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車

交通工具

出處:《文明小史》第五三回:“要想雇車子,卻祇有小車,是用人拉的,就是目下上海的東洋車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飯後便叫了兩輛東洋車,同到虹口去。”

歷史


黃包車的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為日本人所創製。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1873年,法商米拉看到上海租界市面日趨繁榮,交通工具的不敷應用,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並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后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
人力車
人力車
,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並批准路程價格。次年首批300輛黃包車從日本引進。1月20日,上海首家外國小車洋行登報事:“外國小車出賃”。啟事云:“今有本行新到洋車,比中華車大不相同,不論天暗下雨,一樣可推。車上另有篷帳,下雨不濕衣服,格外奇巧,貴客商欲坐者,請至本行賈可也”。啟事還訂明路程遠近的價格。
1956年,上海最後兩輛黃包車被送進博物館,作為展品供人參觀。
1919年"五四"運動後,一些年輕人曾號召不坐人力車,作為他們所提倡的"新生活"的內容之一,其中有人曾"在到上海的第一天就發誓不坐黃包車,代以步行"。
1949年後,隨著三輪車的興起,人力車逐漸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後一輛人力車被送進博物館。
近年來,作為一種特色旅遊服務項目,新型黃包車又小批量地出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景點內。
江南的一些城市以三輪的黃包車多見。例如台州

種類


人力車有很多種,比如架子車、自行車等,只要以人力驅動的都叫人力車,黃包車是其中一種。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為引人注目,招徠生意,車身塗黃漆,故名黃包車。
隨著人力手拉黃包車的逐步淘汰,現今在社會上流動最多的就是人力三輪黃包車,以人力腳踩為動力,這樣比以前拉黃包車的更為省力,其速度也有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