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

陝西省安康市轄縣

漢陰縣,隸屬陝西省安康市,位於陝南秦巴山區,與安康市漢濱區、紫陽縣,石泉縣、寧陝縣和漢中市鎮巴縣毗鄰。

古稱西城、安陽、漢寧、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漢陰至今,全縣轄10個鎮,141個行政村,版圖面積1365平方公里,總人口31.3萬人,漢陰縣是國家衛生縣城、縣城境內山川秀麗,物阜民殷,人傑地靈,素有安康“魚米之鄉”美譽。

漢陰縣境地處秦巴腹地,北枕秦嶺,南倚巴山,鳳凰山橫亘東西,漢江、月河分流其間,316國道和陽安鐵路穿境而過。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為淺山丘陵。境內主要河流有漢江、月河、觀音河、洞河等,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氣候溫和濕潤,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海拔290—2128.2米。

漢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有阮家壩、楊家壩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北大“三沈”——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漢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漢陰縣為2019年國家衛生縣城。

歷史沿革


漢陰縣域,明代始見於萬曆十三年(1585)《漢陰縣誌》。以前只能據現存史料追溯。縣域變遷由大而小。
漢陰縣地圖
漢陰縣地圖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至秦末(前312~前206)西城縣東界旬陽,西界成固。轄地約今石泉、漢陰、安康、紫陽、嵐皋、平利、鎮坪7縣及寧陝部分地區。
漢初至建安十二年(前206~207)安陽縣系西城與成固各裁一部合併而成。據《水經注》載:“縣治在城固縣東”。又據乾隆四十六年(1781)《陝西通志》載:“三國時黃金縣(今洋縣、佛坪一帶)分安陽縣地設立”。可見安陽縣轄地為今漢陰、石泉兩縣及洋縣、佛坪、西鄉、寧陝等縣的部分地區。
魏黃初二年至東晉建武一年(221~317)魏文帝重設的安陽縣,由於當時石泉以西為蜀佔據,另設黃金縣,因此轄地縮小,只今漢陰、石泉兩縣及紫陽西北部、寧陝東南部。晉太康元年(280),安陽縣改名安康縣,轄地未變。
東晉建武一年至梁天監三年(317~504)東晉元帝時,安康縣西部分設長樂縣,醫而轄地縮小,只包括今漢陰縣及石泉東南部、紫陽西北部。南朝宋、齊、梁3代將安康縣分為寧都、安康兩縣,區域未變。
梁天監四年至梁豫章王天正一年(505~551)梁州被北魏佔據后,分安康縣地,設直城縣(今池河)、漢陽縣(今漢王城)。此時安康、寧都兩縣只轄今漢陰縣及石泉南部。以後兩縣合為安康縣,又改名寧都縣,而轄區未變。
西魏廢帝一年至唐大曆六年(552~771)西魏撤銷廣城、漢陽兩縣,轄地併入寧都縣。此時區域為今紫陽、漢陰兩縣及石泉南部。以後寧都縣改名安康縣,又改名漢陰縣,轄地未變。
唐大曆六年至永貞一年(771~805)石泉縣因人口稀少撤銷併入漢陰縣。轄地為今漢陰、石泉、紫陽3縣。
唐永貞一年至南宋末(805~1279)石泉分出復設,漢陰縣轄地為今漢陰、紫陽兩縣。直至元初漢陰縣撤銷,轄地併入金州。
元至正二年至明洪武十年(1342~1377)漢陰縣恢復,轄地仍為今漢陰、紫陽兩縣。明洪武十年(1377)漢陰縣撤銷併入石泉縣。
明永樂五年至正德七年(1407~1512)復設漢陰縣,轄地仍為今漢陰、紫陽縣。
明正德七年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512~1782)分漢陰之東南隅設紫陽縣后,漢陰縣轄境,據明萬曆《漢陰縣誌》載:東西110里,南北420里。從縣治東至越梅鋪交興安州界75里。東南至園潭子交紫陽縣界120里。南至紫陽縣界80里。微西南至豬(鰲)頭山交西鄉縣蠟溪地界210里。西至草(槽)溝交石泉縣池河界40里。西北至長安縣界200里。北至離恨坡交鎮安縣界310里。東北至興安州界80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1951年漢陰從安康分出設廳后,轄地較前縮小。將越梅鋪(又名梅子鋪、越嶺塘)劃歸安康縣(原界越嶺關)。據嘉慶《漢陰廳志》、民國《漢陰縣誌》載:縣域東西105里,南北470里,東南距西北380里,西南距東北460里。從縣城東至雙乳交安康梅子鋪界65里。東南及南至擂鼓台、漢王城、鰲頭山等地交紫陽縣之漆園河界160里,交鞍子界220里。西南至漢陽南交西鄉縣之兩河界200里。西至高梁西交石泉縣之池河界40里。西北至龍王溝交寧陝縣之長坪界230里。又至龍王溝之火鐮確交寧陝縣之丁家梁界205里。北至鐵龍東交鎮安縣手扳岩界250里。東北至銅錢窖交安康之葉家坪界260里。
漢陰縣名,始於唐至德二年(757),時治所設漢江南岸,山南為陽,水南為陰,故名。今漢陰縣地,西周屬庸國,秦隸西城縣,西漢置安陽縣,東漢歸漢寧郡、西城郡,西晉為安康縣,南北朝時部分地區劃歸寧都縣,唐時又划部分地區置廣德縣,唐至德二年(757)安康縣改名漢陰縣。南宋紹興二年(1132)遷縣治於月河北岸新店(今址),縣名未因地而改。元代撤銷縣制,設漢陰巡檢司,隸金州;明初復置漢陰縣,清改設漢陰廳,民國復設漢陰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名漢陰縣,隸安康行政公署。
1954年3月,漢陰縣梓龍鄉與紫陽縣松河鄉之間地界又作了一次小的調整。
1956年6月~1987年1956年6月1日,漢陰縣將白龍鄉劃歸石泉縣;將龍王鄉、鐵爐鄉劃歸寧陝縣。划後面積為1391.04平方公里(2086560畝)。同年6月17日,漢陰縣將鳳江鄉之雙河、鳳崗兩個農業社48戶、255人劃歸紫陽縣漢王鄉。划後漢陰縣的面積為1347平方公里。
1958年12月併入石泉縣,1961年9月分出復設漢陰縣。

