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下轄縣
賀蘭縣(拼音:HelanXian),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下轄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西漢時置廉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寧夏縣,1941年,更名為賀蘭縣,賀蘭縣土地面積1204.71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下轄4個鎮、1個鄉、3個場、1個管委會。
2016年賀蘭縣總人口(常住人口)255995人。
賀蘭縣位於中國黃土高原西北內陸,銀川平原青銅峽引黃灌溉區中部,西部為山地,東部平原,地勢趨向的基本特點為西南高東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呈扭曲面傾斜,整個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東部平原組成,屬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區,黃河入境而過,98%為黃河自流灌溉。
賀蘭縣境內有賀蘭山岩畫、新石器時期遺址、古漢墓遺址、拜寺口雙塔、宏佛塔等歷史古迹和黃河古渡、黃河濕地等自然景觀。
徠2016年,賀蘭縣實現生產總值134.23億元。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西漢時置廉縣。
唐、隋時屬懷遠縣。
西夏、元時屬定州。
明為寧夏衛地。
清為甘肅省寧夏府之首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寧夏縣,縣治位於寧夏府城內。
民國初期(1912年至1927年)屬寧夏道。
1928年,寧夏道改建為寧夏省,屬寧夏省。
1935年,縣駐地遷至謝崗堡(原名謝保堡)。
1941年,因寧夏縣與寧夏省重名,更名為賀蘭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仍屬寧夏省。
1954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屬甘肅省銀川專區。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建立,銀川專區撤銷,屬寧夏回族自治區。
1972年,設置銀北地區,賀蘭縣划屬銀北地區。
1975年,劃歸銀川市管轄。
賀蘭縣位於中國黃土高原西北內陸,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在銀川平原青銅峽引黃灌溉區中部,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3’~106°36’,北緯38°26’~38°48’之間,東臨黃河,隔河與陶樂縣相望,西倚賀蘭山,和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賀蘭山主峰分界;南與寧夏首府銀川市郊區為鄰,北與平羅縣接壤。縣城習崗鎮距銀川市14公里。土地總面積一般統計為1208平方公里,按1987年土地調查為1254.6平方公里,約佔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2.33%。
賀蘭縣西部為山地,東部平原。擁有耕地58萬畝,98%為黃河自流灌溉。
賀蘭縣地勢趨向的基本特點為西南高東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呈扭曲面傾斜,整個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東部平原組成。西部賀蘭山海拔1400米以上,其最高峰海拔3566米;賀蘭山東麓海拔1122~1400米,為山前洪積傾斜增原;東部處於銀川盆地的黃河近代沖積平原,海拔1102~1122米,賀蘭山地和銀川盆地直接過渡,形成鮮明的對比。
按照中國三大地勢階梯劃分,賀蘭屬第二階梯。賀蘭縣地貌自西向東依次為5個部分;賀蘭山地,山前洪積傾斜平原,河成老階地,黃河近代沖積平原,河漫灘地。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崇山峻岭,也有洪積扇裙地區;有平原,也有沙丘;有黃河,還有湖沼。
賀蘭山屬陰山支脈,是聳立在賀蘭縣西側的天然屏障。山勢的西南向東北延伸,山地總面積32.7萬畝,占賀蘭縣土地總面積的17.4%。
賀蘭縣西起西乾渠,東到黃河邊的整個東半部,屬於黃河近代沖積平原,分別由黃河積和沖積湖沖積而形成。地勢開闊,地形平坦,海拔在1102~1122米之間,由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坡降約為1/4000,面積為116.1萬畝,占賀蘭縣總土地面積的61.7%。
在黃河沖積平原區內,湖沼窪地分佈其間。
賀蘭縣為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9.7℃,極端最高氣溫36.90C,極端最低氣溫-24℃,年降水量138.8毫米。
賀蘭縣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氣候,按中國氣候分區指標劃分,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由於經常受到來自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侵入,以及賀蘭山地形條件的影響,四季氣溫變化大,冬春季常因冷空氣的入侵而帶來大風和強烈降溫,形成乾冷漫長的嚴冬;夏秋受到東南季風暖溫空氣的影響,形成雨水較多的季節。根據賀蘭縣的氣候特點,這裡習慣將3~5月劃為春季,6~8月劃分夏季,9~11月劃分秋季,12月至次年2月劃為冬季。
