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Tsz Wan Shan),又名Temple Hill,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邨。沿大澳道可徙步往具八十年歷史的觀音廟,其建築風格仿效北京的頤和園。

慈雲山觀音廟內的(水月宮),正殿供奉觀音,兼奉關帝、黃大仙、和齊天大聖;左面設有觀音寢室龍床;右則建有如來殿,觀音廟對下是大雄寶殿。觀音廟後面有二座奇石,一為姻緣石,一為照寶石。據說只要向姻緣石誠心祈求,便能為善信覓得佳偶良緣,后姻緣石的石縫望過去,更能看見將來配偶的樣貌;同樣照寶石的石縫,也能看見日後的財富。

歷史沿革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並在當日轟炸啟德機場,迅速地把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及設施摧毀。香港在同年12月25日起被日本佔領。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迹宋王台,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原有的07/25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13/31跑道。13/31跑道當時長1,371米,在1943年年底建成,機場西北面的九龍城寨石牆,及鄰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毀。日軍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樓。
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嚴重損毀。最後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戰後政府為重建機場,剷平了宋王台餘下的“聖山”部分。
慈雲山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廟
文物考古
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該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他的簽文十分靈驗。此外,該祠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
慈雲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政府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觀音


觀音菩薩(或稱觀音大士),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就充分說明了中國民眾崇敬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盛況,以及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深遠影響。印度的菩薩和中國民眾結緣最深的,莫過於觀音,中國民眾對她的崇信遠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觀音菩薩依然深受廣大民眾的虔信和膜拜,繼續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觀音
觀音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等,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發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此屬於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根”為“能生”之義,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嘗味,身根有所觸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 根卻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涅盤經》稱:“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余根亦然。”觀音菩薩也同樣具有這種神通,即以目觀塵世苦難眾生的呼救聲,而前往解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眾生,故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觀音”又名“觀自在”,見唐玄奘所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的含義,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夠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達到事理無礙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觀音菩薩能夠應機赴感、尋聲救苦,從心所欲,無所不能,了無障礙。在民間,將菩薩和眾生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以“觀世音”(或“觀音”)菩薩最為流行。

地理位置


慈雲山觀音廟於清豐三年(1853)的慈雲山觀音廟,至今已有150年曆 史,是慈雲山的名勝之一。沿慈雲山北巴士總站旁進入,經一條樓梯拾級而上,步行約15-20分鐘,便可到達。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分。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雲山邨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慈雲山邨可說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后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141個出租單位。
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現金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作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該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即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自然氣候


慈雲山
慈雲山
氣候方面,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背靠歐亞大陸、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亞熱帶季候風氣候,四季分明。每年年底,西伯利亞聚積的高氣壓把乾燥而寒冷的空氣吹向低氣 壓的太平洋,成為香港的冬季季候風。年中的時候,太平洋形成高氣壓,這股夏季季候風反而吹向歐亞大陸,為香港帶來多雨潮濕的夏季。
簡而言之,每年約3月至4月為春季,氣候溫和潮濕,有霧,能見度低。5月至8月為夏季,氣溫炎熱,潮濕,降雨量高。9月至10月為秋季,大致涼爽,陽光充沛。夏秋兩季是颱風季節,香港受熱帶氣旋吹襲。11月至翌年2月則是冬季,清涼乾燥,高地偶有霜降。
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極為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Microclimate)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人口密度高的市區也令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香港市區天氣炎熱、煙霞密布的日子亦變得越來越長。

鄰近景點


鑽石山

鑽石山
香港
香港
鑽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 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樂富

樂富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
樂富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北部,屬新九龍的黃大仙區,位於獅子山 山腳。樂富舊稱老虎岩。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分。
樂富位於九龍城以北、九龍塘以東。全區以樂富邨為中心,其北部有橫頭磡邨。

新蒲崗

新蒲崗
新蒲崗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舊區。本區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過去本區是一個工業區域。

觀音廟


觀音廟為數不少,當中以位於紅磡差館里的觀音廟最 為聞名。提及觀音廟,人們便自然想起“觀音開庫”。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慕名前來紅磡觀音廟借庫者絡繹不絕。到這裡參拜的善信更高達十三萬人次。紅磡觀音廟香火鼎盛,除由於信眾大讚此廟的觀音最靈驗外,觀音廟背後原來還有一段引人入勝的傳聞。據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在侵佔香港期間曾大舉轟炸紅磡區,以期搗毀黃埔船塢。轟炸過後,鄰近樓宇幾乎夷為平地,惟獨觀音廟依然屹立不倒,人人皆說觀音菩薩顯靈。紅磡觀音廟建於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二年),在公元一九一九年撥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古廟在年前重修后,香火更為鼎盛。

交通


黃大仙地鐵站A出口盈鳳里,乘坐806R專線小巴(每小時一班,於35分開車)於沙田坳道紫竹亭下車,沿小徑再步行15分鐘,或可行慈雲山北巴士總站旁邊入口進入,步行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