地理環境


氣候

漢陰氣候溫和濕潤,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海拔290—2128.2米。境內河流縱橫,均屬長江水系,年徑流量5.19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9721.82萬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資源10060.16萬千瓦,水面3.1萬畝,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地貌

漢陰縣境地處秦巴腹地,北枕秦嶺,南倚巴山,鳳凰山橫亘東西,漢江、月河分流其間,316國道和陽安鐵路穿境而過。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為淺山丘陵。境內最高處鳳凰山主峰海拔2128米,最低處漩渦鎮,海拔290米。縣城位於月河川道中部,海拔360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漢江、月河、觀音河、洞河等,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漢江在境內流長21公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漢陰自然資源豐富,以礦產、動植物資源最為突出。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砂金、脈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崗岩、石英砂,煤炭等19種,產地64處,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鐵鏽紅瓦板岩之鄉和黃金大縣。全縣有耕地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12萬畝),人均基本農田達1.05畝。礦產資源有脈金、砂金、瓦板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煤炭、鈾礦等,礦藏儲量大,品質優。

物種

境內有種子植物3000餘種。野生動物400多種,有天然草場68萬畝。農作物有30餘種,經濟作物有20餘種,林木有108科300餘種。經濟林主要是桑、茶、桐、漆、柑橘、板栗、青竹等,珍稀樹種有銀杏、樟、楠、三尖松等。