由於具體地形條件影響,賀蘭縣又可分為3個氣候小區,即賀蘭山寒溫帶氣候區、賀蘭山山前洪積扇氣候區和唐惠漢平原溫帶氣候區。賀蘭縣因地區類型不同而形成氣象之差異。
根據賀蘭縣氣象站的記錄資料分析,春季升溫快,平均氣溫在10℃左右;夏季氣溫較穩定,平均氣溫在22℃左右,極端最高氣溫達到36.7℃;秋季降溫較快,平均氣溫8~9℃之間;冬季氣溫持續寒冷,平均氣溫在-9~-6℃之間,極端最低溫度曾達到-27.7℃。溫差大是賀蘭縣氣溫的一個顯著特點:①年溫差大,氣溫年較差平均為32.4℃。②晝夜溫差大,氣溫日較差平均為13.4℃,最大達到29.9℃。③地區溫差較明顯,賀蘭山氣候區氣溫偏低,山頂部全年無夏季,冬季長達10個月,年均氣溫偏低,山頂部全年無夏季,冬季長達10個月,年均氣溫在-0.8℃以下;平原氣候較為溫和,年均氣溫在7.9~8.6℃之間。
賀蘭縣的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為3753.2℃,大於或等於5℃的積溫為3619.6℃,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3281.6℃,大於或等於15℃的積溫為2629.9℃。主要作物生長期所需熱量基本上均能得到滿足。
賀蘭縣屬溫帶乾旱地區,一年四季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量大。根據歷年資料統計,賀蘭縣年均日照為2935.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66%,太陽輻射總量全年為140.9千卡/厘米,6、7月太陽輻射最強,月均17千卡/厘米。4~9月為各種農作物生長期,此間太陽輻射總量達91.6千卡/厘米,佔全年總輻射量的63%。氣溫高於10℃時的太陽總輻射量為85.4千卡/厘米,佔全年總輻射量的58.7%。
賀蘭縣地年銀川平原中部,黃河入境而過。
黃河從賀蘭縣東南方的金貴鎮入境,由南向北,至東北方的通義鄉出境。境內全長21.25公里,河寬約1200~1600米,水深一般2~6米,最深達成2米,年均徑流量為286.5億立方米,平均洪峰流量為3505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平均含沙量為6.54公斤/立方米,最大礦化度每升含762.5毫克。
賀蘭縣降水少,年均隆水量約15766萬立方米,形成地表徑流量為零。但地表水比較豐富,由南向北穿過縣境的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第二農場渠和西乾渠五大幹渠,全長112.3公里,年入境總水量13.7億立方米,年灌溉引水量5.6億方,灌溉賀蘭縣幾十萬畝農田。。
由於長期灌溉、耕作,古老渠道沿線的地勢較兩側明顯隆起,在脊狀高地之間形成了槽型封閉的窪池,成為水鹽彙集區,形成了串珠似的幾十個大小源泊和下邊鹼沼澤。
賀蘭縣的地下水儲量豐富,潛水調節儲量約為1.28億噸。地下水主要來源於引流灌溉及大氣降雨補給。總體說來,賀蘭縣的地下水埋藏較淺,其埋深又因地形及排灌情況而不同。引黃灌區地下水埋藏較淺,有的地區埋深小於50厘米;金山洪積扇地下水最大埋深達26米。據觀察,影響地下水埋深動態的主要因素是灌溉。春灌開始后,地下水位隨之急劇上升,5、6月達到高峰。秋灌、冬灌停止后,地下水位下降。每年4月上旬,地下水位處於最低點。
森林是賀蘭縣的主要生物資源之一。賀蘭縣森林覆蓋總面積為19.87萬畝,覆蓋率為10.5%,其中賀蘭山林地生長著天然林11萬畝。除賀蘭山林地外,賀蘭縣1988年有林業用地13.9萬畝。賀蘭人民歷年來在賀蘭山東麓和引黃灌區累計營造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黃河護岸林、草原防護林、水源涵養林、護路林,以及用材林、經濟林等各種人工林總計約8.87萬畝,主要樹種有楊樹、柳樹、沙棗樹、刺槐、榆樹等。賀蘭縣有果園1.8萬畝,果樹類主要有蘋果、梨、葡萄、杏、李子、桃、棗等。漿果類中的枸杞子被稱為“紅寶”,為寧夏“三寶”之一。林業用地中,沿有1.38萬畝未成林和2.2畝無林地。
賀蘭縣野生動物主要集中在賀蘭山區,種類多,數量大。據考察,賀蘭山共有鳥類115種,比較珍貴的動物有鹿、獐子、狐狸、青羊、藍馬雞等,有的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灌區縱橫交錯的溝渠內及黃河中,生長繁衍著多種魚類。
賀蘭縣總土地面積按統計局的統計資料為181.2萬畝,按1986年土地詳查資料為188.2萬畝。其中,黃河近代沖積平原有116.1萬畝,佔全縣土地面積的61.7%;賀蘭山面積約32.7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7.4%;山前洪積平原面積約為32.4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7.2%;沿未利用的荒地7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3.7%。
煤炭主要產於賀蘭山蘇峪口溝內,行政區劃屬該縣金山鄉,謂蘇峪口煤礦。該礦床原煤變質程度高,屬中高灰分無煙煤,迄今已有200年的開採歷史。該礦煤層分佈面積約25平方公里,估計遠景儲量為2.3億噸。加上另外2處煤層,賀蘭縣煤的遠景儲量總計約4億噸。
磷礦石是生產農用肥料的原料,礦訂地處賀蘭山蘇峪口溝內,已建礦開採。礦石開採。礦石可劃分為磷礫岩、砂質磷塊岩、鈣質磷塊岩3種類型。經可選性試驗表明,該礦性低品位膠磷礦,但可選性較好,以制鈣鎂肥及磷銨為宜。礦區已控明工業儲量185.1萬噸,遠景儲量可達1204.7萬噸。
蘇峪口溝內還搖籃有建材礦產資源白雲岩礦慶和石來岩礦慶。白雲岩礦石可供生產耐火材料之用,也是生產鈣鎂磷肥的良好材料。該礦儲量大,出露好,易於開採。石灰岩可作水泥原料及冶金輔助原料,也可燒制石灰。礦體規模大,儲量豐富,露頭好,便天露天開採。
賀蘭縣豐登鄉馬家灘鹽湖年產芒硝200~300噸,池鹽30~40噸,鹽湖長320米,寬160米,夏季產石鹽,冬季出芒硝,如此延續數十年而不衰,地方土法開採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因鹽湖面積小,礦層薄,不具工業開採價值。
