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

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鬥魚》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狄龍米基·洛克、黛安·蓮恩、丹尼斯·霍珀、黛安娜·斯卡維德、文森特·斯帕諾主演的劇情片,於1983年10月21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叛逆少年詹姆斯盲目崇拜並模仿他的哥哥“摩托車手”所發生的故事。

劇情簡介


《鬥魚》劇照
《鬥魚》劇照
《鬥魚》劇照2
《鬥魚》劇照2
美國的塔爾薩,17歲的詹姆斯有一個綽號叫“摩托車手”的哥哥。“摩托車手”是一個傳說中的神奇人物,擅於打架鬥毆,並是一個天生的青年幫會的領袖。一天晚上,詹姆斯和女朋友帕蒂約會時碰到了號稱“打架大王”的威爾科斯,“打架大王”向詹姆斯挑釁,兩人打成一團。詹姆斯不是對手,多處受傷,在這關鍵時刻,消失了兩個星期的“摩托車手”突然出現了,趕走了“打架大王”,並照料詹姆斯。厭倦了過去生活的“摩托車手”同黑社會脫離了關係,行蹤不定,但仍享有很大的名氣。由於經常逃學,詹姆斯被學校開除了,帕 蒂也同他分了手。一天,詹姆斯在一家動物商店發現了“摩托車手”,哥哥將一些紅、藍兩色的暹羅鬥魚指給弟弟看,並告訴他:這些魚如果被關在密閉的容器里就會相互廝殺,直至死亡。“摩托車手”要將暹羅鬥魚帶到河邊去放生,這樣它們就不會自相殘殺。但就在他走到河邊的時候,卻被警察開槍打死。詹姆斯遵循著哥哥最後的指示,帶著暹羅鬥魚,騎上摩托車,直向大海而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馬特·狄龍詹姆斯
米基·洛克摩托車手
黛安·蓮恩帕蒂
丹尼斯·霍珀Father
黛安娜·斯卡維德Cassandra
文森特·斯帕諾Steve
尼古拉斯·凱奇Smokey
克里斯·潘B.J. Jackson
勞倫斯·菲什伯恩Midget
William SmithPatterson the Cop
Michael HigginsMr. Harrigan
Glenn Withrow威爾科斯
湯姆·威茲Benny
Herb RiceBlack Pool Player
Maybelle WallaceLate Pass Clerk
Nona ManningPatty's Mom
索菲亞·科波拉Donna (as Domino)
Gian-Carlo CoppolaCousin James (as Gio)
S·E·辛頓Hooker on Strip
Emmett BrownMr. Dobson
Tracey WalterAlley Mugger #1
Lance GueciaAlley Mugger #2
Bob MarasPoliceman
J.T. TurnerMath Teacher
Keeva ClaytonLake Girl #1
Kirsten HaydenLake Girl #2
Karen ParkerLake Girl #3
Sussannah DarcyLake Girl #4
Kristi SomersLake Girl #5

職員表

製作人道格·克萊鮑恩、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Gian-Carlo Coppola、羅曼·科波拉、弗雷德·魯斯
原著S·E·辛頓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副導演(助理)大衛·沃德斯、Mark Radcliffe
編劇S·E·辛頓、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攝影史蒂芬·H·布魯姆
配樂Stewart Copeland
剪輯Barry Malkin
藝術指導迪安·塔沃拉里斯
服裝設計Marjorie Bowers
布景師Mary Swanson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詹姆斯
演員 馬特·狄龍
受到美國消極文化的影響,他不僅迷茫空虛,而且極具暴力傾向,經常混跡街頭參與鬥毆,肆意揮霍自己的青春。由於過度渴望自由和解放,他對任何人或者事物,包括對自己的未來都無比冷漠,同時,在搖滾、酒精、暴力、性解放等因素的影響下,完全陷入了自我矛盾的痛苦深淵中,最終在現實與理想的困惑中走到盡頭。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摩托車手
演員 米基·洛克
詹姆斯的哥哥,是一個傳說中的神奇人物,擅於打架鬥毆,並是一個天生的青年幫會的領袖。後來,厭倦了過去生活的“摩托車手”同黑社會脫離了關係,行蹤不定,但仍享有很大的名氣。在放生鬥魚的路上被警察開槍打死。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鬥魚[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劇情片]
威爾科斯
演員 Glenn Withrow
號稱“打架大王”的社會青年,遇到了和女友約會的詹姆斯,他向詹姆斯挑釁,兩人打成一團。在即將打敗詹姆斯的時候被摩托車手的到來改變了戰局。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影片黑白畫面的拍攝靈感源於奧遜·威爾斯的電影和20年代的德國片。
• 片中每個場景中都能看到鐘錶。
• 因為米基·洛克的對白聲音過小,所以錄音師飽受折磨。
• 影片劇本出自首批個人電腦,而且耗時不足兩周。
湯姆·克魯斯為了出演《乖仔也瘋狂》而放棄了該片的角色。
• 片中“摩托車手”的坐騎是川崎LTD雙缸摩托車。

