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通濟街道的結果 展開

通濟街道

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通濟街道

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通濟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96年5月,為原芝城鎮分出的四個街道(芝山、甌寧、建安、通濟)之一。管轄東溪、南門、三門三個行政村和橋南、南門、陶朱三個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辦公地點現設在南門市場79號。另有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通濟街道。

街道概況


境內面積43.72平方公里(其中城內面積0.84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1.03%。街道現有土地面積62219畝。其中林地面積57960畝,耕地面積4363畝。

地理位置


通濟街道位於建甌市中部,轄區範圍為城區西南部和松溪河以南。東與小橋、東峰,南與南雅,西與甌寧,北與芝山、建安等鄉鎮街道接壤。

行政區劃


通濟街道現轄3個村民委員會,17個自然村;3個社區居委會, 41個居民小組。現有常住人口139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11、農業人口4637人。
東溪村委會 位於城區東南部,距城區3公里。山地面積29800畝,耕地面積2552畝。轄木西林、上磨、石壁、香碓坪、梨山、東溪碓、磨下7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業戶581戶,1996人。村委會駐地木西林。
南門村委會 位於城南部,與城區隔河相望。山地面積21367畝,耕地面積724畝。轄上水南、中水南、下水南、三仙橋、獎坑、新廠6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業戶480戶,1612人。村委會駐地上水南。
三門村委會 位於城南部,距城3公里。山地面積9793畝,耕地面積983畝。轄上三門、下三門、山根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業戶288戶,1029人。該村種植的香瓜、茄子、番茄遠近聞名,是我市有名的“蔬菜專業村”。村委會駐地三門小學內。
南門社區居委會 轄域:①東側界:自南街頭沿人民路向南至小街頭。②南側界:自小街頭沿解放路向西,經市政協、金雞大廈至通濟門,再沿八角樓西側至防洪堤南端。③西側界:自建溪河道中心線與松溪河道中心線交匯處。④北側界:自南街頭沿中山路工商銀行建甌支行向西,經花巷口、林業賓館至水西橋頭東端。該社區地處建甌古芝城南門,且自解放以來就有南門居委會在此,南門社區居委會由此得名。現有居民1046戶,2811人。居委會現駐地禪師巷10號(大市街金雞大廈與建州大廈間小巷)。
陶朱社區居委會 轄域:①東側界:自小街頭沿人民路向南,至水南橋北端(另含通濟街道所在的辦公小區——南門市場)。②南側界:自水南橋南端對應的松溪河中心線與建溪河中心線交匯處。③西側界:自解放路沿八角樓向南,至八角樓防洪堤轉彎口;④北側界:自小街頭沿解放路向西,至解放路八角樓交匯口。該轄域區的陶朱巷貫穿整個轄區東西方向,所有小巷都可由此進出,且歷史上有一位陶朱公的員外居於此,陶朱社區居委會由此得名。現有居民1186戶,3326人。居委會現駐地八角樓22號(天主教堂)。
橋南社區居委會 轄域:水南橋(松溪河中心線)以南的區域,包括橋南居委會及南門村、三門村、東溪村三個村的轄域範圍。即東與東峰鎮溪口村交界,西南方向與南雅鎮獎口自然村交界,北至松溪河中心線。該轄區位於建甌城南水南橋南向,橋南社區居委會由此得名。現有居民1149戶,3174人。居委會現駐地茶苑小區(原建甌茶廠宿舍區)。

