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川沙中學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上海市川沙中學(Shanghai Chuansha High School),簡稱川中,坐落於浦東新區川沙古鎮,毗鄰內史第黃炎培故居、川沙古城牆等歷史名跡,歷史積澱深厚,1959年春被確定為川沙縣重點中學,命名為“川沙縣中學”,2012年被評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1942年,蔡經緯等熱心教育的鄉紳決議在川沙縣城西門孔子廟創辦友仁中學。后併入中山中學,於1946年改為公立中學,稱江蘇省川沙縣川沙中學。1958年隨川沙縣併入上海市。1993年浦東新區建立,改為現名。
學校發展至今已經歷近80個春秋,始終以優良的校風和學風以及高質量的教學水平著稱,被稱為浦東中部教育高地。牽頭創建的川中教育集團涵括7所學校,構成浦東新區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網路。
學校為內地新疆高中班承辦校,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試點校,並積極開展STEM科技創新、第二外語等特色教育。在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課平台開設科技創新、國際視野、國學素養等多方面的綜合性慕課課程。
學校培養了大批社會優秀人才,其中有中科院院士、地方各級黨政領導、解放軍高級將領,以及科技、教育、藝術和體育界的精英,包括中國稀土材料首席科學家嚴純華院士、物理電子學家顧昌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院顧昌耀院長、空軍少將顧知明等。
《風範長存:紀念蔡經緯先生》
1943年,朱慰春在南市街中山堂內開設了私立中山中學。1944年,原設於西門城隍廟西園的私立川光小學中的初中班因缺乏師資先後併入友仁初級中學,學校更名為私立“鐵沙中學”,同年秋天,鐵沙中學增設高中補習班,學制二年。並由蔡經緯、朱友福輪流擔任校長。
1946年,在沈敬之先生撮合下,將中山中學併入鐵沙中學,由私立改為公辦,更名為川沙縣立初級中學。
川沙縣立初級中學建立后,由沈敬之先生任校長,校址仍在孔廟。1946年秋-1948年夏,他積極向社會集資,擴展校區,增建校舍且購置了少量圖書和教學器材,開闢了2個籃球場,改善了辦學條件,學校規模逐步擴大。
沈敬之先生文集《高山景行》
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人民政權接管學校,由軍管會主任,縣長牟益民任校長,由蔡明璋老師任校務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1950年秋,學校改名為江蘇省川沙縣川沙中學,正式開辦高中班,成為全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共有學生342名,教職員20人。
1959年春,川沙縣劃歸上海市,並被確定為川沙縣重點中學,命名為“川沙縣中學”。
1951年,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學校有82名學生報名參軍,其中有16名奔赴朝鮮戰場,保家衛國。
文革時期,學校的教育教學受到嚴重影響,無政府主義泛濫,部分學校領導和教師受到迫害,學校被取消重點中學地位,1967-1969實行二年制,1970年起又改為四年一貫制,從1966年起,大批畢業生上山下鄉。文革期間,由於種種原因,校區面積縮小,新川路南至護城河約二十餘畝土地盡皆劃出,操場跑道由400米減至200米。
歷任校長
2012年1月,被正式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2016年3月25日,牽頭川沙中學華夏西校、川沙中學南校、川沙中學北校、五三中學、僑光中學和孫橋中學成立川中教育集團。
學校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川路324號,佔地32503平方米,建築面積29223平方米。川沙護城河的一條支流穿過校園,構築了中學校園中少見的小橋流水,亭台連廊之景。現代化教學樓與川沙孔廟等老建築相映成趣,學校建築風格體現出傳統和現代,實用和審美的統一。參天古木見證了學校的一代代變遷。
學校教學設施完備、辦學條件一流。學校現有設備先進的信息大樓、風格現代的教學樓、儀器精良的實驗樓、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書香濃郁的閱覽室等,還建有智能化的千兆校園辦公網路和雲計算,所有教室都配備了新穎舒適的課桌和多媒體展示系統。學校有近3500平方米的體育館、塑膠田徑場、足球場和塑膠籃球場、健身房等體育健身設施。學校有三幢學生宿舍樓,宿舍管理規範、住宿條件舒適,有空調、陽台、衛生間和浴室。
校心理中心位於川中文脈的發源地孔廟內,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心理學學習、研究的平台,配有心理沙盤等器材。
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術研究能力,學校對創新實驗室進行了大量投入。工程創新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配有編程用計算機與Matrix、Makeblock、Fischertechnik慧魚、LEGO Mindstorm、REV、Arduino多套機器人套件以及多台3D印表機,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工程創新研究與機器人競賽需求。生物創新實驗室可開展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基礎實驗,特聘同濟大學汪世龍教授、復旦大學朱煥章教授等專家學者進行指導。
現任校長為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勞動模範陳忠新。
全校150多名教師中,市、區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近50人,特、高級教師和研究生畢業的教師近90人,設有如浦東新區陳忠新校長培訓基地、陳璞音樂教師培訓基地等教育培訓基地。
有50多位教師是來自復旦、交大、同濟、上外、華師大的碩博研究生,近一半教師已修完碩士生課程;獲得過區級及以上各類榮譽稱號的超過一半;多名教師獲得市教育系統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市園丁獎、市魅力教師、市金愛心教師等榮譽稱號。教師同時關注教育科研,在國家、市、區級教學大賽中屢有斬獲。
思敬亭
21世紀的川沙迎來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迪士尼樂園等一系列現代地標,學校亦開設相關拓展性課程,使學生針對川沙古文化及現代川沙面臨的變革進行思考。
辦學思想:主動學習、創新發展