賀蘭石是賀蘭山上一種經區域變質作用而生成的紫紅色夾灰綠色、灰藍色不規劃斑點及條帶的板岩,色澤典雅,質地細膩,硬度適中,可雕性強,是工藝雕刻的上乘原料。用其雕刻的“賀蘭硯”,因藝術性高、實用性強而久負盛譽。賀蘭縣境內之拜寺口溝內有賀蘭石礦層。
民國初年(1912年至1927年),寧夏縣轄4區16鄉,鄉下設堡,即:一區,駐金貴堡,轄金貴、通義、通貴、鎮河等4鄉共26堡;二區,駐立崗堡,轄清水、王澄、立崗、習崗等4鄉共22堡;三區,駐掌信堡,轄常信、洪廣、於祥、豐盈等4鄉共23堡;四區,駐蘆花台,轄蘆花、豐登、楊信、賀蘭等4鄉共19堡。
1928年,寧夏建省。寧夏縣轄區調整:原轄立崗、清水、通義堡,劃歸平羅縣;蘆花、楊信、豐登、豐盈等堡,劃歸寧朔縣。
1931年春,將平羅縣賀蘭山東麓的蘇峪口、賀蘭口、插旗口下山地和立崗、清水、通義、丁義4堡及徐合、於祥、桂文、掌信、洪廣、高榮6堡以沙窩為界的東半部,均劃歸寧夏縣;將寧朔縣的豐登、豐盈、楊信、蘆花等堡及賀蘭山東麓的沖石口、大口子、小口子(即滾鐘口)、拜寺口、黃渠口下山坡地劃歸寧夏縣;寧夏縣屬的葉盛、任春、王洪、王太、王全、楊和、魏信等堡劃歸寧朔縣管轄。
1941年,從原寧朔、寧夏兩縣中析置永寧縣時,寧夏縣沿黃河的通貴、通朔、鎮河、掌政、立強及南部的許旺、楊顯、豐盈、上前線等村堡劃歸永寧縣。寧夏縣更名為賀蘭縣,下轄以數字序號為名的10個鄉。即一鄉(駐習崗堡)、二鄉(駐保家戶)、三鄉(駐通昌戶)、四鄉(駐牛王廟)、五鄉(駐立崗堡)、六鄉(駐白雀寺)、七鄉(駐常信堡)、八鄉(駐譚渠團庄)、九鄉(駐龍王廟)和十鄉(駐王井子)。
1949年9月,寧夏解放,在原有10個鄉的基礎上,組建為10個區,45個鄉。
1950年1月,撤銷第四、第六2個區,調整合併為8個區;5月又由8個區調整為5個區,鄉數未變。
1951年,將第四區的登南、北塔2鄉及鎮北堡、滾鐘口、沖石口、南水等地劃歸銀川市管轄。此時的5區43鄉如下:(1)第一區,駐金貴堡,轄金貴堡、保家戶、南寨子、潘昶東、潘昶西、保南、通昌西、通昌東、王澄西、漢佐等10個鄉;(2)第二區,駐立崗堡,轄立崗、立崗南、立崗西、立崗東、清水、清水東、通義、王澄、王澄北、通吉、張亮北等11個鄉;(3)第三區,駐常信堡,轄常信、常信南、丁南、丁北、高榮、洪廣、洪廣南、洪廣西、於祥、五渠等10個鄉;(4)第四區,駐習崗堡,轄習崗、得勝、張亮、桂文、徐合、解放、豐登、西佐、西湖等9鄉;(5)第五區,駐蘆花台,轄三渠、蘆花、蘇峪3個鄉。
1955年10月,撤區並鄉。原第一區各鄉並為金貴、金貴南、漢佐、潘昶、通昌、王澄西等6個鄉;原第二區各鄉並為立崗、立崗西、通義、清水、張亮、王澄、京星等7個鄉;原第三區各鄉並為常信、丁義、高榮、洪廣、於祥等5個鄉;原第四區各鄉並為得勝、解放、習崗、桂文、西湖、豐登等6個鄉;原第五區各鄉並為蘆花、蘇峪2鄉。
1956年6月,將26個鄉合併為12個鄉,即:原金貴、金貴南鄉合併為金貴鄉;原通昌、潘昶鄉合併改名為團結鄉;原習崗、得勝、漢佐3個鄉和王澄西鄉的新勝等8個生產合作社合併為習崗鄉;原豐登、西湖、解放3個鄉合併為解放鄉;原通義鄉和清水鄉惠農渠以東部分合併為通義鄉;原張亮、王澄和王澄西鄉的一部分合併為王澄鄉;原立崗、立崗西、丁義3個鄉和清水鄉惠農渠以西部分合併為立崗鄉;原洪廣、高榮2個鄉合併為洪廣鄉;原桂文、常信、於祥3個鄉合併為常信鄉;蘆花、蘇峪、京星3個鄉保持不變。
1957年,習崗鎮改為習崗鄉。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賀蘭縣組建為政社合一小4個人民公社。由金貴、潘昶地區組建前鋒公社,駐金貴堡;由立崗、清水、通義地區組建星火公社,駐立崗堡;由習崗、張亮、豐登地區組建紅旗公社,駐習崗堡;由常信、洪廣、金山地區組建躍進公社,駐常信堡;蘆花鄉劃歸銀川市戰鬥公社。
1959年2月,4個公社以駐地更名。
1961年,重新劃分為金貴、潘昶、立崗、常信、習崗、洪廣、豐登、通義、四十里店等9個公社;同時在原立崗公社黃河邊附近組建國營金星農場。
1963年,從常信公社劃出靠賀蘭山地的3個生產大隊,增置金山公社。
1965年,銀川市的通貴公社劃歸賀蘭縣。1970年,通貴公社划回銀川市管轄。
1980年,習崗公社城鎮部分析出,組建為習崗鎮。後撤銷所有公社建制,全改為鄉。1985年,金貴、洪廣、立崗3鄉改置為鎮。
1988年2月,撤銷習崗鄉,併入習崗鎮;此時,賀蘭縣下轄習崗、金貴、洪廣、立崗等4鎮,潘昶、常信、豐登、通義、四十里店、金山等6鄉和國營金星農場。
2000年,賀蘭縣轄4個鎮、6個鄉:習崗鎮、金貴鎮、立崗鎮、洪廣鎮、潘昶鄉、豐登鄉、四十里店鄉、常信鄉、通義鄉、金山鄉、南梁檯子虛擬鄉、暖泉農場虛擬鄉、寧夏原種場虛擬鄉。
2002年10月,國務院批准將賀蘭縣的豐登鄉劃歸銀川市金鳳區管轄。賀蘭縣轄4個鎮、5個鄉:習崗鎮、立崗鎮、洪廣鎮、金貴鎮、四十里店鄉、通義鄉、潘昶鄉、金山鄉、常信鄉。
2003年7月,按照自治區關於調整鄉鎮區劃的意見,賀蘭縣將原有的4鎮5鄉合併為4鎮、1鄉,將原潘昶鄉併入金貴鎮,通義鄉併入立崗鎮,四十里店鄉併入常信鄉,金山鄉併入洪廣鎮,此外,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2個農牧場:即習崗街道辦事處,南梁檯子農牧場,京星農牧場(註:均為事業單位)。
賀蘭縣轄4個鎮、1個鄉、2個農牧場和1個街道辦事處,2個工業園區。
賀蘭縣下轄行政區劃 | |
類別 | 政區 |
---|---|
街道 | 習崗街道 |
鎮 | 金貴鎮、立崗鎮、洪廣鎮、習崗鎮 |
鄉 | 常信鄉 |
農牧場 | 南梁檯子農牧場、京星農牧場 |
工業園區 | 賀蘭工業園區、銀川軍民融合產業園 |
2016年賀蘭縣總人口(常住人口)255995人,比上年增加2666人,其中城鎮人口135037人,比上年增加11539人;鄉村人口120958人,比上年減少8873。城鎮化率52.75%,同比提高4.00個百分點,比全區平均水平低3.54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2.93‰,比上年提高0.6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55‰,比上年降低1.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38‰,比上年提高2.05‰。
