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石

寧夏的“藍寶”

賀蘭石,又稱吉祥石、碧紫石、為寧夏五寶之首。賀蘭石名滿天下,被譽為寧夏的“藍寶”。賀蘭石產於寧夏賀蘭山2600米左右懸崖上,是大自然經過數億年的磨練而形成的“精靈”。賀蘭石形成於十三億年前,因地殼變動、泥沙沉積而形成,屬於水成岩。質地均勻細密、清雅瑩潤、綠紫兩色、天然交錯、剛柔相宜、叩之有聲。

石材介紹


基本簡介

賀蘭石:太白醉酒
賀蘭石:太白醉酒
賀蘭石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濟。色澤清雅瑩潤,紫中嵌綠,綠中附紫,紫綠兩色天然交錯,有玉帶、雲紋、眉子、石眼等形狀,美妙多姿,是一種難得的雕刻石料。用它雕刻的賀蘭硯圖案千姿百態,作為工藝品,深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似雲、似月、似水、似山的圖案,雅趣天成,經能工巧匠精心雕飾,因而每款飾品色樣世上獨一無二。賀蘭石產於寧夏賀蘭山滾鐘口(在銀川市西北35公里處,其開採歷史已200多年。清末已流傳“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說明賀蘭石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工藝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賀蘭石除用來雕琢成硯台,還可用來刻制印章、鎮紙、筆架等文房珍品,被譽為寧夏五寶之一,遠銷國內外,是個人收藏、饋贈友人的藝術佳品。

形成原因

賀蘭石雕刻
賀蘭石雕刻
賀蘭石產於海拔2600米左右的賀蘭山懸崖上,形成於18億年前中元古代早期(長城紀),是地層中染色沙質極岩在自然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塊狀岩體,構成賀蘭石的礦物非常微細,只有頭髮絲的幾十 分之一,而相互聚結又特別緊密。就在這般細膩基底上,均勻散布著許多比較堅硬的石英粉和鐵礦物微粒,它們恰似在賀蘭石中嵌入了“硬質合金”,剛柔相宜,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石料。它質地細密、古雅瑩潤、紫綠相間、交錯輝映、剛柔相宜、叩之有聲,石料結構均勻、呈天然深紫和豆綠兩色,經能工巧匠雕刻製成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特點,加蓋后硯內餘墨數日不幹不臭,雕刻藝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態的硯,歷史上賀蘭硯曾與端硯、歙硯齊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它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深受歷代書法家、畫家的喜愛。

原產地方

賀蘭石吊墜
賀蘭石吊墜
筆架山是賀蘭山前的一個險峰,距銀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陡峭的筆架山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向西攀登,穿過濃密叢林,翻過層巒疊嶂,經過三四個小時的艱苦跋涉,即可到達海拔二千六百餘米的小口子溝溝源,從這兒舉目西望,可見一條岩層,宛如紫色的彩雲。這就是現今賀蘭石的故鄉。如果正值採石季節,還可以看到那隱現於雲霧山中、險崖之上勇敢頑強的採石工人。唐朝詩人李賀所描繪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的動人畫面,彷彿重現眼前。
賀蘭石
賀蘭石
據考證,賀蘭石已三易采地。清乾隆年間在筆架山前溝開採;清末在後溝找到了優異石層,今天還可以在這裡見到舊時採石硐的遺跡;現今則移到賀蘭山山脊處的小口子溝溝源,這裡石質更優,蘊量豐富。

文化傳承


傳說故事

賀蘭石手環
賀蘭石手環
傳說古賀蘭國有位公主叫坦依·賀蘭,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坦依·賀 蘭不顧王室反對,與身份卑微的武士阿拿結為夫妻。她還鼓勵部族的青年男女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後來阿拿在抵禦外族的侵略中戰死沙場。坦依·賀蘭守護在愛人的身邊,日夜祈禱,流下的眼淚化作清秀瑩潤的彩色石頭——賀蘭石。在愛的感招下阿拿終於起死回生,從此倆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為紀念公主和阿拿的愛情,人們將賀蘭石稱愛情石和吉祥石,並把它當做愛情的信物和幸運的象徵。人們相信賀蘭石是種極有靈性的石頭,相信賀蘭石不但能達成自己的願望,促進戀人們心靈共鳴,而且能夠改善人的運程。
傳說如果有人能將七塊賀蘭石疊起,就會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緣份。

