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劉萍的結果 展開

劉萍

農三師五十二團高級農藝師

劉 萍 女。高級農藝師。1938年1月出生,湖南東安人。中共黨員。

人物簡介


畢業於新疆軍區八一農學院農學系。現任職於農三師五十二團生產科。1952年懷著對人民解放軍的無限熱愛,報名參加了新疆軍區赴湘招兵團,隨軍入疆到新疆“迪化”,現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休息了幾天,被分配到新疆軍區八一農學院農學系,一邊軍訓,一邊學習農作物栽培技術課程,在校學習期間,由於自己刻苦努力,入了團,還擔任一個班的學習組長。1954年畢業被分配到阿克蘇兵團農一師一團一營二連任農業技術員,當時是代軍藉的。1955年調到農一師師直試驗站,開始步入農業科研工作,擔任糧作試驗組組長,共有8個科研項目。1956年部隊集體轉業,作為排級軍官轉業后定為國行工工級。在農一師試驗站從事科研工作,雖然只有1年多時間,但對一生不變的熱愛農科專業起了決定性作用,在那一年多的時間內,他們既要搞好自己擔任的科研課題,還負責搞好地方幹部農業技術的培訓,給他們講課,帶領他們觀察試驗田情況,以幫助地方幹部提高農業技術基礎知識。1958年調農一師共青團農場生產股工作。為了支援地方國營農場建設,1959年,被調到當時農墾廳直屬國營巴楚二場生產股工作,負責全場農業生產技術,那裡90%連隊是少數民族同志,生產十分落後,小麥單產只有30多斤,皮棉畝產只有十幾斤。生活非常艱苦,語言不通,住地窩子,三年災害時吃代食品。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開墾荒地,修建水渠,引進良種,終於使小麥單產達200多斤,皮棉達50多斤。1965年成立巴楚總場,調到總場生產科工作。1966年暴發“文化大革命”仍受衝擊被下放勞動,到農三師五十團種子連,四年裡干過農業技術員、會計、統計、出納、保管員等工作。1974年落實政策調三師五十二團生產科工作。分工主管農科、種子工作,自1979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以後,參加了喀什地區召開的首屆科技大會,從此迎來了科學的春天。1979年以前52團小麥單產僅200來斤、皮棉畝產30多斤,自1982年以後,引進和繁殖了優良品種,強化田間管理措施。小麥單產提高到600多斤,最高達千斤以上,皮棉畝產增之160多斤,最高295斤。主要是選育推廣優良品種,實行地膜覆蓋植棉。1982年試種了由王震將軍帶來新疆的地膜植棉栽培模式,在生產科試驗田內試種了兩畝地膜覆蓋植棉,品種為軍棉一號,從鋪膜挖洞,播種,定苗,田管全部為人工進行,經過精心播種、管理、收穫、單產皮棉295斤,全部是霜前花。在田管治蟲期間,當時兵團參謀長兼三師師長肖風瑞同志,組織帶領各團領導,技術人員到試驗田參觀考察,一致予以好評。1982年喀什地區邀請到岳普湖縣參加地區召開的地膜植棉會議,會上作經驗介紹,從此地膜覆蓋種植陸地棉、在喀什地區和三師大面積推廣,產量也大幅度提高。被評為團先進工作者,1983年評為三師先進種子工作者,1985年出席三師首屆科技表彰大會,獲小麥良種選育推廣一等獎,地膜植棉示範二等獎。由於長期在戈壁野外工作,身體各部受了損傷得了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最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1988年已不能走路於12月底退休。從1952年參軍進疆,37年無論調到哪裡,都是堅決服從,黨指向哪裡就到哪裡,再苦再累毫無怨言。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五好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