2021年5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341507人。
有漢、回、滿等15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佔24.9%。
縣委書記:劉甲鋒
副書記:馬金龍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白建斌
縣委常委、徠武裝部長:潘建國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劉勇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濤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吳靜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秦建忠
縣委常委、金貴鎮黨委書記:黃自愛
2016年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4.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9億元,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75.65億元,同比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42.19億元,同比增長9.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2432元。三次產業構成由2015年的13.1:55.8:31.1調整為12.2:56.4:31.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2%、64.6%、28.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8、6.8和3.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7%,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7%,衣著類上漲2.6%,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1%,居住類和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指數均上漲0.7%,醫療保健類上漲2.4%,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3.6%,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下降0.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
全國文明縣城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0.52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0.18萬畝,秋糧播種面積30.34萬畝;全年設施蔬菜6.48萬畝,瓜菜類種植面積1.51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0.91萬噸,增產2.6%。其中,夏糧產量3.95萬噸,增產0.9萬噸,秋糧產量16.96萬噸,減產0.38萬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8258噸,其中,豬肉產量1884噸,下降5.6%;牛肉產量3637噸,增長20.2%;羊肉產量1745噸,增長15.6%。生豬年末存欄1.87萬頭,增長18.4%;生豬出欄2.42萬頭,下降5.2%。牛奶產量15.16萬噸,增長9.9%。全年水產品產量4.14萬噸,增長4.8%。年末農機機械總動力為38.88萬千瓦時;農用大中型拖拉機4338台,小型拖拉機11669台;農村用電量4609萬千瓦時,同比下降0.1%,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5.99萬噸,下降1.5%。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16年,全縣1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3.08億元,同比增長18.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25億元,同比增長17.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0.59億元,同比下降4.5%;股份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2.34億元,同比增長11.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23億元,同比下降11.5%。全縣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2.87億元,增長16.7%。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8.16億元,同比增長27.6%;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8.09億元,同比增長8.6%。