學生培養目標:使每一個學生成功
學校發展目標:全面、和諧、持續地推進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以“主動學習、創新發展”辦學思想為統領,充分、有效地服務學生,調動所有“川中人”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齊心合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把學校建設成為城市化進程中一所既有深厚文化積澱,又有鮮明時代精神的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學風、校風、教風:
校風:求實、開拓、進取
教風:嚴謹、民主、創新
學風:主動學習、創新發展
以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招收的學生:
2017年,自招線上線率62%,本科率100%,資優班自招線上線率超90%,最高達100%;
2016年,自招線上線率超60%,本科率98%(2016年上海高考取消“一本”、“二本”院校之分);
2015年,一本率58%,本科率97%;
以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招收的學生:
2014年,一本率50%,本科率97%,高考地理均分名列上海市第八,985、211院校錄取人數近150人;
2013年,一本率51%,本科率98%;
2012年,一本率55%,本科率99%,高考生物均分名列上海市第一;
2009年,一本率62%,本科率98%;
2005年,一本率56%,本科率96%,123人總分超過500分(滿分為630分)。
(內高班一本率、本科率另算)
建校至今為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生源,每年有約40%學生進入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府深造。
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銀獎
第七屆歐洲中國藝術節傑出團隊獎
登峰杯全國中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大賽數學建模一等獎、學術作品一等獎
FIRST機器人科技挑戰賽南京站季軍聯盟隊長
FIRST機器人科技挑戰賽中國總決賽控制獎,全國五強
FIRST機器人科技挑戰賽中國總決賽一等獎
FIRST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亞太公開賽評委獎
FIRST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中國公開賽最佳項目研究獎
FIRST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中國公開賽一等獎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上海賽區一等獎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上海市未來工程師大賽一等獎
JA社會創新挑戰賽中國賽區10強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一等獎
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銅獎
上海市“東華杯”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白貓杯”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TI杯”數學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物理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高三英語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一等獎
上海市中學生現代文閱讀大賽一等獎
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
上海市青少年人文社會科學創新論文大賽二等獎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中學校園巡禮網路傳播活動金獎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中學校園巡禮網路傳播活動最佳視頻創意獎
市耐克杯3VS3籃球賽第二名
新聞晨報校園傳播大使金獎
跆拳道十校邀請賽男子個人實戰冠軍
第三屆中學生跆拳道邀請賽第一名
“浦淼杯”高中辯論邀請賽冠軍
“浦淼杯”高中辯論邀請賽全程最佳辯手
競賽成績(部分)
1 全國十佳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學校
2 全國及上海市德育先進集體
3 全國及上海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
4 上海市文明單位
5 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範示範校
6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7 上海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8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
9 上海市花園單位
10 上海市中小學示範圖書館
11 上海市優秀中學生志願者服務隊
12 上海市語言文字示範學校
13 浦東新區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14 浦東新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15 浦東新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16 浦東新區綠色學校
17 浦東新區法制教育先進集體
18 浦東新區“紅旗示範團組織”
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關注學生髮展的多元性和自主性,注重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校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初、高中銜接教學課程體系,學生進入高中后,在生活、學習方面適應較快。
學校課程豐富、可選擇性強。基礎型課程已形成分層教學、小隊教學、混齡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特色。還通過導師制、榮譽班和強化班有效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快、更好發展。學校開設150多門拓展型和40多門研究型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寬廣的平台。
