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陸銘的結果 展開

陸銘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陸銘,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作為兼職教授(或兼職研究員)受聘於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林肯研究中心和日本一橋大學等多所高校,並曾擔任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諮詢專家。2001年獲得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作為富布萊特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工作,曾在聯合國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院(UNU/WIDER)、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比利時魯汶大學(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法國里爾一大、香港科技大學、法國巴黎第九大學(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法國就業研究中心(CEE)訪學。獲得的榮譽包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2005年)、上海市領軍人才(2009年)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經濟人物(2010年)。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院校專業學位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13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2007年3月至今,復旦大學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3月至今,復旦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復旦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加拿大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04年5月至8月,聯合國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院(UNU/WIDER)。
2003年10月至今,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2002年1月至今,復旦大學匿名審稿雜誌《世界經濟文匯》編輯。
2018年,獲聘西安市政府經濟顧問。

個人作品


圖書作者時間簡介
大國大城陸銘2016年7月《大國大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關於中國當前城鄉經濟發展中切實存在的現實問題的書籍,作者是經濟學家陸銘教授。2017年4月23...
勞動經濟學陸銘《勞動經濟學:當代經濟體制的視角》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7309033337。
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陸銘2010年1月1日《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是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銘。這是一本專註於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民生經濟的書籍,字裡行間體現...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陸銘2011年9月4日《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是2011年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整合與工業集聚陸銘2006年12月1日《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整合與工業集聚》一書講述了在歐洲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帶有逆市場的性質。
勞動和人力資源經濟學陸銘 2007年8月1日《勞動和人力資源經濟學》是200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銘。
大國大城
大國大城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
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06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6第八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論文類一等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國的收入差距、投資、教育和增長的相互影響》
2006第五屆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
2006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
2005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優秀世紀之星獎、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優秀教材獎
2005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
2004人事部頒發的第四次全國人事科研成果三等獎《勞動經濟學──當代經濟體制的視角》
2004《為何改革沒有提高國有企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論文類二等獎
2004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中國所有制結構調整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2004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工資、就業的議價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
2003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三等獎《勞動經濟學──當代經濟體制的視角》
2002復旦大學“新世紀之星”科研獎
2002上海市第四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0首屆蔣學模獎助金
1999中國勞動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城鄉和區域發展、社會經濟學
論文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國的收入差距、投資、教育和增長的相互影響》
《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
《為何改革沒有提高國有企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
《工資、就業的議價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
2016《大國大城——當代中國的統一、發展與平衡》
2006《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市場整合與工業集聚》
2006《中國的大國發展之道──來自經濟學的聲音》
2004《工資、就業的議價:理論及中國二元就業體制的效率考察》
2003(與陳釗合著)《中國所有制結構調整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2003(與陳釗合譯)安德魯·肖特著《社會制度的經濟理論》
2002《勞動經濟學——當代經濟體制的視角》
1998《隱性失業(與袁志剛合著)
2007《反思教育產業化的反思──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的理論與政策》(與蔣仕卿合作)《世界經濟》
2007《“人以群分”:非市場互動和群分效應的文獻評論》(與張爽合作)《經濟學(季刊)》
2007《平等與增長攜手並進──一個基於收益遞增的策略性勞動分工模型》(與陳釗、楊真真合作)《經濟學(季刊)》
2007《社會資本的作用會被市場減弱還是加強?──來自中國農村貧困的實證研究》(與張爽、章元合作)《經濟學(季刊)》
2007《中國的大國發展道路──論分權式改革的得失》(與王永欽、張晏、章元、陳釗合作)《經濟研究》
2006《中國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的地區差異》(與陳釗、陳敏、桂琦寒合作)載沙安文、沈春麗、鄒恆甫(主編)《中國地區差異的經濟分析》
2006《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基於經濟學文獻的分析》(與王永欽、張晏、章元、陳釗合作)《世界經濟》
2006《中國國內商品市場趨於分割還是整合?——基於相對價格法的分析》(與桂琦寒、陳敏、陳釗合作)《世界經濟》
2005《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國的收入差距、投資、教育和增長的相互影響》(與萬廣華、陳釗合作)《經濟研究》
2005《反腐敗、市場建設與經濟增長》(與孫剛、張吉鵬合作)《經濟學(季刊)》
2005《教育的公平與效率是魚和熊掌嗎——基礎教育財政的一般均衡分析》(與丁維莉合作)《中國社會科學
2005《誰在承受經濟轉型的代價──評<;經濟轉型的代價>;》《經濟學(季刊)》
2005《合作博弈的企業轉制及其對制度和增長理論的含義》《世界經濟文匯》(與陳釗合作)
2005《勞動力市場轉型與補償性工資支付——以上海浦東新區女職工為例》(與秦蓓、桂勇合作)《中國勞動經濟學》
2005《全球化與地區間收入差距:來自中國的證據》(與萬廣華、陳釗合作)《中國社會科學》
2005《全球化與地區差距》(與萬廣華、陳釗合作)《比較》
2004《中國人力資本和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對於面板數據的估算》(與陳釗、金煜合作)《世界經濟》
2004《考慮離婚的動態家庭分工理論及一個提高分工效率的保險機制》(與陳釗、吳桂英合作)《經濟學(季刊)》
2004《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與陳釗合作)《經濟研究》
2004《收益遞增、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的分割》(與陳釗、嚴冀合作)《經濟研究》
2004《經濟轉型中的婚姻家庭與女性就業:對相關事實的經濟學理解》(與陳釗、吳桂英合作)《中國社會科學評論》
2003《為何改革沒有提高國有企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經濟學(季刊)》
2000《東歐轉軌經濟中工資與就業的決定機制》《世界經濟》
2000《轉軌中的經濟重構、均衡失業與經濟增長》《經濟科學》
1998《二元體制下的勞動力就業選擇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與陳釗合作)《上海經濟研究》
1998《就業體制轉軌中的漸進改革措施》(與陳釗合作)《經濟研究》
1997《非瓦爾拉均衡理論及其在中國的應用》(與方穎合作)《經濟研究》
課題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國的大國發展道路:社會和諧與經濟增長的政治經濟學”,2007-200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項目立項課題“中國民營企業家成長與企業發展的實證研究”,2007-2009。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2006年學術研究諮詢項目“關於收入分配在宏觀與微觀層面之間若干問題的研究”,2006。
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項目“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實證研究”,2006-2007。
教育部給予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作者的研究資助項目“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地理與政策的視角”,2005-2009。
日本發展經濟學研究院合作課題“中國的產業集聚:空間經濟學的視角”,2005-2006。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促進上海充分就業的新思路、新舉措研究”,2004-2005。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上海市就業、失業與收入分配的實證研究”,2003-2005。
復旦大學文科科研推進計劃項目,“戰略性勞動分工理論及其應用”,2003-2005。
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教材“勞動經濟學”,2002-2003。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課題,“中國就業體制的轉軌:議價理論及應用”,1999-2001。

主講課程

主講課程:勞動經濟學(本科生、研究生)截面和面板數據處理(研究生)激勵理論(研究生)當代中國經濟(研究生、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