按行業分,八大行業中,紡織業完成增加值9.63億元,增長101.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完成增加值8.89億元,增長40.9%;非金屬礦物質製品業完成增加值6.85億元,下降11.7%;醫藥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12億元,增長48.4%;金屬製品業完成增加值3.84億元,增長17.0%;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4.0億元,增長7.0%;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79億元,下降7.4%;食品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36億元,增長7.4%。
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231.89億元,同比增長19.2%;產銷率為91.6%,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5.31億元,同比增長49.7%。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06億元,下降23.1%;稅金總額2.88億元,下降25%。虧損企業虧損額2.25億元,企業虧損面19.0%,應收賬款凈額31.6億元,資產負債率59.9%。規模以上工業生產電力消費7.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6%。
2016年全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24個,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3.2億元,下降3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26.1億元,下降25.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1.73萬平方米,下降18.9%;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5.29萬平方米,下降56.8%。
201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01億元,同比增長8.2%。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1億元,增長8.3%;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7億元,增長6.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總額10.85、117.09、0.35、4.72億元,分別增長37.3%、6.2%、21.5%、6%。按經濟註冊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零售163.5萬元,增長6.6%;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883萬元,增長6.6%;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81.82億元,增長9.7%;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24.63億元,增長5%;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7.74億元,增長4.8%;其他各種經濟實現零售額8.73億元,增長12%。汽車銷售實現零售額91.62億元,增長9.1%,佔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68.9%。汽車銷售業企業達106家,其中4S店65家,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57家,比上年減少5家。
全年完成縣級財政總收入18.4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08億元,同口徑比較同比增長12.3%,其中稅收收入8.83億元,同比下降13.5%,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8.6%。稅收收入中:增值稅增長72.9%、營業稅下降49.6%、企業所得稅下降19.3%、個人所得稅下降0.5%、契稅增長68.9%。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36.56億元,同比增長17.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26億元,增長18.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30.3%、公共安全支出增長27.8%、教育支出增長28.1%、科學技術支出下降6.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0.3%、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9.0%、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5.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45%。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9.72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0.2億元,增長9.8%;各項貸款餘額114.3億元,增長2.5%;貸存比為81.8:100。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87億元,同比增長17.9%,占第三產業比重11.5%,對第三產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0.2%。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547.95萬元,比上年增長24.7%。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及給付額7471.96萬元,增長48.6%。