獲獎記錄


時間頒獎禮獎項獲獎主體備註
1984年第41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Stewart Copeland提名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鬥魚》改編自S·E·辛頓所著的同名小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所以會深受吸引,是因為小說主題引發的強烈共鳴,書中主人公對哥哥的滿心崇拜恰好與科波拉對他哥哥奧古斯特的感情如出一轍。在完成《局外人》之後,科波拉立即著手籌拍該片,影片片名則暗喻影片中的主人公——“摩托車手”和他的弟弟。
籌備過程
在《局外人》拍攝期間,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就和辛頓聯手改編劇本,並決定沿用原班人馬,而且仍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取景。
在該片開拍之前,科波拉組織演職人員觀看一些老電影,其中1951年的《血戰萊茵河》正是片中煙霧繚繞的靈感源泉,1920年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為該片提供了風格原型,1924年的《最卑賤的人》向馬特·狄龍展示出如何在沉默中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為了幫助米基·洛克進入角色,科波拉向其推薦了阿爾貝·加繆的小說和拿破崙傳記,而且“摩托車手”的外形是根據加繆嘴刁香煙的標誌性動作設計而成。科波拉廣泛採用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中的陰影、斜角、誇張的構圖和大量煙霧,在高佛雷·雷吉奧的《失衡生活》的影響下,科波拉決定用延時攝影生動表現片中的天空。
拍攝過程
作為《局外人》的姐妹篇,《鬥魚》保持了的《局外人》的演員陣容,也在同一城市拍攝。因為對舞蹈式的暴力情有獨鍾,科波拉找來舊金山芭蕾舞團的舞蹈指導和副導演邁克爾·斯穆因設計拉斯蒂·詹姆斯與畢夫·威爾科克斯的打鬥場景,他要求其中必須包括一些特別的視覺元素,如摩托車、破碎的玻璃、飛舞的刀子和飛濺的水和鮮血。斯穆因不僅耗時一周完成了這段場景,還借鑒1955年的《野餐》設計出洛克與黛安娜·斯卡維德的街舞。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公司類型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製作公司Hotweather Films美國
Zoetrope Studios美國
發行公司環球影業美國
MCA環球家庭娛樂美國
AMLF法國
Kinosto芬蘭
Argentina Video Home阿根廷
Editora Peixes巴西
Nelonen芬蘭
TV3芬蘭
Tocantins巴西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荷蘭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芬蘭
VTC-Video芬蘭
Versátil Home Vídeo巴西
Yleisradio芬蘭
(以上資料來源)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1983年10月21日美國 紐約電影節1983年10月7日
美國紐約1983年10月8日法國1984年2月15日
瑞典1984年5月18日西德1984年8月3日
芬蘭1984年9月28日西班牙多諾斯蒂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1984年9月
澳大利亞1984年10月25日土耳其1986年11月
匈牙利1995年6月8日義大利都靈電影節2009年11月16日
(以上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鬥魚》是導演關於個人風格的自由試驗品,帶著好萊塢式的散漫和稜角和一股摸不清的讓人發熱的魅力,導演太過沉浸在奢侈的黑白影像、高光與米基·洛克的憂鬱的眼神中,影片也陷於一種毫無目的的散漫狀態里。但是另一方面,《鬥魚》抓住了青春的迷茫和痛苦,就像困在魚缸中的鬥魚,如此絢爛卻又無處可去(《電影世界》評)。
導演將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通過色彩的變換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讓影片呈現出與戲劇截然不同的敘事效果,為影片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電影過於講究邏輯性而帶來的審美疲勞,也讓觀眾獲得了更多參與機會,從而形成對電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電影文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