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弩之末
漢語成語
強弩之末,漢語成語,拼音是qiáng nǔ zhī mò,釋義為強弩所發的弓箭已達射程的最遠處,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出自《史記·韓安國列傳》。
強弩所發的矢,飛行已達末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麼作用。
《史記·韓安國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漢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近義詞
師老兵疲、罷夫羸老、強弩末矢
反義詞
勢不可擋、勢如破竹
作賓語、定語;指力盡了
示例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去千里之外作戰,不會取得勝利。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徙如同鳥飛一樣,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可能真心歸附漢人。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藉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從下往上刮的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