藥材

中藥材有金銀花、天麻、丹皮、杜仲、板蘭根、黃精、桔梗等250餘種。

水資源

2005年,地下水資源理論藏量為9721.82萬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資源10060.15萬千瓦,水面3.1萬畝,可供養殖水面近萬畝。

行政區劃


漢陰縣
漢陰縣
1991年,漢陰縣面積1347平方千米,轄5區1鎮,40個鄉鎮,9個居委會、262個行政村,37個居民小組、1737個村民小組,共8.81萬戶、27.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41萬人。
1995年,漢陰縣面積1347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3鎮38鄉:城關鎮、蒲溪鎮、澗池鎮、平梁鄉、高粱鄉、紅星鄉、三河鄉、酒店鄉、藥王鄉、八廟鄉、天星鄉、太平鄉、月河鄉、鳳亭鄉、永寧鄉、小街鄉、雙乳鄉、安良鄉、龍太鄉、田禾鄉、清明寨鄉、金花鄉、水田鄉、雙河口鄉、黃龍鄉、龍埡鄉、三清鄉、鹿鳴鄉、石條街鄉、銅錢鄉、堰坪鄉、鳳江鄉、杜家埡鄉、塔嶺鄉、上七鄉、梓龍鄉、漢陽鄉、渭溪鄉、黎明鄉、雙坪鄉、天池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撤銷平梁區、蒲溪區、鐵佛區、漩渦區、漢陽區等5個區公所的建制;撤銷太平鄉、月河鄉、天星鄉併入城關鎮,撤銷金花鄉、清明寨鄉併入澗池鎮,同時將三清鄉的東風、中清2個村委會劃歸澗池鎮,撤銷小街鄉、龍太鄉併入蒲溪鎮,撤銷平梁鄉、紅星鄉、高梁鄉、三河鄉合併設立平梁鎮,撤銷雙乳鄉、安良鄉合併設立雙乳鎮,撤銷水田鄉、鹿鳴鄉、三清鄉合併設立鐵佛寺鎮(除三清鄉的兩個村委會外),撤銷龍埡鄉、黃龍鄉合併設立龍埡鎮,撤銷堰坪鄉、杜家埡鄉、梓龍鄉合併設立漩渦鎮,撤銷漢陽鄉、天池鄉、黎明鄉合併設立漢陽鎮,撤銷酒店鄉設立酒店鎮,撤銷雙河口鄉設立雙河口鎮,撤銷上七鄉設立上七鎮,撤銷八廟鄉併入藥王鄉,撤銷鳳亭鄉併入永寧鄉。調整后,漢陰縣轄12個鎮、9個鄉。
截止2019年6月,漢陰縣轄10個鎮,141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總戶數為104553戶,戶籍人口為311463人。總人口中女性人口為143539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17。年末常住人口為250106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5.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9‰。

政治


中共漢陰縣委
職位姓名
縣委書記劉飛霞
縣委副書記陳永樂
縣委常委
劉飛霞
陳永樂
王毅
羅國才
黃邦平
劉愛軍
劉海峰
劉定東
馮尚生
吳國洲
徐見南
夏國中
向詩兵
漢陰縣人大常委會
職位姓名
人大主任孫勇
人大副主任
謝繼來
張德軍
劉曉琴
龐清明
周永鑫
漢陰縣人民政府
職位姓名
縣長
副縣長
羅國才
黃邦平
徐見南
夏國中
劉濟兵
鄺吉學
李長國
孔德帥
高海軍
漢陰縣政協主席史正林
副主席
王生林
符清野
廖靈君

經濟


綜述

2019年,漢陰縣生產總值實現112.5018億元,同比增長5.8%,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2161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6.8635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9.4222億元,同比增長5.4%。人均生產總值達45017元,三次產業比為14.4:50.6:35。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6.4%。
2019年,漢陰縣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6.25億元,同比增長35.9%,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2億元,同口徑增長5.32%。稅收與非稅佔比為8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7.5億元,同比增長6.3%。民生支出24億元,民生支出佔比達87.3%。全年完成國稅稅收收入3.11億元,增長5.4%。
2019年,漢陰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9.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4.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1%,民間投資增長3.6%
2019年,漢陰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3元,比上年增加1439元,增長9.9%。其中:工資性收入6743元,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2.1%;經營凈收入2707元,增長16.7%,佔16.9%;財產凈收入1479元,增長10.1%,佔9.2%;轉移凈收入5094元,增長10.8%,佔31.8%。

