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法學院

省屬公辦高等學校

法學院是新疆大學實行校——院兩極管理以來組建的第一所學院。新疆大學於1980年成立法律系,2001年4月組建為法學院。經過30多年的發展,法學院現有2個普通本科專業(法學、知識產權),1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6個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國際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JM)。學院下設教研中心7個,1個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新疆)培訓基地、1個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穩定與地區經濟發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及中國與中亞國家比較法、民族宗教與法制建設、地區恐怖主義與犯罪學、西部經濟環境與法制建設4個研究中心,1個圖書信息資料中心。學院擁有藏書16000餘冊,各類專業學術期刊數百種,合訂期刊3200餘冊,現刊115種,人大報刊複印資料45種。

歷史沿革


新疆大學法學專業始建於1924年成立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同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法學學員;1930年9月新疆俄文法政學院成立,設立法政系和經濟系;1948年法政系更名為法律系。新疆大學成立後於1979年請示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教育部申請成立法律系,設置法律專業,1980年7月21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新疆大學設置成立法律系,並於1981年8月開始招收法學普通本科生。1999年1月新疆大學法律系與原政治系合併組建新疆大學政法學院,2001年4月更名為法學院,2006年1月5日,學院非法學專業與新疆大學原社科部合併更名為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僅保留法學專業,名稱不變。
新疆大學法學專業已伴隨新疆大學走過了90個春秋,順著歷史的長河追隨,我們彷彿又看到歷史中的法學院。法學學科歷經時代變遷的發展脈搏。1924年1月,作為新疆大學前生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成立開始招收第一屆學員。所設課程有:法學通論、憲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等。1928年8月改稱為新疆法政學校。1930年9月改為新疆俄文法政學院,至1932年新疆俄文法政學院設置了法律系和經濟系,從此開始了法學作為大學的一個院系的發展歷程。1935年1月改為新疆學院政法專業是學校學科設置中的重要專業和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法律系有40人,第三班32人,第四班8人。同時設置在法政夜校每晚學習的課時,每年畢業50人。後來黨的早期革命家俞秀松、林基路、杜重遠陸續主持新疆學院的校務工作。張仲實等老一輩知識分子和革命家也積極參與到新疆學院的教育事業中。革命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潮得到進一步傳播到老一輩革命家包爾漢任校長時。1948年法政系改為法律系。作為新疆學院5個系之一,當時法律系一年級中開設的課程有國文、英語、政治學、中國通史、三民主義、民法總則、憲法、經濟法、維吾爾文、體育等十門學科。這說明學科建設較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科學性和綜合性。1949年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兼任新疆學院院長,法律系,司法系司法專修科與文史教育系系、水利系、土木建築系一併為新疆學院附屬院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新局面。1960年10月1日新疆大學正式成立,1980年新疆大學恢復法律系。1981年8月正式開始招生,從此法學專業教學和研究穩定向前發展。1998年11月原新大法律系和政治系合併為新大政法學院。2001年4月更名為新疆大學法學院。法學院是新疆大學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組建的第一個院校。2006年6月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律,法學院僅保留法學專業。經過調整,截止2018年底法學院現有法學及知識產權2個本科專業,1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6個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2個校級重點學科(國際法、民商法),1個校級創新團隊(國際法學),1個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新疆)培訓基地、1個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穩定與地區經濟發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和1個新疆社會穩定定量研究中心,並設有5個自治區法學研究會和2個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新疆大學法學院的歷史沿革是新疆法學教育的和研究的歷史縮影。新疆大學法學院的政法教育和研究是新疆政法教育的搖籃。新疆大學法學院已經走上了科學化、專業化的良心發展道路。如今,把握歷史脈搏珍惜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把法學院辦成一所教育與研究型的,在西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學院,是新大法學人努力拚搏的目標。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7個教研室 ,2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專業名稱
法學
知識產權

師資隊伍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68人,博士服務團成員1人,對口支援援疆幹部1人,專職教師53人。專職教師中教授7人,副教授26人,講師17人,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6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7人。
新疆大學法學院
新疆大學法學院

學科體系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2個校級重點學科,1個校級創新團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法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法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國際法學、民商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
碩士專業學位點:法學;
校級重點學科:國際法、民商法;
校級創新團隊:國際法學
新疆大學法學院
新疆大學法學院
2012年春季學年我院共有30位教師承擔37門專業課程,其中漢族學生班12門、民族學生班13門、高運班12門;秋季學年我院共有33位老師承擔53門專業課程,其中漢族學生班18門,民族學生班18門,高運班17門。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為止,我院共計7位正式在編教授,分別為皮勇、王林彬、秦鵬、白潔、王芳、白京蘭、阿里木·熱合甫。其中五位教授有本科生的授課任務,因此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人數的比例為100%。2012年全年法學院共計開設課程90門(包含漢族學生班、民族學生班、高運班),其中五位教授共計授課8門,經統計,本學院教授講本科課程佔總課程數的比例為9%。
本院研究生教學工作由本院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擔任,教學地點為新疆大學研究生院(新疆大學校本部)。

