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紅菇

野生真菌

野生紅菇是一種比較稀少的野生真菌,多生長於深山野林中濕潤高溫的腐質層中。每年端午節前後紅菇就開始生長了,每次生長期都不是很長,大約一個月不到。一年一般出兩批,第一批比較少量,量多是在第二批。

野生正紅菇多產於湖南炎陵縣、廣西欽州浦北縣、河南省伏牛山地區(方城縣鎮平縣等)、福建武夷山(以高海拔紅菇著稱)、三明明溪等地;江西(贛州)、四川、陝西南部、雲南、遼寧、湖北等地。國外分佈在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

摘要


野生紅菇是生長在殼斗科樹下的一種真菌,紅菇是一種珍稀野生菌類,只生長在殼斗科樹下的腐質層中,還得在溫帶氣候、雨水多的季節才有生長的可能,溫差大地域品質佳,海拔高菌紅含量高。它自古以來,既無種,又無花,年年來時它自發。它雖然無花無種,但卻有傳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這塊故土上茁壯生長。采菇者年復一年仍舊回老菇穴采菇。
紅菇品種有:正紅菇、高山紅(頂級紅菇)、紅菇、大紅菇、大朱菇等。

產地


野生正紅菇多產於福建南平武夷山(高海拔紅菇高山紅)、三明紅菇、江西(贛州)、廣西、四川、雲南、江蘇、遼寧、河南(南陽伏牛山)、湖北(神農架)等地。國外的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地也產生。

簡介


野生紅菇
野生紅菇
紅菇為天然野生高等真菌,素有“中國純天然高等野生山珍”之美稱,是聞名世界的食用菌之一,選擇性生長在特殊地方的原始硬木闊葉森林中,純野生採集,產量極低,因此“物以稀為貴”,其營養價值和食療價值都特別高。
營養價值:
純天然野生紅菇含豐富的維生素B、D、E,並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以及微量元素鐵、鋅、硒、錳等。食療價值:養肺、抗癌、養血、補血、活血化瘀、祛水腫、補精神、強身體、有益腎虛腰痛、紅蘑菇燉雞蛋對肺部接觸性癌症病變的效果較佳。經常食用有益腸胃,可防感冒、消化不良、肝硬化、抗癌和兒童佝僂。

食療功效

推薦食法:
1、“坐月子”的用法:茶籽油1兩、老薑沫2兩、土雞蛋2隻猛火炒幾分鐘,加入紅糖1兩、紅菇干品2兩,與烏雞(或鄉下老母雞)1隻一起煲湯食服。
2、補虛及腎虛腰痛的用法:土雞蛋5隻、紅菇干品4兩、桂圓2兩、紅糖1兩,煮湯食服。
3、祛水的用法:紅菇干品2兩與其他食物煮來吃,不入鹽。明溪縣產地主要有夏陽、梓口坊、蓋陽等

紅菇美食

1.排骨紅菇湯
2.紅菇蟶乾湯
3.五花肉燉紅菇
4.紅菇雞湯
5.野生紅菇燉老鴨
6.紅菇豆腐湯
7.紅菇燉蛋
8.紅菇蒸蛋
9徠.蟲草花紅菇鴨湯
10.鰲蝦燒紅菇
11.紅菇肉片線面
野生紅菇的營養價值
野生紅菇的營養價值
紅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稱,系天然營養佳品。其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並含有人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效,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同時它含有多糖類抗癌物質,有利於血液循環,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抑制癌細胞轉移,對治療療急性脊髓視神經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具有治療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和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及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和產婦出血過多等疾病,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野生紅菇
野生紅菇

無法人工栽培


紅菇的菌絲不能分離,故至今無法進行人工栽培,日見珍貴。它的桿同其它菇不一樣,不但不脆,而且質硬帶有韌性。採摘時要用削菇的竹籤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層,才能把它撬起來。紅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蟲常有毒涎染菇上,為免中毒,鮮菇煮食時應同時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藍色,則菇有毒,棄之勿食。
紅菇菇蓋比較厚,腿也比較粗,有毒的菇蓋比較薄,腿也比較細小,蓋上面有白色或黃色的斑點。
毒菇菌蓋它上面的紋路和下面的皺褶是同一個方向,所以說毒菇它的邊緣很容易裂開;如果是正紅菇的話,相反它是橫褶,就是繞著圓圈的這種皺褶,它的邊緣會掉下了一塊,但絕對不會裂開菇肉的顏色是灰色的。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1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1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2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2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3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3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4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4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5
毒紅菇與真紅菇辨別5
鑒別
紅菇是無法人工栽培,所以是純天然食品。
紅菇的鑒別可以參考以下五點:
1傘蓋(重要)
紅菇傘概頂部中央是深紅色或者暗紫色,
比傘蓋四周顏色略深一些。
2菇桿
正紅菇的菌桿是實心的,少數在菇腳有蟲洞。
注意觀察紅菇傘蓋下的菌褶,正紅菇的菌褶較厚,
且略微帶銀灰色。
4浸泡
正紅菇浸泡也會褪色,但顏色散開時不會呈均勻狀,
且水顏色變化緩慢。
(聞起來清香,有染色的菇略有刺激性氣味)
5味道(重要)
正紅菇煲湯清甜可口,湯好喝,但菇並不非常可口,
略帶澀味,大朵的菇口感略有渣。
由於紅菇是生長在深山老林,又是在持定的環境下與殼科樹共生,對生長條件要求極為苛刻。食用菌專家陳宇航雖然到山裡釆集菌種培育成功,但還是要種回到殼科樹下,到目前為止國內還無法完全人工大棚栽培。儘管都是野生的,但因產地、生長環境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