全年共接待各類旅遊310萬人次,同比增長158%,實現旅遊總收入6.2億元,增長121%。全縣共有旅行社11家。四星級酒店2家,三星級酒店1家。
全年完成郵政業營業收入1744.1萬元,全年訂銷報刊236.7萬份,完成郵政函件業務4982件。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74億元,同比增長0.7%。全年電信業務收入7777萬元,比上年增長90.6%;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37萬戶;移動手機用戶達33.44萬部;網際網路用戶數6.12萬戶。
自古以來,各民族在這裡繁衍,留下了不少史前文化、游牧文化、農耕文化遺產。西夏在寧夏立國,有大批西夏的皇陵。除此之外,有賀蘭山岩畫、滾鐘口寺廟建築群等文化遺跡。
賀蘭山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標誌。著名的宋詞《滿江紅》(疑為後人偽托岳飛所作)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詞句。
賀蘭縣
2016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84所,在校學生46558人。其中:幼兒園38所,幼兒園、學前班學生9788人;小學39所,在校學生20899人;中學5所,在校學生13247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2624人。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20.13%,小學六年鞏固率111.29%,初中三年鞏固率95.31%。
2016年縣本級財政共投入科技經費4209萬元,比上年下降6.1%;舉辦科普宣講活動122次,宣講活動受眾24100人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6場,培訓各類人員5300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21項、新品種8個。新增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7家。新增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累計達到38家。全縣共有學會10個,企業科協18個,街道科協1個,鄉鎮科協7個,農技協18個,科普活動站17個,科普示範街道(鄉鎮)6個,科普示範社區(村)8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55個,科普示範戶1830個。
2016年末全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5個(其中:2個為文化館館辦文藝團體,23個為群眾業餘文藝團隊),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場5處,公園4個。有線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1座,縣城有限電視覆蓋率100%,並全部實現數字化。
2016年共舉辦各類體育活動20場次,參加人數達90000人。全年在區、市比賽中獲得金牌64個,銀牌44個,銅牌39個。達到國家級一級運動員等級標準10人,二級12人,向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6人。
2016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26個,其中:縣級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7個,診所50個,次級衛生所和醫務室60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床位757張。衛生技術人員1021人,其中,執業醫師267人,執業助理醫師83人,註冊護士358人,藥師61人,技師(士)93人。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74‰,新生兒死亡率1.69‰,嬰兒死亡率3.95‰,孕產婦死亡率1.69‰。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7.22%。城鄉居民醫療門診大病報銷病種28種。全縣定點零售藥店增加至100個。
2016年底,全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7.6萬元,比上年增長3.2%;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7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4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94324人,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71278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3046人。