人才培養

“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是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改革項目,旨在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性法律人才,進而為建設創新性國家好人才強國戰略服務。2011年教育部啟動了“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法學院於2012年6月積極組織人力,整合力量申報了國家“首批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並於2012年8月獲批,由此成為新疆第一個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按照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的要求,“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由中央推出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作資金規劃,學院希望以此為契機,將我院的“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與中央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作資金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與中央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作資金規劃的雙豐收。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獲批以來,我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召開研討會,論證制定基地工作方案,以使“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能夠紮實有效的推進。與此同時,學院進一步加大了與實務部門的聯繫,2013年1月,我院與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人民法院共建的“西部基層法律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在烏魯木齊市沙區人民法院掛牌成立,我院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檢法、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的深度合作,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同時,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不斷充實專業的教師隊伍,積極探索與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法律人才的新路徑。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自1981年恢復招生以來,已經為國家、主要是新疆培養各類法律專業人才10000多人。出版教材1部,獲批1個教改重點項目和6項校級精品課程

對口支援


武漢大學
新疆大學法學院
新疆大學法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新疆)培訓基地、1個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穩定與地區經濟發展法制保障研究基地)和1個新疆社會穩定定量研究中心,並設有5個自治區法學研究會和2個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科研成就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近五年來,法學院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教育部項目1項、橫向項目20項,科研經費600多萬元,出版專著15部,獲得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12項。
新疆大學法學院
新疆大學法學院

學術資源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基本設施建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力度,2012年法學院本科專項教學經費共計465300元,分別用於本科實驗、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學生勤工儉學、文化活動、創新活動及三下鄉實踐活動等。
法學院位於新疆大學南校區,共有教學用房17間,其中,多媒體教室7間各類教室和其它教學設施基本齊全,基本滿足了學校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此外,學院建有2間學生黨員活動室,為學生開展課外文化活動提供場地支持。
教學輔助平台包括模擬法庭、刑偵現場照相實驗室、痕迹顯現實驗室、痕迹檢驗實驗室、物證技術實驗室、診所教育課堂、資料室等。其中刑偵現場照相實驗室佔地85平方米,擁有數碼照相機等設備82台,價值12.4萬元;痕迹顯現實驗室佔地65平方米,擁有10台儀器設備,價值5.6萬元;痕迹檢驗實驗室佔地85平方米,擁有22台儀器設備,價值9萬元;實驗室現有專業實驗員兩名,教學科研骨幹教師4名,其中副教授2名,講師2名。主要承擔本科生的刑事現場照相、現場指紋痕迹的提取比對、槍彈痕迹提取比對、文檢比對、模擬現場勘查專業的實驗課程,以上實驗室在法學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模擬法庭佔地250平方米,共有225個坐席,擁有22台儀器設備,價值21萬元。實驗室總面積1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25餘萬元。模擬法庭建於2006年,共有225個旁聽席位,主要承擔法學院學生的模擬法庭實踐課程、學生模擬法庭大賽和實務部門觀摩庭的庭審。物證技術實驗室成立於1981年,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區高等學校法學專業較早設立並具專業特色的實驗室,其在法學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診所教育課堂建立於1990年,主要用於雙師型教師(律師、教師)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綜合能力。教學實驗室和教學科研設備能夠基本滿足實踐教學要求。
新疆大學法學院
新疆大學法學院
學院還有1個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新疆)培訓基地、1個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圖書資料中心
學院重視教學資源建設。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面積256平方米,年接待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人數達3600人次。其服務功能完備,擁有期刊閱覽、圖書借閱、網路閱覽等多種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可以給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用戶提供館藏紙質圖書法律文獻、期刊資源、電子文獻資源服務。隨著投入的加大,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大力加強網路化和教學化法律文獻的建設,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各類期刊資源、圖書資源、法律文獻資源、電子文獻資源成為學術信息資料的主要形式。
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已經基本形成以法學專業圖書期刊電子圖書為主,且包含社會科學、政治、歷史、經濟、軍事、國際關係等豐富的館藏書體系。其中館藏法學類、社會學類獨具特色館藏紙質圖書有:《中國法制史考證》、《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清朝安邊治國民族立法文獻彙編》、《清朝治理新疆方略彙編》、《新疆巡撫饒應祺稿本文獻集成》、《二十四史》、《刑案匯覽全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珍藏本》、《劍橋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影印本)》、各類工具書、武漢大學馬克昌基金會捐贈圖書500冊、台灣贈送法學學術期刊。
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擁有館藏紙質圖書22766冊,本科生人均30冊、研究生人均80冊、教師人均361冊。其中2012年新增圖書3261冊。學院擁有中文期刊合訂本4774冊,2012年訂期刊182種,擁有電子圖書2641盤,供學院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使用。通過校圖書館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的保障能力,並使用“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經費訂購核心期刊17種,外文期刊5種,法律專業Lexis.com,北大中英法律信息資料庫2種(校圖書館保管提供使用服務),提高了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和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為學院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使用查詢文獻資源和學校的教學科研事業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便捷的途徑。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新疆大學圖書館擁有圖書文獻總量265.56萬冊,擁有48個中外文電子文獻資料庫和11個自建特色資料庫。除此之外,目前學院內部擁有中外文圖書2.5萬冊、常年訂閱的期刊雜誌181種、電子及視頻資料15種,加上學校圖書館館藏法學專業書籍,超過10萬冊。還購進北大法寶、超星圖書館、CNKI、WEST、LAW、法學案例教學分析系統、法源思考系統等多個法律專業資料庫。
學院擁有教學輔助平台包括模擬法庭、物證技術實驗室、診所教育課堂、資料室等。實驗室總面積1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25餘萬元。
模擬法庭建於2006年,共有225個旁聽席位,主要承擔法學院學生的模擬法庭實踐課程、學生模擬法庭大賽和實務部門觀摩庭的庭審。
物證技術實驗室成立於1981年,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區高等學校法學專業較早設立並具專業特色的實驗室,其在法學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診所教育課堂建立於1990年,主要用於雙師型教師(律師、教師)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綜合能力。

