交流。
身心素質方面
掌握人的心理活動和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
理論課程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公共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以及藝術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為教育學類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教育學類各專業的主幹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實踐課程包括專業實踐、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
畢業論文(設計)包括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或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
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
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知識單元開設選修科目,並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課程結構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要知識單元、知識點。選修課程的範圍和數量應提出明確要求,以保證課程的選擇性。有條件的高校可開展國內(外)學生交流、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或雙語教學。
在總學分中,實踐課程所佔比例應不低於25%。
理論課程
(1)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外語、政治理論、計算機基礎與應用、大學體育、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等,旨在提升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科學與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和身心素質。
(2)專業基礎類課程
專業基礎類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特殊教育概論等。
(3)專業方向課程
各高校可根據教育學類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本專業的方向課程,教學內容應涵蓋業務方面核心知識點:教育學專業:德育原理、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文化學、西方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思想史等。科學教育專業:基礎化學、基礎物理學、普通生物學、地球概論、環境科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學設計與技能訓練、科技製作等。
人文教育專業:人文科學概論、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經濟學原理、西方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思想史等。
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學導論、教學系統設計、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多媒體與網路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遠程教育應用等。
藝術教育專業:美學原理、藝術概論、藝術創作原理、中外藝術史、藝術作品鑒賞、文學作品鑒賞、綜合藝術創作原理與實踐、藝術技能訓練、藝術教育概論、藝術教育心理學、中國藝術教育史、外國藝術教育史等。
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發展科學、學前兒童保育學、學前教育史、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學、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國學前教育史、外國學前教育史等。
小學教育專業:中文、數學、英語、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小學班隊原理與實踐、小學各學科教學與研究、中國小學教育史、外國小學教育史等。
特殊教育專業:特殊兒童的生理與病理、特殊教育導論、盲童心理與教育、聾童心理與教育、弱智兒童心理與教育、發展障礙兒童教育、行為矯正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等。
華文教育專業:第二語言教學論、綜合漢語、漢語聽力、漢語口語、漢語閱讀、漢語寫作、漢英語言對比、英語聽說與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華文化、外國文學、對外漢語教學法等。
教育康復學專業:聽力學基礎、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言語科學基礎、言語障礙的評估與訓練、兒童語言發展、語言障礙的評估與訓練、特殊兒童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情緒行為障礙的評估與訓練等課程等。
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
教育見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有關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工作的觀摩與學習。教育實訓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模擬實踐或模擬實驗平台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的技能訓練。
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實踐活動。
教育考察是學生對特定教育區域或教育機構現狀的實地勘察。教育調查是學生對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工作具體問題的實地調研。
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教學環節納入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訓練。
(1)選題要求
教育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採取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或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特長,結合教育實踐,在教師指導下規範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與內容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畢業論文(設計)應遵守學術倫理,符合學術規範。
(2)內容要求
高校應為本科生指定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由本專業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必要時可聘請基礎教育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參與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應做到主題明確、資料翔實、方法科學、論據充分、推證嚴密、結構合理、格式規範、行文流暢、符合學術倫理。
(3)指導要求
指導教師應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開題、研究、寫作、答辯進行全程指導,強化對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規範的指導。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理論課程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公共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以及藝術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為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教育學的主幹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畢業論文(設計)包括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
各高校應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
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知識單元開設選修科目,並推動教師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人課堂教學。
課程結構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要知識單元、知識點。選修課程的範圍和數量應提出明確要求,以保證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條件的高校可開展中國國內(外)學生交流、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或雙語教學。
在總學分中,實踐課程所佔比例應不低於25% 。
理論課程
● 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與應用、大學體育、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等,旨在提升學生的基本知識索養、科學與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和身心素質。
●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特殊教育概論等。
● 專業方向課程