對基礎好、能力強的同學,學校免費提供榮譽班課程、導師制輔導、競賽輔導、思維拓展課等;對基礎一般、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校免費提供強化班課程和個別輔導等。學校還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建設有DIS實驗室、TI教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創新實驗室,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高提供平台。
在一個年級中開設有2~3個資優班,為基礎較好的學生提供更深厚的學科基礎,並組織人文科學講座、滬上名校游等多種活動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
為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學校早在十幾年前,並一直堅持至今聘請外教,面向學生開設外教口語課程。
從2011年起,學校還從上外和華師大引進優秀教師,開設日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四門第二外語。進入川中的每位高一學生,必須從已開設的四門第二外語中,選修一門,每周2課時,學習兩年,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第二外語的拓展課。
第二外語的特色吸引了來自世界的目光。德國歌德課堂落戶我校,法國魯昂高等工程師學院等校也將我校學生納入生源基地。
外教口語和二外等課程的開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和體驗更多的文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國際意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校開設的二外等國際課程已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學校形象展示、對外交流中的重要名片,更是在國際上奏響了“川中之聲”。
學校在長期舉辦科技節,展示科技教育成果的基礎上,2006年學校開始舉辦院士進校園活動,每年邀請院士進校為師生作報告,進行面對面交流,指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學校還建有DIS實驗室、TI教學實驗室、工程創新實驗室、生物創新實驗室,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
機器人社
學校的合唱隊和民樂隊經常參與演出,並多次在市、區比賽中獲得大獎。2003年起,為提升藝術教育水準,學校和上海歌劇院、上海民族樂團、上海輕音樂團、上海師範大學行知合唱團等劇團合作進行藝術教育,推行“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專業劇團每年進校和師生做聯合演出。
足球專項課
論文答辯
社團活動
學校加強與市內外學校的溝通和交流,積極發揮市重點中學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幫助聯合體學校(華夏中學、川中南校、川中北校)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還與龔路中學、重慶萬州新田中學結對,扶植和幫助這二所困難學校。學校把與兄弟省份的交流,與國外交流看作是轉變教師觀念,提升學校層次,擴大社會影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國際交流
學校主要負責人先後到美國、英國等國家考察進修;定期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交流、到兄弟省市考察,以拓寬視野,提高英語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聘請專家到校作報告,了解信息,開拓視野。
學校重視教育科研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進行了多項國家、市、區級課題研究。學校“學生主動學習的研究”市級課題的研究已順利結題,現已進入第二輪研究。市級課題“高中作文層級教學探究”的研究得到了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帶動了整個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教師教育科研意識進一步增強,教育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近年來學校市、區級研究課題、項目一覽表 | |||
---|---|---|---|
序號 | 課題名稱 | 級別 | 主持人 |
1 | 中學生自主發展的研究 | 區重點課題 | 陳忠新 |
2 | 高中作文層級教學探究 | 市級課題 | 侯尚新 |
3 | 高中體育混齡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區級課題 | 邱雲飛 |
4 | 高中語文對聯藝術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 市級課題 | 吳嵐 |
5 | 浦東新區師德建設實踐研究 | 區級課題 | 王國梁 |
6 | 中學生自主發展支持系統的構建與實驗 | 區重點課題 | 陳忠新 |
7 |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的校本德育課程開發 | 區級課題 | 陳忠新 |
8 | 內地新疆高中班有效管理機制與模式的探索 | 區級項目 | 陳忠新 |
9 | 基於“學案導學”的高中散文學習策略研究 | 區級課題 | 郁纓纓 |
10 | Moodle2.2在高中信息科技拓展課中應用的研究 | 區級課題 | 鄒斌 |
11 | 思想政治課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 | 區級課題 | 徐永芳 |
12 | 普通高中感悟式德育的實踐研究 | 區重點課題 | 陳忠新 |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新川路324號
郵編:201299
地鐵:軌道交通2號線川沙站(1號口出)
公交:188、991、993、977、615、618、徐川線、南川線、方川線、上川專線、申川專線、高川專線、新川專線、川奉專線、施嶗專線、江南專線、浦東11路(原東川線)、浦東12路(原塘川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