歷史記載

賀蘭石:牡丹仕女
賀蘭石:牡丹仕女
賀蘭石究竟何時登上石刻舞台的,眾說不一。最早的一種傳說跟“蒙恬制筆”聯繫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員戰將,曾率兵十萬屯懇於寧夏等地的黃河兩岸。蒙恬“以柘木為管,鹿 皮為柱,羊皮為被”,製造了被後人稱謂的“秦筆”、“蒼毫”。既然蒙恬所處的時代有了筆,與其配套的硯似乎也應當出現,因此便聯繫上了賀蘭石,但這一傳說並無史料記載。
最早見有賀蘭石及其刻硯記載的,可能要推《寧夏府志》了。在其“地理山川”一節里有這樣的描敘:“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
清朝光緒年間寧夏知府趙惟熙《研山齋》詩道:“賀蘭富研材,堆砌成小山。夙有臨池興,薄書儻余間。”
1963年12月,董必武視察寧夏時,也曾為賀蘭石硯提詩:“色為端石微紫深,紋似金星細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寶,磨而不磷性相宜。”
199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就是用賀蘭石製作的石硯“牧歸”。
發展歷程
著名的賀蘭石硯,是寧夏的傳統工藝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浩瀚長達200卷的《當代中國》叢書中,其中《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收錄了端硯、歙硯、洮硯、賀蘭硯等八大名硯,賀蘭硯名列第四。
賀蘭石
賀蘭石
賀蘭石開採於清朝康熙年間。賀蘭硯,因其石料產於寧夏賀蘭山而得名。其料分為前山石和後山石兩種:前山石分佈於筆架山一帶,質地稍粗,彩色石不多;在小滾鐘口後山的大寺溝的山峰背後所產石料,被稱為後山石,石料較前山石質地細膩,色彩豐富,易於制硯。
《乾隆寧夏府志》記載: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賀蘭石,古樸典雅,造型優美,石質細膩。且天然紫綠雙色,紫中嵌綠,綠中鑲紫,交相掩映,別具特色,製作成硯,堪與中外馳名的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相媲美,深受文人墨客的珍視和推崇,素享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美譽。
賀蘭石是一種水成岩,其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堅實嫩滑,剛柔相濟。紫、綠兩色天然交錯,斑斕秀麗。有的石質鑲嵌“玉帶、雲紋、眉子、石眼”等特殊結構,有的石質色澤與紋理猶如山澗流水、花草鳥禽、人體形物、小蟲河魚等奇形怪狀圖案,天然成趣,文雅美觀,是用於製作硯台等工藝美術品的上等原料。
用賀蘭石製成的硯台,圖案清新,造型奇特。叩之有聲,呵之見水。貯水不耗,發墨光潤,磨墨無聲,不拔筆毫。加蓋后,硯內餘墨數日不幹不臭。賀蘭石尤以紫端為最佳,次為羊肝色和豆綠色。
清朝末年寧夏府(今銀川市),制硯藝人只有三四家,工具簡陋,製作簡單,其硯粗糙。后從江南聘請制硯匠人傳授技藝,方法有所改進,工藝日漸精湛,使得賀蘭硯既顯塞北粗獷豪放的風格,又具江南細膩靈巧的神韻。
民國期間,制硯藝人漸多,其中閻萬慶、閻萬年兄弟善雕刻,是當時寧夏較為著名的制硯藝人,他們製作的硯台,被稱為閻家硯,售價在十幾個現大洋左右,若雕工加鐫人物、山水、花鳥則更為昂貴。
賀蘭硯講究“相石”和“俏彩”。相石,就是觀看石料的質地、走向和紋理,以及石料的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狀;俏彩,是匠人根據石料紫、綠兩色的多少,大小和分佈位置,設計圖案與層次,醞釀雕刻幾層色彩、計劃哪種圖案。成品要使整個硯面紫綠分明、含蓄典雅、突出主題,價格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工藝製品


賀蘭硯台

賀蘭石雕刻
賀蘭石雕刻
賀蘭石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點。構成賀蘭石的礦物非常微細,只有頭髮絲的幾十分之一,賀蘭硯發墨迅速,不鬱結,又耐用,帶蓋的賀蘭硯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過三天”之譽。這一優點深受書法家、畫家的喜愛。
清末,流傳著“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說明賀蘭硯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制硯工藝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大型石刻

從賀蘭石雕刻成賀蘭硯,要經過八道工序。藝人們面對一塊賀蘭石石料,觀其質,量其彩,反覆構思推敲,方才下刀。先順理走刀,粗鑿重刻,根據所繪紋樣或浮或鏤,俏出輪廓層理,然後再精雕細琢,揮藝傳神,刀畢功就,硯成方休。一方佳硯,藝人們往往要嘔心瀝血數月、以至年余。
賀蘭石
賀蘭石
解放前,已經奄奄一息的賀蘭石刻,隨著銀川古城的解放,重見光明。經過推陳出新,不僅雕刻內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飛躍,而且技藝也日益純熟,顯示了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以賀蘭石雕制的大幅豎屏,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中,成為賀蘭石雕藝術的很大榮譽。

飾品掛件

賀蘭石飾品精選純天然石料,採用手工雕刻而成,因而每款飾品色樣世上獨一無二。現如今,佩戴賀蘭石飾品能夠實現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願望,更重要的是這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和時尚。
賀蘭石
賀蘭石
1963年12月,董必武視察寧夏時,也曾為賀蘭石硯提詩:“色為端石微紫深,紋似金星細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寶,磨而不磷性相宜
賀蘭石
賀蘭石
寧夏的賀蘭石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實踐中,藝人們不斷總結提高,使雕刻技藝日臻完善,常見的石硯圖案已有一百多種,不論是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動物,都選料精妙,圖案新穎、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堪與廣東端硯、安徽硯及甘肅硯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賀蘭”之說。而且賀蘭石硯利用它的天然雙色,交相掩映,更顯得美觀、大方,絕妙非常,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賀蘭石還可雕刻成精美的印章,小巧玲瓏的茶具、鎮紙、筆架、檯燈和其他案頭陳設,為人們增加不少情趣。
賀蘭石是雕刻石硯的上好材料,不吸水,易發墨,不損耗,加蓋后硯內餘墨可保持數日不幹、不臭,而且深綠、豆綠兩色天然交錯,雅趣天成。賀蘭石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堪與端硯、徽硯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賀蘭”之說。

資源保護


限量開採

據有關部門勘測,賀蘭石僅分佈於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區,初步求得的總儲量為35.23萬立方米,而可供開採的中心區儲量僅有5.93萬立方米。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更好的保護和科學開發賀蘭石資源,每年限量開採賀蘭原石不超過20噸,使得賀蘭石製品更顯珍貴。

法律法規

1991年9月2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保護和合理開發賀蘭石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和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石開採保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