各高校可根據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各專業的方向課程,教學內容應涵蓋業務方面核心知識點,包括:德育原理、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文化學、中國教育思想史、西方教育思想史等。
實踐教學
● 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
教育見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有關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工作的觀摩和學習。
教育實訓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模擬實踐中或模擬實驗平台上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的技能訓練。
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實踐活動。
教育考察是學生對特定教育區域或教育機構現狀的實地勘察。
教育調查是學生對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工作具體問題的實地調研。
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教學環節納入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訓練。
● 畢業論文(設計)
教育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採取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特長,結合教育實踐,在教師指導下規範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與內容應符合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畢業論文(設計)應遵守學術倫理,符合學術規範。各高校應為本科生指定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由各專業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必要時可聘請基礎教育學校或其他類型教育機構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參與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應做到主題明確、資料翔實、方法科學、論據充分、推證嚴密、結構合理、格式規範、行文流暢、符合學術倫理。指導教師應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開題、研究、寫作、答辯進行全程指導,強化對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規範的指導。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師範教育在中國的議論與出現,教育學這門學科或課程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的高等師範教育,是以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師範館為起點的。師範館明確設置“教育學”課程,而且四年分年規定內容,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學校管理以及“實習”。
在1902年前後,中國已經設立的師範學校有:武昌師範學堂、保定師範學堂、成都師範學堂、貴州師範學堂、全閩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堂(1905年改稱兩江師範學堂)、湖南全省師範學堂、山東師範學堂、龍門師範學堂、通州師範學堂(民辦)等。它們都設教育學課程。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漸入人心,教育界思想十分活躍,各國各派教育理論和觀點幾乎都在中國得到一定程度的傳播和試驗。教育學的發展由此進入一個蔚為壯觀的時期。特別是美國杜威在1919年至1921年長達兩年多的講學的推動下,美國的教育學成為被效仿的主要對象,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此間,其他國外的教育學著作的譯介也進入個高潮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教育理論長期受到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的深刻影響。
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了建立自己的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嘗試。
1961年至1963年,其間集中許多中國教育學專家,在劉佛年教授主持下編成的《教育學》(討論稿)是當時“教育學的中國化”運動的代表性之作。
改革開放以後,教育學獲得蓬勃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到2002年,中國已經公開出版的各種類別,不同層次、多種語言的《教育學》大約140本左右。
在教育部1998年、2012年、2020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教育學專業的學科門類為教育學,專業代碼為040101,為教育學類專業。
教師隊伍
● 教師規模與結構
各高校應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和授課時數等需要,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教育學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生師比一般應不高於18:1。
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或專業帶頭人和數量適宜的骨幹教師。專任教師隊伍的學科背景應涵蓋課程體系中所含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年齡結構合理,30~55歲的專任教師不低於總數的2/3。職稱結構合理,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總數的30%。
應有一定數量來自基礎教育學校或其他類型教育機構的兼職教師。重點院校可略高於此標準。
● 教師素質要求與專業發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忠實履行教書育人職責,關心學生成長,具有對學生髮展提供必要指導的素養。
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對學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
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系統掌握教育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國際視野以及較為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清晰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努力探索前沿學術問題。
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能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合理設計課程教學方案、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外輔導和教學質量評價,在教學中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 教學要求
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程教學計劃,認真備課,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外輔導和教學質量自我評價;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學相長;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研究,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人格。包容差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教師發展
各高校應完善教育學基層教學組織,健全教學研究機制,推進教育教學研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各高校須明確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
各高校應建立教師上崗資格制度、青年教師指導制度、教師教學發展制度等,完善教師發展機制。根據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專業特點,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專業的教師需求,分層分類制定實施教師發展規劃,系統設計遞進式培訓課程,滿足教師不同階段需求,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各高校應加強對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等的考核、檢查、評估和交流,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改善教學效果提供努力方向,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各高校應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
各高校應為教育學教學提供數量充足、功能完善的教學設施。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14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少於5000元;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生均年進圖書量不少於4冊。
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重點院校可略高於此標準。
● 信息資源
各高校應為教育學提供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紙質和電子圖書資源,配備滿足教學需要的電子資源資料庫以及檢索工具,為師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資源服務。
