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店鄉

馮店鄉

馮店鄉位於鄂豫兩省,商城、新縣、麻城三縣結合部,古為商城縣至武漢重要通道和必經之地,其崇山峻岭,地勢險要,高山要隘,易守難攻。

馮店概況


馮店鄉位於商城縣西南部,豫鄂兩省交界處,東南與達權店鄉為鄰,西南與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鎮、新縣沙窩鎮接壤,北與余集鎮、吳河鄉相連。
1974年由達權店、余集公社部分大隊組成馮店公社,1983年改稱馮店鄉。全鄉現轄馮店村、三柳店村、七沖村、新灣村、郭店村、李沖村、河棚村、老廟村、劉畈村、螺絲畈村、小店村、連塘河村、通城店村、石關口村、楊擺埂村、九曲河村16個行政村,5647戶,全鄉總人口2.4萬人。
全鄉總面積13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萬畝,山林面積14.2萬畝,水面面積 0.44萬畝,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兩河三嶺四面坡”之稱。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0公里。

地區歷史


據史料記載,元未餘思銘,明未李自成張獻忠,清太平軍、捻軍,民國初白朗義軍都曾在此用兵,並留下了一座座古寨。這些古戰場遺址大多保存完好,且流傳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
境內山高林密,峽谷幽深,鳥語花香,景色怡人,大自然的神力造就了縻馬樁、師虎溝、白雲洞、石鼓山等景觀,旅遊資源豐富。

基礎設施


余黃公路橫穿全境,縣到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村至組通路率達95%,馮店 至湖北兩路口省際公路正在建設中。2000年度全鄉各村完成農網改造任務,長明電入戶率達98%,供電正常,全鄉有4000餘戶用上了衛生自來水。
計生所、郵政所、民政所、工商所、信用社等辦公樓相繼建成,進一步改善了辦公條件。
馮店、通城店、郭店三個集貿小區已建成。設計先進的政府一條街正在建設之中全鄉實現村村、組組通電話,裝機1000餘部,手機信號已開通,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線已開通36套有線電視節目。

山水景觀


1、風波山,又名封門山,海拔738.4米,為鄉林場所在地,有萬畝杉木林,有眾多原始野生動植物,有“林海”之譽。山上分佈著斑馬石、跳馬崖、白雲洞、玉皇樓等景觀。此山於鄂豫兩省交界處,與烏雞古寨相望,與萬人寨相連,可直通106國道,是休閑避署的好去處。
2、犀牛望月,山形如翹首向東的犀牛,海拔578米,位於商城與新縣交界處。曾是兩縣爭奪的一塊“風水寶地”,1980年國家在此設立軍事水準點。山上有一巨石高15米,重約30噸,底部支點僅有一寸,風吹欲墜,歷經千年而不倒。東與烏雞古寨相連,南有蔡山瀑布作陪襯,為烏雞古寨風光的一部分。
3、石鼓山,又稱大石鼓寨。海拔420米,山頂端有一狀如大鼓的巨石,石鼓上一巨型石猴斜卧,右臂單抬,面朝西天,呈放聲長嘯狀。東北主有小石鼓,東南方有將軍石。山頂有一觀音廟,常有馮店、吳河等鄉群眾上山朝拜,是春遊、秋覽的好地方。
該山位於馮店、吳河兩鄉交界處,湯泉池旅遊區的石船、石狗等景點就在附近,馮店經湯泉池旅遊區公路途徑山下,是西部古寨游的必經之地。
4、白雲洞,位於劉畈村,在白雲岸半坡,座南朝北。洞高3米,深、寬均10米,內有一石桌;正面一巨石遮檔,其石高8米,寬10米,呈門板狀,稱之為“石門”,進洞須從左右兩邊繞入。門下有石階,洞口上方有一月牙型巨石,四周林木蔽日,洞外山霧繚繞,傳說此為神仙之住所。
白雲洞與同心寨相連,直達106國道,是風波山遊覽景觀的一部分。
5、玉皇樓,建於明初,位於鄂豫兩省分界嶺上,舊商旅大道旁。古時南北客商紛至朝拜,香火鼎盛。“文革”中遭人為破壞,后經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建瓦房6間,供奉玉帝及諸神像,香客大多來自湖北麻城、武漢等地。登高遊樂,令人心曠神怡。
6、石磊寨,又名石摞寨。因整個山體似巨石堆壘如寨而得名。該山海拔380米,面積200畝,樹木在懸崖峭壁上生長,山石呈磨盤、金龜、怪獸、巨人等形狀爭鬥。該山位於九曲河村,距馮店鄉政府2公里,離余黃公路僅500米,交通便利。
7、王沖峽谷,位於烏雞古寨東門外隔河處,屬新灣村範圍。該峽谷長約5公里,兩邊山勢陡峻,竹木茂密,溪水長流,環境良好。峽谷隨山溪蜿蜒曲折,各段景物迥然多彩,沿谷蒼松、翠柏、竹木、紅楓並立,清泉、瀑布、山花、草坪點綴,谷內四季花香,百鳥爭鳴,峽谷風光自然天成。
8、蔡山瀑布,位於李沖村蔡山,高約300米,最寬處50米。山溪不斷,山花長開,冬季瀑布成簾,懸于山澗,陽光反照,銀光四射,蔚為壯觀,堪稱一絕,有“冰瀑”之稱。該瀑布距馮店鄉政府5公里,亦屬烏雞古寨景觀的一部分。
9、龍潭湖,原名帥虎溝水庫。位於萬人寨腳下,水面50畝,總蓄水量30萬立方米,因上游無人居住,水體無污染,水質優良。此為峽谷型水域,湖尾有烤龍崗,湖邊有龍潭岩、奇石、古樹等景觀,是人們坐古寨船,遊覽垂釣的理想場所。
該湖距余黃公路3公里,與萬人寨同心寨相連,翻過湖尾的烤龍崗,即為王沖峽谷尾端,出王沖峽谷就到了烏雞古寨腳下。
10、碧天湖,原名連塘河水庫。始建於1970年,總蓄水量100餘萬立米,屬峽谷型水域。該湖前端水面開闊,尾部狹長隨山勢蜿蜒曲折。春夏,兩邊青山綠樹倒映;到了秋天,滿山遍野的紅楓,景緻別具一格。遠觀山,近戲水,水上遊樂者甚眾。