第一產業

2019年,漢陰縣全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8.3381億元,同比增長4.2%。農業增加值為16.81億元,同比增長4.2%。
2019年,全縣種植業產值達到15.5872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4.8萬畝,同比下降0.5%,夏糧面積7.6萬畝;秋糧面積27.2萬畝。糧食總產量為9.82萬噸,夏糧產量1.57萬噸,秋糧產量8.25萬噸。蔬菜播種面積為11.9萬畝,增長4.1%,蔬菜產量為19.2萬噸,增長3.5%,實現產值6.3億元,增長4.3%。食用菌產量為0.3萬噸。蓮藕播種面積為1.54萬畝,產量為3.7萬噸。核桃建園4.4萬畝,增長0.2%,產量為1684噸。板栗建園面積1.7萬畝,產量為2103噸,增長5.1%。
2019年,全縣林業產值為2.1764億元,同比增長6.9%。造林面積4.5萬畝,下降17.4%。育種、育苗面積1.08萬畝,增長2.9%。撫育管理面積2萬畝,與上年持平。
2019年,全縣牧業產值為8.4028億元,同比下降2.2%。豬出欄為22.91萬頭,同比下降4.1%;豬存欄為14.61萬頭,同比下降4.4%。牛出欄為1.06萬頭,同比增長3.3%;牛存欄為2.42萬頭,同比增長0.02%。羊出欄為4.3萬隻,同比下降1.8%;羊存欄為3.6萬隻,同比下降3.1%。家禽出欄為95.68萬隻,同比增長7%;家禽存欄為88.26萬隻,同比增長3.4%。肉類產量2.1萬噸,同比下降2.7%;禽蛋產量0.73萬噸,同比下降1.6%。
2019年,全縣漁業產值為0.7581億元,同比增長6.3%。水產品產量5955噸,同比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為1.4136億元,同比增長4.2%。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9年,漢陰縣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5820億元,同比增長8.1%。縣內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產值7.2177億元,同比增長42.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7.0664億元,安裝工程產值0.1655億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4.1269萬平方米,竣工房屋價值達到2.8254億元。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15.8337億元,同比增長6.5%。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2.1616億元,同比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0.055億元,同比增長6.4%;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2.1066億元,同比增長3.3%。

第三產業

2019年,漢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6億元,增長10.6%。其中:限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5.92億元,同比增長12.1%。
2019年,漢陰縣完成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增加值2.989億元,同比增長1.3%。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增長3.8%,鐵路客貨運周轉量下降0.2%,郵政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3.3%,電信主營業務收入增長76.7%。其他盈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3.6%。
2019年,漢陰縣郵電通信業完成業務總量1.85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3.3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22.87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6.57萬戶。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8.01億元,同比增長7.1%,較年初增加8.8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達86.96億元,同比增長11.5%。各項貸款餘額55.20億元,同比增長2.6%,較年初增加1.67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達35.39億元,同比增長3%。