2016年末全縣擁有敬老院、老年公寓3個,共有床531張;全縣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147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5.57萬元;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188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26.26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646.96萬元,接收城鄉醫療救助2555人次。建立城鄉社區服務站75個,建設城鎮居家養老服務站3個。全年直接接收捐贈270.2萬元。
全縣城鎮單位從業人員26276人,比2015年下降7.6%,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12.6億元,比2015年增長3.3%,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50918元,比上年增加3279元,增長6.9%,其中,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0431元,比上年增加4669元,增長8.4%。
中國枸杞館-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枸杞館分為祈福館、文化館、養生館三大部分並配有公共服務區。館內採用大量的歷史文獻、文物、圖片、雕塑等形式,並配以現代高科技聲、光、點等表現手法,對中國和寧夏種植枸杞的歷史、產業現狀等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展示。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是研究游牧民族習俗、宗教、狩獵、戰爭和情感的文化寶庫。據專家考證,這些古代岩畫的創作年代可自明清上溯至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它以其表現形式豐富、分佈區域集中、文化內涵深厚、距離中心城市近而名冠世界岩畫之首。
宏佛塔
滾鐘口
蘇峪口滑雪場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北大湖“四水”生態園
賀蘭山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和乾燥剝蝕及流水侵蝕,使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形成了山嶺與峽谷相間排列等複雜地形。其中尤以櫻桃谷最值得一游。櫻桃谷景區全長二公里,因其遍布了野生櫻桃樹而得名,屬於峽谷景觀,是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初春時分,桃花盛開,奼紫嫣紅;每至盛夏,綠蔭蔽日,百鳥爭鳴;金秋季節,碩果累累,芳香迷人;寒冬臘月,銀裝素裹,天地無痕;奇特的造山運動,使櫻桃谷產生了許多完整的地質剖面和奇異的古生物化石。其谷底景色與山脊風光迥然不同,給遊客形成視覺上的極大反差,“一線天”、“雙獅峰”、“飛來石”等景點,充分體現了造物主的神工鬼斧;那色彩斑斕的奇花異草,甘甜爽口的櫻桃山杏,曲徑通幽的林間小路,妙趣橫生的自然環境,無不反映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賀蘭縣部分榮譽 | ||
全國文明縣城 | 全國文化先進縣 | 國家園林縣城 |
國家衛生縣城 |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 全國綠化模範縣 |
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 | 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 |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
全國首批21個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 | 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 | 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 |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範縣 | 中國西部四季鮮菜之鄉 | 西部漁業第一縣 |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 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 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 |
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 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
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 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 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