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School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是北京郵電大學下設的以信息科技為特色的二級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5年北京郵電大學建校初期的有線電工程系和無線電工程系。2008年,按照“學科歸位”的改革措施,該校將原電信工程學院、原信息工程學院和原繼續教育學院涉及“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的資源重新整合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根據2020年7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共有7個教研中心,1個實驗中心,共計16個學術團隊;開設3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總計博士生導師80餘名,碩士生導師190餘名;包括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電信工程學院
有線電工程系
1955年,創建有線電工程系,下設電報電話通信、通信自動控制(59)、有線製造(59)三個專業。
1960年,有線電工程系含電報電話通信、有線製造、郵機、長途電話專修科、線路專修科、電報專修科等專業。
1966年至1970年,受“文革”影響,學校停招。
1977年,有線電工程系更名為電信工程系。
1986年至1996年,開設專科專業。
無線電工程系
1955年,創建無線電工程系,下設無線電通信及廣播、電子電路(58、59)、無線製造(59)、微波通信(59)4個專業。
1960年,無線電工程系下設無線電通信及廣播、無線製造、無線物理、無線電通信及廣播專修科等專業。
1966年至1970年,受“文革”影響,學校停招。
1986年至1996年,開設專科專業。
電信工程學院
1996年,電信工程系與無線電工程系合併為電信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1980年,無線電工程系相關專業轉入科研所。
1986年,科研所更名為信息工程學系。
1986年,信息工程學系更名為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2008年,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合併組建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2017年,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共有7個教研中心,1個實驗中心,共計16個學術團隊;開設3個本科專業。
教研中心:信息理論與技術教研中心、無線通信教研中心、多媒體技術教研中心、通信網技術教研中心、泛網無線教研中心、網路搜索教研中心、寬頻網路監控教研中心。專業: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信息
本科專業 | 通信工程 |
信息工程 | |
電子信息 |
學科概況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設有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專業為“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建設平台”重點建設的學科。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信息與通信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信息與通信工程
國家級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
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
985優勢學科建設平台重點建設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
學科評估
2012年,學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評為全國第一。
質量工程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設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通信原理、移動通信、電子電路基礎、現代通信技術、資訊理論
北京市級特色專業: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在教學改革和建設方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教學成果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完成人 | 等級 | 年份 |
1 | “以‘UPT’”為核心的信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溫向明、王文博、紀越峰、孫洪祥、胡冬華、劉春惠、馮春燕、張雷、安傑 | 國家級二等獎 | 2018 |
3 | 以“3E”為核心的通信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 王文博、紀越峰、桑林、楊鴻文、尹長川、紀紅、趙慧、張傑、孫詠梅、吳建偉 | 國家級二等獎 | 2014 |
5 | 電子信息類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紀越峰、桑林、任維政、韓玉芬、郭莉 | 國家級二等獎 | 2009 |
11 | 培養高素質通信技術人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 紀越峰、陳雪、顧畹儀、趙榮華、王明鑒 | 國家級二等獎 | 1997年 |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總計博士生導師80餘名,碩士生導師190餘名;包括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劉韻潔(專職)、陸軍(雙聘) |
IEEEFellow | 彭木根、NormanC.Beaulieu |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 NormanC.Beaulieu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NormanC.Beaulieu |
加拿大國家工程研究院院士 | NormanC.Beaulieu |
ESI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彭木根 |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 紀越峰、張平 |
國家863項目首席專家 | 紀越峰 |
國家高層次人才 | 彭木根、彭揚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彭木根、紀越峰、陶小峰、馮志勇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 張建華 |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 林家儒、王文博、張平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張平 |
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 | 顧仁濤 |
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獲得者 | 彭揚 |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彭木根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陶小峰 |
新(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紀越峰、張平、崔琪楣、康桂霞、李立華、王瑩、張建華、鄧偉洪 |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 王文博、呂鐵軍、羅濤、田慧平 |
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 | 門愛東 |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 趙中原、李斌 |
“北京科技新星” | 張興、尹長川、黃韜、崔琪楣、康桂霞、王瑩、許曉東、張建華、鄧偉洪 |
北京市教學名師 | 楊鴻文 |
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 林家儒、門愛東、楊波 |
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 | 林家儒、門愛東、楊波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郭莉 |
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 郭莉 |
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 | 劉雨、郭彩麗、崔琪楣、鄧偉洪 |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還擁有“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和“教育部創新團隊”。
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移動網際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無線通信網路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群體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先進信息網路北京實驗室、“網路體系構建與融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網路系統與網路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高等智能與網路服務”創新引智基地、“無線網路融合”創新引智基地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也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獲得許多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獎等重大獎勵。
