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關街道辦事處的結果 展開

東關街道辦事處

濟南

東關街道辦事處處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東北部,東與建新街道辦事處相連,以山大路為界和歷城區接壤;西以東門護城河為界,與大明湖街道辦事處相接;南以濟南三塑集團南牆為界,與解放路街道辦事處相鄰;北至濼河小區,以膠濟鐵路為界,與天橋區接壤。面積2.5平方公里。

辦事處


濟南市東關街道辦事下設7個社區居委會,總戶數為2萬多戶,戶籍人口6萬餘人,流動人口8000餘人,居民小區7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4萬餘人,轄區內有經一路、歷山路、東關大街3條城市主幹道,有名街巷10餘條。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150多個。其中,有山東教育學院、山東省商貿學校、濟南工藝美術學校3所大中專院校,有省教研室、省教育科研所、省地礦局、省物價局、省紡織設計院、省環保科研院,省地礦實驗研究院、市測繪院等30多家省市部門和科研單位。街道辦事處機構正式編製74人,其中行政編製31人,事業編製43人,現有在職職工93人。辦事處下設歷下區第二人民醫院、歷下區老年公寓、長盛小區管理處、東關幼兒園、社區網路呼叫服務中心5個事業單位。
東關街道辦事處位於歷下區東北部。東從歷山路經花園路向北到黃台火車站(含路兩邊單位),與濟南市天橋區北園街道接壤;西從東門橋沿護城河向北經歷黃路到膠濟鐵路線,與歷下區東門街道辦事處相鄰;南從歷山路經塑料三廠南牆向西沿東山水溝到東門橋,與解放路和建築新村兩個街道辦事處相鄰;北從黃台火車站向西到歷山路,經海晏門、文垣街向北到鐵路線,沿鐵路線向西到歷黃路,與濟南市郊區接壤。面積1.88平方公里,呈東西長、南北窄。地勢東高西低,海拔26.31~30.11米。辦事處駐長盛街99號。東關地區解放前屬濟南市第三區,居民多為逐年遷入的難民,俗稱棚戶區。
1949年3月,東關地區成立長盛街、奎垣街、東倉街、青龍街北段4個街政府。同年8月街政府撤銷,由公安派出所管理街道工作。1952年7月,成立第一區第一、第二居民委員會。1954年12月,改為第一區第一、第二街道辦事處。第一街道辦事處轄孟家巷、仁智街、雙龍街、文垣街、奎垣街、東青龍街北段、沈家衚衕、班荊里、東關大街9條街巷,設5個居民委員會;第二街道辦事處轄東倉街、南倉街、南崗子、石崗子、后崗子、平安巷、報施街、報施后坡街、東長盛街、花園庄、海晏門、東圩門外、東圩根13條街巷,設5個居民委員會。
1955年1月,第一街道辦事處與第二街道辦事處合併稱第一區第一街道辦事處,並將青沈班居民委會員(轄東青龍街北段、沈家衚衕、班荊里3條街巷)劃歸第三街道辦事處。同年9月,第一街道辦事處改稱東關大街街道辦事處,轄19條街巷,設9個居民委員會。同年,闢建青島路(1965年改名為歷山路),石崗子東街命名(1980年併入南倉街)。 1956年,北極廟街居民遷入東關地區新建的奎垣後街。同時設奎垣後街居民委員會。 1960年5月,歷城縣菜市庄、全福庄、洪家樓、石門李庄、鵲華、甸柳庄、七里河7個農業大隊划入歷下區東關大街街道辦事處,並以農具廠為中心,加上東關大街街道辦事處,成立歷下人民公社黃台分社。1961年7月,以上7個農業大隊復歸歷城縣管轄。 1962年3月,黃台分社撤銷,黃台火車站以北劃歸東郊分社,黃台火車站以南成立東關分社。同年12月,改稱東關街道辦事處。 1965年,歷黃路、花園路命名。 1967年2月,東關街道辦事處改為東關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街道革命委員會復稱街道辦事處。 1979年9月,歷城縣菜市庄、崔家亭庄、太和庄、鎮武庄、小園庄、小王家莊和花園庄划入歷下區東關街道辦事處,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設菜市庄居民委員會。 1979年,東關地區太和庄和崔家亭庄全部、小王家莊和菜市庄部分民房拆除,建居民樓,到1984年建成五層樓房29幢,取名菜市新村。設菜市新村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員會。 1980年,命名花園庄東路、利農莊路、山大南路、山大路、建築新村南路、歷山東路、菜市南街、建築新村。 1981年增設歷山路第一、第二、第三居民委會員。 1982年2月,歷下區將花園庄東路、利農莊路、山大南路、山大路、建築新村南路、歷山東路、建築新村劃歸建築新村街道辦事處。