文化


習俗

陝南漢陰縣,地處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縣城居民多是明、清兩代的湘鄂粵閩贛皖移民,各種地域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交疊、沉澱和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了獨特的端午節習俗。
打露水
端午節黎明起床后不洗臉,大人便帶小孩爭相出城,到郊外水草茂盛、乾淨的地方打露水,用干毛巾在青草上吸露水,再以吸濕露水的毛巾洗臉、擦頭,據說可以養顏、護髮。
拔百草
傳說端午節這天的一些中草藥藥效最好,打完露水之後,男人們便到河畔、塘渠邊、田坎和坡溝拔水菖蒲、石菖蒲、艾蒿、車前草、海金莎、銅錢草、一支箭、路邊姜、金銀花藤、魚腥草、柴蘇、野薄荷、水燈芯、茵陳、野茄子蔸等中草藥,帶回家晾乾,放通風處,作家庭防病治病的備用品。
掛菖蒲艾枝
端午這天,家家門前都有掛菖蒲、艾枝的習俗。傳說菖蒲是屈原的佩劍化成的,插菖蒲是為紀念屈原;插艾枝與唐末黃巢的故事有關,是為懷念黃巢打富濟貧、關愛百姓。插菖蒲、艾枝,更有避蟲、祛病之意。
佩香包
香包是以甘松、山奈、白芷、川歸、麝香等藥材碾細的粉為原料,配以五色花線和五色綾子綉制而成,其式樣有人物、十二生肖、花卉等。端午這天,給小孩佩帶香包於胸前背後,姑娘、少婦也會將香包佩帶在顯眼處。姑娘們還會把自己精心製做的香包送給心上人,或作定情之物。端午節這天,也是婦女們香包綉品的大展示,誰家女子做的香包上乘,便會贏得“心靈手巧”的美譽。
拴花繩
花繩是用五色線搓成的並用雄黃酒浸泡過,將其拴在小孩的手腕、中指根及腳腕處,意在驅邪避蟲保平安。
插石榴花和梔子花
端午清早,城內大街小巷都有賣石榴花和梔子花的,各家女主人均要買一些拿回家,給已婚婦女頭上插以石榴花,表示多子多福,給未出嫁的姑娘頭上插上梔子花,表示純潔無瑕、芳香襲人。
祭屈原和吃粽子
端午這一天,各家都要包糯米粽子,糯米中搭配綠豆、紅小豆或大棗,煮上一夜,端午清早將煮熟的粽子撈起,祭祀屈原后家人才能吃。祭祀屈原是很講究的,專門擺香案,香案上點香蠟,供奉粽子、雞蛋、蒸饃和水果,家人輪流向屈原跪拜祭酒,大人給小孩講屈原的故事,頌揚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英雄氣節。有的書香人家還要由主祭人朗讀幾段屈原作品。湖南、湖北移民及後裔,還到江河邊拋投粽子,祭祀屈原。
回娘家
嫁出去的少姑娘,特意打扮一番之後,在丈夫的陪伴下,端午節中午飯前趕回娘家,向老人拜節請安,陪母親說說悄悄話,並聆聽父母的生活指點。
追節
端午節上午,已訂親未結婚的女婿大都要提上綠豆糕、雞、魚、蛋之類的禮品,到岳父岳母家追節,禮畢恭敬接受老丈人的問話。准丈夫還要趁此機會,偷偷看看未過門的媳婦,設法與其說說話,交換一下香包之類的紀念品。
六色午餐
端午節很重視午餐,午餐又講究營養搭配、色香味俱全,擺在餐桌上的食品應有黃、紫、綠、紅、黑、白六種顏色。黃,是指黃鱔燴雞蛋湯、黃豆菜肴豆腐、豆芽、豆腐乾;紫,系指紫菜海帶排骨湯、煎紫茄子;紅,是指紅棗紅小豆糯米粥、涼拌或炒莧菜;綠,系指綠豆糕、燜四季豆、炒豇豆、拌黃瓜;黑,是指黑木耳燜雞塊、螞蟻上樹(黑芝麻炒粉條);白,系指土豆、大蒜等。
洗百草湯澡
端午節下午,各家忙熬石菖蒲、艾蒿、紫蘇、野茄子蔸、一支箭等草藥湯,家人在晚上輪流用此百草湯沐浴,洗個痛過澡,去風、去寒、敗毒和預防疾病。
油菜花節
漢陰縣油菜花
漢陰縣油菜花
油菜花節是該縣利用得天獨厚的油菜種植優勢,沿316二級公路,在月河川道近10公里、10萬畝油菜種植區域舉行的一種大型旅遊節慶活動,是該縣探索專題節慶活動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方式,豐富旅遊產品構成,強化招商引資力度的重大舉措。“陝西漢陰首屆油菜花節”將於200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舉行,活動時間半個月,活動主題為“觀花海人家,賞民俗文化,遊園林城市”。