承擔項目
項目來源 | 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 |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蜂窩移動通信終端直通技術研究(牽頭) | 2012ZX03003011 |
基於Web的無線泛在業務環境體系架構、關鍵技術研究與演示驗證(牽頭) | 2012ZX03005008 | |
TDLTE系統中的認知無線電技術研究與驗證(牽頭) | 2012ZX03003006 |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資助 | 認知無線網路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首席) | 2009CB320400 |
面向寬頻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首席) | 2012CB315700 | |
用戶群體行為建模與高能效服務方法(牽頭) | 2012CB316005 | |
分散式動態可重構微波光波融合系統的建模與實驗研究(牽頭) | 2012CB315705 |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 |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換網路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首席) | 2012AA011300 |
5G無線網路認知與虛擬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驗證(首席) | 2015AA01A705 | |
5G無線密集網路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發(首席) | 2014AA01A701 | |
超高速長距離光傳輸系統關鍵技術與測試方法研究(首席) | 2013AA013401 | |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換網路體系架構、關鍵技術、協議及性能評估方法研究(首席) | 2012AA011301 | |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換網路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首席) | 2012AA011300 |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無線通信鏈路質量測量電磁干擾研究 | 2014BAK02B05 |
海量電視內容雲計算智能處理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海量電視內容智能分析及製作技術 | 2012BAH63F01 | |
時變、寬頻、多維通道模擬儀的研發和產業化 | 2012BAF14B01 | |
網際網路雲電視若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開發 | 2012BAH41F03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 無線通信網理論與技術(創新群體基金) | 61421061 |
認知無線網路理論與技術研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61525101 | |
無線組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61325006 | |
無線通道的建模理論與實驗研究(優秀青年基金) | 61322110 | |
無線分層異構網路的協同通信理論與方法(優秀青年基金) | 61222103 | |
通用無線信號檢測分析儀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 | 61227801 | |
異構無線網路中的認知與協同理論及關鍵技術(聯合基金) | U1035001 | |
TDLTE無線終端綜合測試儀(專項基金) | 61027003 | |
基於多維業務行為動態變化的無線移動通信網路高效服務控制方法研究(面上項目) | 61571054 | |
未來超高速毫米波網路下的高效傳輸機制研究(面上項目) | 61571055 | |
基密集異構無線環境下極化資源感知與利用研究(面上項目) | 61571062 | |
軟體定義車聯網中動態路由關鍵技術的研究(面上項目) | 61571065 | |
基於深度特徵學習的非受控人臉識別研究(面上項目) | 61573068 | |
分層異構網路面向視頻流的綠色節能通信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42 | |
雲無線接入網路柵格網路編碼傳輸理論與方法(青年基金) | 61501045 | |
分散式中繼網路中的物理層攻擊檢測技術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46 | |
異構雲小區網路中基於時延保證的資源配置新方法(青年基金) | 61501047 | |
基於相位雜訊加性高斯化的全雙工極化自干擾消除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50 | |
CRAN中基於虛擬資源映射的多媒體業務服務質量保證方法(青年基金) | 61501052 | |
光與無線融合接入網資源協同優化理論與實現機理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53 | |
基於混合多址的物與物通信資源分配技術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56 | |
異構密集無線網路的安全容量研究(青年基金) | 61501057 | |
機會物聯網基於命名數據網路的信息檢索機制研究(青年基金) | 61502045 | |
以內容為中心的移動自組織社交網路緩存技術研究(青年基金) | 61502046 | |
數據中心網路中延時敏感的傳輸控制協議(青年基金) | 61502049 | |
高精度感測器用AlN薄膜製作的新方法研究(青年基金) | 61502032 | |
國際科技合作專項 | 面向5G的多域異構網路架構與資源虛擬化技術 | 2015DFT10160 |
面向5G的綠色通信技術和網路架構研究 | 2014DFT10320A | |
中芬基於livingLab的智慧設計創新網路平台研發與應用示範 | 2010DFA12780 |
科研成果
獎勵類別 | 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人 | 年度 |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光電交叉聯動與跨層靈活疏導的光傳送技術及設備 | 紀越峰(排名第1) | 2012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信息密度非均勻下的異構無線組網新技術 | 張平(排名第1)、陶小峰(排名第2)、張建華(排名第3)、馮志勇(排名第4) | 2013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 | 一等獎 | TD-SCDMA關鍵工程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 張平(排名11) | 2013 |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 | 一等獎 | 異構無線網路的協同通信技術 | 王文博,彭木根,張興,蔣遠,高鵬,趙慧 | 2013 |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 | 一等獎 | 自適應無線傳輸和組網新技術 | 張平、陶小峰、張建華、馮志勇(排名第四) | 2012 |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光電融合交叉節點與大容量光傳送平台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 紀越峰(排名第2) | 2012 |
河北省科技進步 | 二等獎 | 動態目標空間位置信息服務創新與泛在應用 | 趙成林(排名第3) | 2015 |
北京市科學技術發明 | 二等獎 | 無線電子健康關鍵支撐技術及應用 | 康桂霞(排名第1)、田輝(排名第5)、張寧波(排名第7) | 2014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三等獎 | 新型編碼調製理論與應用 | 吳湛擊、王文博、彭濤 | 2014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 二等獎 | 災難現場遠程醫學保障應用研究 | 康桂霞 | 2014 |
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項目合作、人員交流及專家互訪;此外,學院與多所中國國外大學擁有合作協議和關係,包括日本東北大學、韓國漢陽大學、挪威科技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等。
院徽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徽標是學院英文名稱的縮寫首字母“SICE”的變體,英文“BUPT”為北京郵電大學英文簡稱,代表學院歸屬單位;學院中英文名稱環繞徽識周圍。
截至2015年11月,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學生會下設辦公室、體育部、外聯部、文藝部、科技部、宣傳部、學習生活部;此外有信通院陽光志願者協會、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研究生會、開展“紅楓葉”歌手大賽、雙旦晚會、“小小講師”演說大賽、“信福籃臨”籃球賽、“信福流夏”文藝晚會、校長杯足球賽、院長懇談會等文化藝術活動。
職務 | 名單 |
---|---|
院長 | 劉韻潔 |
執行院長 | 彭木根 |
黨委書記 | 景曉軍 |
副院長 | 馮春燕、尹長川、蘇菲 |
副書記 | 王文華、常征 |
優秀校友 | |||||
鄺育軍 | 雷建軍 | 李麗香 | 彭木根 | 倪縣樂 | 劉春河 |
2020年12月,被評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21年5月,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泛網無線中心黨支部入選“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擬表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