名勝古迹


古城門 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郡守王蕃始在水南覆船山下築郡城。后焚又建,至郡治遷移黃華山麓計歷時526年。此為建甌最早之城牆。全縣共置4城門:南為雙門,東南為永慶,西為昭化,東北為豐樂。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擴大4城門為9城門,其中南為建溪,西南為建安。五代后普天神速五年(公元940年),王廷政在建州稱帝,增築城牆,其後屢修屢傾。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改建溪為南門,建安為市門(后又改為管門)。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拓管門外為通濟門,南門為廣德門。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522--1506年),建樓於廣德門隅,匾曰匯江,即舊八角樓址。清朝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府縣重修后,設:寧遠、政和、通仙、南門、通濟、臨江、西門、朝天八門。現今,通濟門(即通城門,已近400年)尚存於芝城錦江小區內。南門完好被埋於水南橋傍地下。
梅仙山 位於城南,相傳系西漢時南昌都尉梅福修鍊、丹成驂鸞而去之地,古時建有丹成閣,與雲際山麓的丹青閣相映成輝。“驂鸞仙渡”曾為建州十景之一。。附近還有鐵獅庵、善見塔、畫卦亭等一大群歷史古迹傳說。
光孝寺 全稱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城南鐵獅峰下,松溪、崇陽溪匯合處。全寺佔地40餘畝。疏竹叢林,;曲徑幽靜。全盛時僧眾達500餘人,為我省著名禪寺之一,是閩北最大的佛教勝地。該寺始建於南朝東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后屢毀屢建。現存舊建築系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重建,距今已近百年。
善見塔 城南鐵獅山上善見塔(曾名多寶塔),俗名水南塔。位於文筆峰上,原塔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294年),木瓦結構,基座直徑10米,高七層40米,內空。后毀重建以磚石砌成。1966年10月"文革"期間被炸毀。現塔為1995年7月3日由政府發動群眾集資重建七層八角石塔,底層直徑12米,高40.1米。塔內有樓梯盤旋而上,各層均設有繞塔走廊供遊人鳥瞰全城。
三清宮 位於雄居南郊群山之巔的雲際山。總體建築面積約2800平方米,三清殿大殿系其主殿,該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頂五步梁十一檁抬梁式屋架,四側翼角高翹,金柱採用建甌特有樹種——錐栗木,這在錐栗之鄉亦屬罕見。三清宮大殿坐西朝東,面積960平方米,分前後兩進,前殿有三個大門,當中大門上方有直匾一塊,上書“三清殿”。殿內正中供奉道教鼻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尊雕像。後殿供奉福祿壽喜四大仙。三清宮建築群依山而建,在三清殿北側有百仙殿和呂祖殿。大殿廣場下方是歷史名泉鹿乳泉,此泉由古至今從不幹涸,明萬曆丁末年甌寧知縣駱駸曾在此建“一泉亭”。鐵獅峰是雲際山之最高峰,其上建有龍王殿、五穀仙殿。三清宮背山面水,已成為建甌市民探幽訪勝、登山晨練的好去處。

旅遊景點


梨 山 位於城南5公里,海拔870米,方圓15公里,奇秀峭拔,為近城諸山之最。盛產杉、松、竹。礦藏無煙煤,清光緒年間開採,稱"梨山煤礦"。現今建有電視差轉檯、水文標誌、電訊微波等設施。

經濟狀況


2007年全街共完成社會總產值30894萬元,企業總產值27800萬元,農業總產值3094萬元,工業總產值1704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459萬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5.5%、5.68%、3.86 %、10.07%和53.68%。

轄區單位


轄區內沿南門村上水南至東溪村木西林已形成了以麗甌人造板有限公司、聖元太陽能有限公司、建甌茶廠、聖陽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茗苑茶葉有限公司、黃華山釀酒有限公司、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佐龍工貿有限公司、龍興茶葉有限公司、建鬆氣體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規模企業組成的工業走廊。城區內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財產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移動通信公司、電信局等金融通信企業星羅棋布。已逐步形成了日用食雜批發集散地-南門商貿中心、商貿娛樂中心-芝城錦江小區、休閑茶座一條街-河埂巷、小吃快餐夜霄街-小街頭等商貿飲食娛樂集聚地。現有鳳凰娛樂城、超越夢想、花樣年華、金海岸、滕王閣等眾多大中型娛樂場所及幾十家小型露天休閑茶座。通濟街道城區範圍已成為為城區廣大市民提供商貿、飲食、金融、通信、娛樂等全方位服務的城市中心區域。

招商引資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緊把握浦南高速公路和環城戰備公路建設的有利時機,結合自身實際,在項目開發、招商選資方面加大在環城路的兩頭打造好兩個工業平台。一是以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東溪工業平台”,總面積達400畝,逐步形成以佐龍工貿有限公司、龍興茶葉有限公司、建鬆氣體有限公司等企業組成的東溪工業小區。二是以匯通肉聯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三門工業平台”,規劃總面積400畝。項目的土地征遷工作正在抓緊進行,進而圍繞環城橋橋頭堡形成三門工業小區。

城市改造建設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東擴西進、開發南片”的戰略決策,按照“政府決策、公司經營、嚴格規劃、整體推進、面向市場、項目負責”的城市建設新機制,啟動了城南片區開發改造建設項目。城南片區改造建設項目東至上樟櫳路、西至麗甌人造板有限公司、南至環城路、北靠松政溪,佔地總面積1650畝。成立了建甌市新區開發責任有限公司城南分公司,專門負責該項目的策劃和運作。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講究策略、顧全大局”的原則,一期計劃先開發已收儲熟地和沿主幹道兩邊的農地500畝。目前,已對南門村小學等地塊進行了收儲,食品公司、金燕針織廠等地塊的收儲工作正在商談中。通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充分利用我市建設“中國筍竹城”的有力時機,結合城南片區開發建設,著力打造山水一體的南湖公園、光孝寺;綠樹成蔭的“三清宮”和善見塔,逐步形成城南“以人為本、以綠為緣、山水融城”的商住、旅遊、城市休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