特產

到了漢陰山城,不去品嘗一下漢陰的小吃,就如同到西安沒有去看兵馬俑一樣,是件憾事。不必說漢陰的餐館林立,遍步大街小巷。單是那些小吃攤,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油炸米餃、油炸果子、油條、油餅、油糍、麻花、抄手、炕炕饃、米糕饃、甜酒、糍粑、元宵、米麵皮、涼粉。有葷有素、有米有面、有干有濕,甜咸酸辣,樣樣俱全;春夏秋冬,各有側重。都說“漢陰人好吃”,此話不假。改革開放以來,漢陰小吃已走向全國。炕炕饃已落戶西安,蕨粉皮子已安家塞外蘭州和西寧,油炸米餃定居北京,供首都人民品嘗。《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和《安康日報》等,都曾系統介紹過漢陰小吃。省旅遊規劃研究所的專家們,曾來漢陰考察小吃,十分讚賞,擬建“漢陰小吃一條街”。
漢陰縣特產
漢陰縣特產

交通


漢陰交通便利,陽安鐵路、十天高速、316國道穿境而過,通鄉公路四通八達。數字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信覆蓋全縣18個鄉鎮。旅遊風景區主要有:觀音河水庫、龍寨溝奇石景區、兩合崖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建設亮點頻出,新修改擴建街道10餘條,先後建成了龍崗園林、大木壩森林公園、鳳凰廣場、縣城人工湖等一批山水園林城市標誌性建築,縣城北城街改造后被省市眾多新聞媒體譽為“陝南縣城第一街”。
漢陰-龍寨溝
漢陰-龍寨溝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公路總里程2506.587公里,公路橋樑285座,公路密度183.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69公里,國道二級公路55.561公里,縣道131.884公里,鄉道281.553公里,村道2001.899公里。

社會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衛生機構總數190個,醫療機構188個,預防保健機構16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為1614張,全縣衛生人員總數205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70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66.8人。全縣村衛生室156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10.6%,鄉村醫生166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有幼兒園50所,教育部門辦27所,民辦23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3所);共有318個教學班;在園人數為9231人(其中女4422人),學前教育教職工999人,專任教師532人,保育員229人。全縣有小學學校41所,教學點27個,教學班533個(其中56人大班54個),在校生21854人(其中女10319人),教職工14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85人。全縣初級中學9所,初中有教學班196個,初中在校生9906人(其中女4610人),初中教職工737人,專任教師698人。全縣有高級中學2所,十二年一貫制1所(民辦),高中教學班124個,高中在校生6386人。中等職業教育,職業高中1所,職業高中實際招生1213人,職業高中現有在校生1981人,學校共有教職工146人,專任教師134人。全縣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學班3個,全縣共有特殊教育學生205人,其中小學隨班就讀57人,初中隨班就讀38人,特殊學校學生110人(其中:送教上門學生41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漢陰縣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8個,共有床位1998張,全年收養1420人。年末納入城市低保885戶、1666人,人均月保障標準580元,實行補差;納入農村低保5495人,11437人,保障標準每人每年4310元,實行補差,分三檔執行,一檔360元,二擋260元,三檔135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五保)3954人,其中集中供養約1262人。全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4252人次。

