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心理效應
群體心理效應
群體心理效應是指個體形成群體之後,通過群體對個體的約束和指導,群體中個體之間的作用,就會使群體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杯溫水,保持溫度不變,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當先將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先將手放在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到溫水涼。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只不過是秤砣並不一致,也不固定。隨著心理的變化,秤砣也在變化。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秤砣的影響。人際交往中,要善於運用這種冷熱水效應。運用冷熱水效應,可以獲得對方的好評。
人處世上,難免有事業上滑坡的時候,難免有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難免有需要對他人進行批評指責的時候,在這些時候,假若處理不當,就會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運用冷熱水效應,就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會獲得他人一個好的評價。當事業上滑坡的時候,不妨預先把最糟糕的事態委婉地告訴別人,以後即使失敗也可立於不敗之地;當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道歉不妨超過應有的限度,這樣不但可以顯示出你的誠意,而且會收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當要說令人不快的話語時,不妨事先聲明,這樣就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體會到你的用心良苦。這些運用冷熱水效應的舉動,實質上就是先通過一二處“伏筆”,使對方心中的“秤砣”變小,如此一來,它“稱出的物體重量”也就大了。某汽車銷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賣出30輛以上汽車,深得公司經理的賞識。由於種種原因,老李預計到這個月只能賣出10輛車。深懂人性奧妙的老李對經理說:“由於銀根緊縮,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頂多賣出5輛車。”經理點了點頭,對他的看法表示贊成。沒想到一個月過後,老李竟然賣了12輛汽車,公司經理對他大大誇獎一番。假若老李說本月可以賣15輛或者事先對此不說,結果只賣了12輛,公司經理會怎麼認為呢?他會強烈地感受到老李失敗了,不但不會誇獎,反而可能指責。在這個事例中,老李把最糟糕情況――頂多賣5輛車,報告給經理,使得經理心中的“秤砣”變小,因此當月績出來以後,對老李的評價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提高了。
蔡女士很少演講,一次迫不得已,她對一群學者、評論家進行演說。她的開場白是:“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自然不會說出精彩絕倫的話語,因此懇請各位專家對我的發言不要笑話……”經她這麼一說,聽眾心中的“秤砣”變小了,許多開始對她懷疑的人,也在專心聽講了。她的簡單樸實演說完成後,台下的學者、評論家們感到好極了,他們認為她的演說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於蔡女士的成功演講,他們抱以熱烈的掌聲。
當一個人不能直接端給他人一盆“熱水”時,不妨先端給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給他人一盆“溫水”,這樣的話,這人的這盆“溫水”同樣會獲得他人的一個良好評價。
教師評改論文式試題時常常產生的一種現象,它是由前後試題的連帶關係造成的。前一試題的得分常常會影響到后一試題的得分。在客觀式的試題中,這種連帶效應不易產生,因為客觀式試題前後各題的界限比較分明,而且標準答案也比較確定,不會產生遊動;而論文式試題的標準答案卻留有遊動的餘地。目前高考閱卷中,採用了“流水作業”批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連帶效應。
3鏈狀效應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作用。這種效應在年齡低的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就學生的鏈狀效應看不是單方面的,既表現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個性、情緒、興趣、能力等方面發生綜合影響。利用學生的鏈狀效應,讓不同性格的學生在一起可以取長補短。因此作為班主任,應有意識地優化學生周圍的環境,如讓嬌生慣養的學生與獨立性較強的朋友做伴,膽小畏怯的學生應和勇敢堅強的學生交友。
增強親近感:鄰近性一般都會增強親近感。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機會也相對頻繁,重複的接觸就會引發、增強相互間的好感。
強烈的相似性:人們大多選擇社會地位、經濟實力與自己相近的人為鄰,而地理位置上的鄰近性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相似性。
越是鄰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鄰居之間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和費用便可成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相互囑託,有快樂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請鄰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裡不管發生什麼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照應。
認知的一貫性:與討厭的人比鄰而居,在心理上是難以忍受的。人們在交往中大多願意接近與自己合得來、住所比較近的人。
零和遊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這正是“零和遊戲”的基本內容: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