1985年底,東關街道辦事處轄孟家巷、仁智街、石崗子街、南崗子街、后崗子街、雙龍街、文垣街、奎垣街、東倉街、南倉街、平安巷、報施街、報施后坡街、東長盛街、花園路、海晏門街、東圩門外街、東圩根街、奎垣後街、東關大街、歷山路、菜市南街、歷黃路23條街巷和菜市庄、菜市新村、鎮武庄、小園庄、小王家莊、花園庄6個村。設東圩子門外、東長盛街、石崗子街、后崗子街、南倉街、菜市庄、雙龍街、奎垣街、奎垣後街、東關大街、報施街、歷山路第一居、第二居、第三居、菜市新村第一居、第二居、第三居17個居民委員會。辦事處自1958年開始發展街道生產,到1963年共辦11個廠、組。同年,經過調整,袼褙廠、廢品加工廠上交歷下區,其他轉交居辦或停辦。1964年又開始發展街居生產,到1972年有東關電器制修廠、烤漆廠、紙品加工廠3個街辦工廠,11個居辦生產組。 1972年街辦工廠上交歷下區后,街居生產發展很快。1980年1月,14個街辦企事業轉為區級街辦集體所有制單位。到1985年底,有歷下金屬加工廠、魯光暖通設備廠、歷下鉚焊一廠、人民電器廠、致富器械廠、群康植物蛋白廠、幸福童車廠、歷下印刷二廠、黃台工業煤氣爐廠、黃台塑料廠、歷下塑料三廠、光明燈具廠、歷下鑄造廠、歷下模型廠、歷下熱處理加工廠、歷下橡膠製品二廠、齊魯節能供水爐廠、歷下飼料添加劑實驗廠、歷華大理石加工廠等19個工廠。另外還有6個居辦工業廠、組。工業總產值1667.96萬元。利潤217.21萬元。東關地區在老城區外,解放前只有私人小商戶28家。解放後有的停業,有的公私合營。1975年街道辦事處辦商業代購店、代營店、代銷店。服務網點遍及各街巷。到1985年有街辦商業、服務業網點11個,居辦商業網點14個。較大街辦商店有花園路五金交電化工商店、土產雜品商店、副食品商店、結婚用品商店、結婚用品第一商店、海晏門旅社。商業營業額3231.97萬元,利潤193.68萬元。東關地區駐有88個單位,其中省屬21個、市屬13個。
濰坊市東關街道辦事處 位於濰坊市區中心,轄22個居委會,面積3平方公里,總人口4萬人,是全國街道工作委員會的會員單位。東關街辦是純城區型街辦。1995年,街辦強化基層 班子建設,調整企業內部結構,狠抓拳頭產品的質量,不斷擴大規模,上新項目,增加新產品。街居企業發展到13家,商業網點60處。街辦完成工業產值750萬元,利稅102.3萬元,商業營業額55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30%和61.4%。社區服務工作。發揮街、居、組三級服務網路的作用,對5000多名民政對象開展了五大系列服務活動 (即擁軍優屬服務系列、老年人服務系列、殘疾人服務系列、便民利民服務系列和移風易俗服務系列),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通過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和開展嚴打鬥爭,1995年,轄區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民事調解成功率達到100%。市容環衛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督促檢查,轄區連續9年無鼠害,並連年受到市、區表彰。計劃生育工作,落實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搞好定期檢查,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晚婚率、晚育率和計劃生育率均達到100%。先後獲得中國明星街道辦事處、中國紅十字會先進集體、齊魯街道之星先進街道辦事處、省先進基層黨校和市模範街道辦事處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