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美學是指在佛教禪宗影響下產生和發展的美學思想。是中國美學史基本派別之一。其特點是道家美學與禪宗哲學相結合。以道家齊萬物、泯是非的思想,與其獲得人生自由解脫,不需脫離現世,毀損生命的思想融合為一。從印度佛教中取其“萬法唯心”的觀念,強調“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丁心;心若不妄名,妄情從何起”(《五燈會元》卷四)的美學觀。
主張超越實在與非實在,美與丑的區別,達到“
無念”的心境。認為“自性本無勸搖,能生萬法”。“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能含
日月星辰,大地山何(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
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壇經》) ,突出了人的主體性的意義和價值。禪宗強調“自性”、“心”可包萬物,生萬境,與藝術的審美創造所強調的想像作用,其理相通。
唐代畫家張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論點,源於禪宗哲學。宋代蘇拭“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送參寥師》)。即是時禪宗審美心境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