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劉萍的結果 展開

劉萍

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人物

人物事迹


23歲,她孤身趕赴汶川參加地震救援,自此以公益為志,創論壇、編報紙、訪明師,致力精神文明建設;29歲,她和丈夫發起成立清源書院,創國學社工,帶領成百上千銀髮老人、全職媽媽投身社區志願治理;33歲,她毅然辭去檢察院工作,搬進貧困戶家中同吃同住,投身扶貧扶志,獲荊州市政協支持設立道德文化扶貧車間,傳美德,凈心靈,幫扶效果吹糠見米。她就是荊楚楷模劉萍,用工匠精神拓寬公益思維,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社工服務跨界整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獲得過10項省部級以上榮譽,她的家庭被表彰為首屆全國文明家庭。
幸福是什麼?對於饑寒交迫的人來說,幸福就是一件禦寒的棉衣,一碗熱騰騰的飯菜。而對於80后的劉萍來說,幸福的定義就是做公益事業,為公益奔跑。她的家庭追求是公益生活化,生活公益化。
2008年,劉萍在汶川的30多個日夜,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從那時開始,她就堅定了做公益人、走公益路、用公益為青春築夢的生命信念。
2009年底,劉萍前往北京研學中國傳統文化,創辦並主持紫竹院周末“國學家庭子女教育”公益論壇,主講100多場。創辦並主編了手機飛信報《中華教育報》,公益為近10萬人次網友家庭編輯整理、發送古今中外優秀家風家教故事。很多生活困難的陌生人手機不能開通飛信免費功能,她把自己每月2000元的家用金,分成1800元用來支付簡訊費,200月省吃儉用。辦報3年,光簡訊費就支出了6.48萬元。
2014年,為響應中國人民大學“雨潤故鄉”的倡議,劉萍決定回來建設家鄉荊州,當年便籌建了清源書院。自此,清源書院立足城鄉社區,公益服務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創辦了社區文明學院6所,組織公益夜校、周末課堂、家風夏令營、道德文化論壇、社區讀書會、親子讀經驛站,開展生態遠足、國學月沙龍、閑媽文化加油……一系列活動形成公益品牌,影響受眾30萬人次。
然而把公益當事業,難免捉襟見肘。2016年劉萍考入了沙市區人民檢察院,用檢察院的所有工資默默貼補書院的公益社工。立足檢察崗位敬業履職,業績優秀,2018年她獲沙市區檢察院嘉獎並提名候選荊州市“十星檢察官”。然而,考慮荊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公益精神文明亟需她的托舉推動,她毅然辭去了檢察院的工作!重新成為一名零收入的公益社工,奔赴了脫貧攻堅的戰場,創辦了“道德文化扶貧車間”。
在她的幫助下,紀南文旅區紀南鎮已有10多戶生計發展困難的家庭漸入佳境。去年底,劉萍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幫松滋市劉家場鎮鄭家鋪村農戶賣出滯銷碰柑3萬斤,村民們感激萬分。
為了紮實做好公益社工助力脫貧攻堅,她住進了農村。沒人接送孩子放學,她把孩子退學安置在鄉下娘家委託母親照看。公益社工助力社區創新治理,缺少資金,她說服丈夫,每年將丈夫工資拿出七八萬元補貼社區公益實踐。她說:“我的寶寶是公益寶寶,我的媽媽是公益奶奶,丈夫是我的公益夥伴,大哥大嫂侄女跟著我撲向公益。公益一線,才有我的一家團圓。”她把公益當作了全家人的事業,也在公益路上,找到心靈的依歸。
2017年,她被湖北省委宣傳部評為荊楚楷模,當年,她的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她每年公益挑負荊州社工人才培養大任,2018年為荊州區沙市區培養本土職業化社工人才創下歷史新高,考取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人數均超過歷年總和,通過率分別為43%、44%,全國為26.6%。最近,她的清源社區社工服務中心經過激烈競爭、層層遴選,被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確定為全國首批美好社區計劃共營夥伴,全國僅50席位!凡人善舉,美麗中國,她,是紮根鄉土、立足基層社會工作事業大軍中的無冕之王。

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