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之(1902.7.20—1996.10.10),安徽績溪人。農工黨成員。大學畢業。1921年起在《新潮》、《小說月報》、《詩》、《新青年》等雜誌發表新詩,與潘漠華、應修人、馮雪峰創立湖畔詩社,曾任武昌旅鄂湖南中學、保定育德中學、安徽第二農業學校國文教師,北伐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編纂人員,《革命軍日報》、《勞工月刊》編輯,上海建設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商務印書館特約編輯,國民黨中央軍校廣州分校國文教官,江蘇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浙江省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浙江分會顧問。1925年開始發表作品。
汪靜之
男,生於1902年,原籍安徽省績溪縣上庄鎮余川村。他是“五四”時期全國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靜之早年求學於屯溪茶務學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由於深受“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是年下半年,與潘漠華髮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馮雪峰等參加的,由
葉聖陶、
朱自清為顧問的“晨光文學社”。1922年3月,與潘漠華、應修人、馮雪峰等組織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新詩團——湖畔詩社。1926年秋在
蕪湖一所中學執教,10月,經
郭沫若介紹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編纂,次年任《革命軍報》特刊編輯兼武漢國民政府勞工部《勞工月刊》編輯;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慶、汕頭、杭州、青島任中學文教員及建設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1952年調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部任編輯;1955年調中國作協,其後,一直擔任湖畔詩社社長。汪靜之同志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風》、《耶蘇的吩咐》、《翠黃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國》、《人肉》、《
父與子》、《作家的條件》、《詩歌的原理》、《李杜研究》、《愛國詩選》、《愛國文選》、《詩廿一首》,並發表過大量文章,其中詩集《蕙的風》1922年初版,在全國掀起巨大反響。魯迅很賞識他的詩作,並對其作品給予較高的評價,曾親自為他修改作品,多次給他教誨和鼓勵。“《蕙的風》的內容對於當時封建禮教具有更大的衝擊力,它的出版,無疑是向舊社會道德投下了一顆猛烈無比的炸彈,在我國文藝界引起了一場‘文藝與道德’的論戰”。
《蕙的風》,《耶穌的吩咐》,《翠黃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國》,《人肉》,《父與子》,《作家的條件》,《詩歌的原理》,《李杜研究》,《愛國文選》,《詩廿一首》,《天亮之前》 ,《沒有被忘卻的欣慰》,《六美緣》,《漣漪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