教育狀況


文教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鄉建立健全了文化廣播站,電視差轉檯、農業技術推廣站、衛生院、法律服務所、農機站。全鄉共有中學2所,小學16所,成人技術學校17所。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
全鄉已建成一中教學樓和綜合樓(二中教學樓已破土動工),郭店等小學教學樓6棟,每年集中資金3萬餘元用於獎勵優秀教師、考入本專科學生和救助貧困學生,馮店教育教學水平已邁入全縣前六名。

經濟發展


馮店鄉是山區鄉,居於大別山腹地,屬於溫帶濕潤氣候,境內物產資源豐富,盛產板栗、茶葉、油茶中藥材、毛竹、杉木等,花崗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鄉鎮企業: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河南物博石材公司、商城縣麗澤石材公司、馮店鑄鍋廠、馮店隔熱鎮水粉廠、超穎強力石灰廠、華寶精製茶油廠等六家。此外,本鄉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風波山林場、教學儀器廠、馮店吉利玩具廠;村辦企業有預製廠、磚廠、碎石廠、木材加工廠、板栗凍庫等100餘家聯辦股份制企業。鄉村以及私營企業都立足本地資源和人力優勢,發展後勁充足。
支柱產業:該鄉利用和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提出了“高遠山上栽松杉,淺近山地藥油茶,空隙地里栽板栗,田地科學種三雜”的立體經濟發展規劃。全鄉連續四年連片抽槽整地12000畝,發展4000畝板栗,4000畝油茶,2000畝中藥材和2000畝茶葉支柱產業基地,另以村林場為中心的用材林基地,初步形成五大龍頭基地,開拓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天地。全鄉每年產出板栗100萬斤,茶油6萬公斤茶葉2萬公斤,中藥材年收入200萬元。

古山寨群


1、烏雞古寨,俗稱紅毛烏雞(即鳳凰)寨。海拔500米,佔地378畝,四周寨牆2—3米,長約2000米,均為干砌石壘築,設有東西南北寨門,每隔3米設一瞭望孔,至今保存較為完好。
元未大將餘思銘避兵金剛台,其部將在此繞山築寨,與東北部的老母雞寨(471米)、石鑼寨、及東部的同心寨(529米)、東南方的萬人寨(691米)構成一道道防線,群寨聯防,相互呼應,共御明軍。
古寨上木頂石屋、古井清泉、茶葉藥材,甚為罕見。春暖花開,遊人甚眾。
2、獅子寨,因山形似雄獅而得名。位於螺絲畈村,海拔522實,為萬人寨之外寨,古戰場遺址。該寨林木稠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寨下一千米處古樹長在巨石之上,樹冠達一畝,其枝繁葉茂,造型奇特,為遊人休憩娛樂的理想場所。
3、萬人寨、同心寨、老母雞寨、石鑼寨這些古戰場遺址中的石寨牆、寨門或牆其除經戰爭遭破壞外,其餘大多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