學術交流

學院與武漢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地區東吳大學,香港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亞相關院校等十多個國內外名校的著名學者,高等學校及學術團體建立了廣泛和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院與對口支援單位武漢大學達成交換生協議,學院將每年派一定數量的本科生到武漢大學法學院學習,將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培養水平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李軍黨委書記、副院長
熊偉院長、黨委副書記
李芳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建江黨委委員、常務副院長
鄧社民黨委委員、副院長
艾爾肯·沙木沙克黨委委員、副院長
王青松黨委委員、副院長

發展前景


新疆大學自建立至今對於自己的未來有著美麗的年的法律系憧憬、規劃。90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從最初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到1980的法律系再到1998年的政法學院,以至今天的法學院,分分合合90載,唯一不變的就是法學人的奮鬥精神,在實現一個又一個既定的規劃后,法學人以飽滿的精神,向著新的目標奮進。多少年來,法學人一直以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走內涵發展之路建設人文院系,打造法學品牌的發展目標,以質量立院,以科學興院、強院的發展策略,以智慧課堂,科技教育,綜合教育,素質教育為辦學特色,以追求卓越、敢於成功為學院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學,以德治教,以信息化網路化推動學院的教育現代化,走強硬質教育的強硬,努力創建西北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科建設方面,以強化特色,突出優勢為基準。學院的下一目標即為致力增加法學一級學科和碩士點,在已經獲建的一級法學博士學位點基礎上,努力申建若干個二級法學博士點,建成多個自治區重點學科。擁有一定數量的創新團隊,建設國家重點學科。
人才培養方向,力爭在未來數年內,辦好普通本科專業方向,建設一批精品課程,增設一批特色專業。
科學研究方面,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每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科目1—2項,校級科研項目5項左右,院級聯合項目8項左右,橫向課題4項左右。
隊伍建設方面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秩序嚴謹、層次分明、連接緊密,能都促進優秀人次快速持續發展的的培養和知識體系,堅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結合,不斷開創黨建思想的新局面。
長期以來,法學院共培養了碩士研究生,雙學位,本科生等多層次人才萬餘名。他們中絕大多數在各級政府機關,公檢法部門,科研,教育機構工作,他們的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大部分畢業生成為當地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骨幹力量。新疆大學法學院是新疆大學重點建設的文科學院之一,其法學專業以多民族地區民主法治和中亞區域法律研究為重點,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力爭為國家、自治區的依法治理和中亞問題決策提供更多的科學的諮詢分析和建議。學院力爭在未來十年之內(法學專業恢復35周年前後,即2015年)實現“西北地區一流、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的中長期建設目標,努力將法學專業建設成為新疆大學的品牌專業,培養與地方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
未來的輝煌仍需要一代代法學人不懈奮鬥與拼搏。新疆大學法學院立足於高標準、高水平和跨越式發展的思路。在一個又一個具體目標制定與實施下,新大法學人即將迎來他們的下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