各高校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審核要求等基本教學信息。
各高校應向學生推薦教材和必要的教學參考資料,鼓勵教師使用高水平教材。如無正式出版教材,應提供符合教學大綱的課程講義。各高校應積極建設課程網站,提供較為本富的網路教學資源。
● 實踐教學
各高校須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各高校應根據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能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的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等。各高校應與科研院所、中小學校、教育行政機構等加強合作,建設一定數量的相對穩定的教學見習、實習基地,保障見習和實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好-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實踐教學累計不少於6個月。
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投入應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少於1200元,並應隨著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穩步增長。新增專業教學經費不低於學費收人的30%,正常教學運行經費不低於學費收入的25% 。
質量保障
● 質量管理目標
各高校應以教育學教學質量標準為基礎,結合教師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建立以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規範、專業師資、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效果等為核心的質量管理目標體系。逐漸增加以質量監控為目標的畢業生質量跟蹤機制、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評價與反饋機制等外部反饋機制。
● 質量規範
各高校應圍繞質量管理目標要求,制定質量管理實施規範,建立督導、評教制度,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和調控改進機制,開展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質量評估,確保對教學質量形成全過程的有效監控,保證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充分實現。
● “大專業、小方向、塊課程、導師制”培養模式
大專業:合併教育類專業為大教育學專業,包括(學校)教育學和公共事業管理(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大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在第一、第二學年實施相同的課程計劃,學習通用性課程。
小方向:在大教育學專業中延伸出若干小方向,主要包括:教育學師資方向、教育行政與文秘方向(含輔導員、班主任)、心理諮詢與健康教育方向。
塊課程:圍繞小方向培養目標,將相關課程系列組成課程模塊。塊課程是實施小方向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導師制:在學生選定小方向的基礎上,經過雙向選擇,為每一位學生確定導師,負責指導其大學生活、學習方法、技能訓練、實習見習和畢業論文等。
● 雙導師、4+X雙專業、四年一貫制、淘汰退出制培養模式
西南大學創立了“師元班”,具體操作如下:
實施雙導師協同培養。學業導師由學校教育學部、相關師範專業學院的教授擔任;實踐導師選聘中學一線名師擔任實踐班主任。學業導師和實踐導師、教學班主任與實踐班主任每月召開例會、梳理並解決培養過程的問題,推動教學、研究、實踐與教學管理一體化的卓越教師培養新模式。
實施學科專業和教師專業“4+X"雙專業培養模式,4年學科專業培養由各師範生培養學院組織實施,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發展課程和自主創新課程三個模塊。X為開放、多元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主要通過第三學期、暑期夏令營、周末以及網路自主學習,由教師教育學院組織實施。
“四年一貫制”實踐教學。在學校附屬中學為每位“師元班”學生配備主要和輔助導師,主輔導師分別由高年級段、低年級段骨幹教師擔任。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利用課餘時間到附屬中學跟班見習,通過跟隨主輔導師,參與中小學教學實踐並貫通四年,由主輔導師負責四年期間教育實踐指導。
動態跟蹤淘汰退出制。嚴格把控考核關,採取階段性與終結性考核結合的方式,建立卓越教師“競爭、滾動”淘汰退出機制。對“師元班”學生設定階段考核具體目標:一年級重點考核基本素質,二年級重點考核教師專業素養,三年級重點考核課堂教學技能,四年級重點考核研究能力;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專業不及格者將退出“師元班”學習。
● 雙學位培養模式
該培養模式只針對部分特別優秀的教育學專業學生。學校可以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鼓勵和允許他們在保證教育學專業學習的前提下,同時按本科要求修一門學科專業合格者授予雙學士學位。學科專業達不到本科水平者,可根據實際達到的水平或者發給專科畢業證書或者發給其他某種證書。
● “2+2”培養模式
該模式針對的是教育學專業本科生,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兩年內學完教育學專業的主幹課程,又可以用兩年的時間去學習學科課程使學科專業知識達到專科以上水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更能得心應手也更為專業。這裡要強調的是這種“2+2"模式僅限於教育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不涉及其他專業學生的跨系培養。
● “3+1"培養模式
其培養的內容應進行創新即用3年的時間學習教育學專業的相關課程,用1年的時間來學習一門學科專業的主要課程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當前所存在的部分教師掌握教育學專業的知識,卻缺乏一門學科專業知識的尷尬窘境。這樣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既可以直接報考教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也可以直接到一線教育陣地就業。當然這裡所說的“3+1"模式,各院校的教育學專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轉變。如採用“2.5+1.5"的培養模式等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學科專業方面的知識,使之在今後的工作過程中更具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
考研方向
教育學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比較教育學、高等教育學。
就業方向
教育學專業學生可以從事的行業既包括各類院校、學院,社區服務社,諮詢組織,文化組織,還包括司法系統、國家級協會、委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機構和傳媒行業也同樣適合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就業。
地區 | 院校名錄 | |||
北京 | 首都師範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天津 |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 天津大學 | ||
重慶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重慶師範大學 | 西南大學 | |
河北 | 石家莊學院 | 唐山師範學院 | 廊坊師範學院 | 邢台學院 |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 河北師範大學 | 河北大學 | 河北外國語學院 | |
河南 | 安陽師範學院 | 鄭州大學 | 鄭州師範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洛陽師範學院 | 商丘師範學院 | 信陽師範學院 | 河南大學 | |
信陽學院 | ||||
山東 | 山東師範大學 | 曲阜師範大學 | 聊城大學 | 山東大學 |
山西 | 忻州師範學院 | 太原師範學院 | 山西師範大學 | 山西大學 |
安徽 | 安徽師範大學 | |||
江西 | 贛南師範大學 | 南昌大學 | ||
江蘇 | 南通大學 | 揚州大學 | 蘇州大學 | |
浙江 | 浙江大學 | |||
湖北 |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 長江大學 | 湖北大學 | 中南民族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湖北師範大學 | |||
湖南 | 湖南師範大學 | 衡陽師範學院 | 湖南農業大學 | 湖南科技大學 |
廣東 | 華南師範大學 | |||
廣西 | 廣西民族大學 | 南寧師範大學 | ||
雲南 | 雲南師範大學 | |||
貴州 | 貴州財經大學 | 遵義師範學院 |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 貴州師範大學 |
四川 | 內江師範學院 | 西華師範大學 | 四川師範大學 | 宜賓學院 |
陝西 | 陝西師範大學 |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 | 延安大學 | 寶雞文理學院 |
渭南師範學院 | 西安思源學院 | 西安歐亞學院 | ||
黑龍江 | 牡丹江師範學院 | 哈爾濱師範大學 | 齊齊哈爾大學 | 黑龍江大學 |
吉林 | 東北師範大學 | 通化師範學院 |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 吉林師範大學 |
吉林外國語大學 | ||||
遼寧 | 瀋陽師範大學 | 遼寧師範大學 | ||
西藏 | 西藏民族大學 | |||
新疆 | 喀什大學 | 新疆師範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
內蒙古 | 內蒙古師範大學 | |||
福建 | 福建師範大學 |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