旅遊


近代革命歷史景點
位於漢陰縣城北坡龍崗公園的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紀念碑於2010年動工修建,為漢白玉材質,高9.9米;軍史浮雕高4米長10米,為花崗岩材質。紀念碑和浮雕與10年清明前正式竣工,已成為當地人民及青少年緬懷先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基地。
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是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共西北特別支部命名並派人領導成立的一支人民軍隊。其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所屬的陝西警備第二旅沈璽亭部漢陰籍下級軍官何振亞(繼周)、沈啟賢(繼禹)、王展(武林)、羅少偉等領導的幾次兵變起義人員組合而成的陝南遊擊隊,1936年8月13日正式成立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
自1935年冬至1937年春,這支革命隊伍相繼在秦嶺南麓的安康、商洛和漢中結合部的10餘縣的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仿效紅軍打土豪、分財物、救窮人,為勞苦群眾謀利益,寫標語、發傳單、宣傳革命、宣傳抗日,發動群眾,歷經大小戰鬥二十餘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西北特別支部將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交由中共中央代表羅瑞卿同志負責接收。1937年初,這支武裝已經發展到千餘人,奉命離開陝南,進駐甘肅慶陽驛馬關,編為紅十五軍團警衛團(何振亞任團長,李雪三任政委,沈啟賢任參謀長),任弼時同志曾率領中央代表團前往慰問。“七•七”事變爆發后,該團主力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344旅警衛營,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在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戰中英勇殺敵。此後,這支部隊的將士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其建制逐漸由營擴大為團、旅,最後擴大為師,成為第四野戰軍39軍117師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主力部隊39軍117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39集團軍117師。
該部隊曾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以及解放湖北、湖南、廣西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為志願軍主力部隊的三十九軍117師,跨過鴨綠江后打響了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第一仗“雲山戰鬥”,全殲美軍王牌騎一師第八聯隊,“大振軍威,大振國威,震驚世界”,后又南下收復平壤,智渡臨津江,攻克漢城。因戰功卓著,該部隊主要指戰員何振亞、沈啟賢1955年被授予少將,揚棄在1964年晉陞少將軍銜。
旅遊景點
截至2013年,漢陰縣已查明的旅遊景點有40多處,除久負盛名的"漢陰八景"(月河環節、雙乳對峙、三蠟直壁、卧龍盤踞、朝陽古洞、紅崖古寺、兩河崖壁、擂鼓奇峰)和現存於明清年間的文峰塔、文廟大殿、明城牆等古建築外,還有鐵瓦殿、鳳凰山莊、龍寨溝以及10餘處新石器時代的古村落(阮家壩、黃泥梁、牟梓河等)、石刻等文化遺址,2000多件館藏文物與融合湘廣、漢水文化為一體的漢陰民俗風情同秀麗的自然景觀一起構成漢陰獨特的旅遊資源格局。
文峰塔(位於縣城內)、菩薩泉(位於縣城城北)、朝陽古洞(位於麒麟村)、雙乳山、蠟燭山、擂鼓台、鐵瓦殿、紅崖寺、漢陰兩合崖景區、龍寨溝天然奇石景區、大木壩森林公園、鳳凰山莊、友崗園林等景點已初具規模。為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漢陰根據地域特點、資源分佈狀況和開發難易程度,將開發的旅遊資源確定為"三大旅遊區"。一是鳳凰山自然風貌觀光區,主要由擂鼓台景區、大木壩景區、龍寨溝天然奇石景區和鐵瓦殿景區組成;二是觀音峽田園風光遊憩區,主要由上段觀音河庫區和下段觀音峽兩部分組成,重點抓好水上遊樂區、田園風光遊憩區、水圍寨探險區三部分建設;三是水河川道設施農業帶遊覽區,分設旅遊農業觀賞區、蠶桑科技遊覽區、優質高效農業觀賞區三部分。同時抓好兩合崖景點、高家嶺垂釣娛樂中心、友崗公園、月河城區段人工湖、鳳凰山莊、文廟、明古建築、"三沈"紀念館、小吃一條街、陝西抗日第一軍發祥地等十個旅遊景點建設。

獲得榮譽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3月26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陝西省教育強縣”稱號。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漢陰縣為2019年國家衛生縣城。
2020年8月2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效率優秀榜單出爐,漢陰縣排名第6位。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