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仙

評彈藝術家

余紅仙,原名余國順,女,1939年11月28日出生,浙江杭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評彈徠(蘇州評話、蘇州彈詞)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有長篇彈詞《描金鳳》《雙珠鳳》等。

人物關係


藝術人生


余紅仙生在上海,小時候常隨父母到天蟾觀看麒麟童、蓋叫天等的演出,還常從電台收聽越劇滬劇、滑稽戲等節目。由於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來歲就開始學演學唱。她有位鄰居是滬劇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紅仙很想跟石筱英學滬劇,石筱英也看中了她。但由於家庭經濟拮据,父親建議她學評彈,因為說書不需要多少行頭。就這樣,12歲的余紅仙在1952年拜了評彈老藝人醉霓裳為師。
醉霓裳先以蔣調《戰長沙》為她開蒙。余紅仙學得認真,唱得也動聽,老師這才正式收下了她。年過半百的醉霓裳擅長說唱彈詞《雙珠鳳》。
1954年起先後與醉霓裳、鄭天仙、侯九霞、王再香等拼檔彈唱《雙珠鳳》、《珍珠塔》、《釵頭鳳》、《販馬記》等。1959年入上海長征評彈團,與李伯康合作彈唱《楊乃武與小白菜》。1960年參加上海市人民評彈團。先與陳希安拼檔彈唱現代長篇《黨的女兒》,后與徐麗仙合說《雙珠鳳》。
1963至1965年間,又與蔣月泉拼檔彈唱現代長篇《奪印》,1978年後與楊振言拼檔合說《描金鳳》,均任下手。后翻上手,與沈世華彈唱《雙珠鳳》。歷年來還曾參加中篇評彈《人強馬壯》、《戰地之花》、《紅梅贊》、《奪印》、《晴雯》、《點秋香》、《三盜芭蕉扇》的演出。天賦佳嗓,長於彈唱。音色明亮,高低裕如,擅唱多種彈詞流派唱腔。
余紅仙唱《蝶戀花·答李淑一》是在1958年。當時她所在的紅旗評彈隊商量如何用彈詞曲調來譜唱毛主席詩詞,趙開生執筆譜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由她在西藏書場作為正書前的開篇試唱。新作融化了蔣調、麗調、俞調、薛調等多種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雖不太成熟,但聽眾非常歡迎。1960年夏季集訓后,他們在周雲瑞、徐麗仙、張鑒國等前輩幫助下,對《蝶戀花》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當時正逢中央領導在上海開會,余紅仙去錦江小禮堂演唱了《蝶戀花》,陳雲聽后非常讚賞,劉少奇也在演出后與她親切握手;周總理更是多次聽她演唱《蝶戀花》,並稱讚曲子譜得好,唱得不錯,還鼓勵她多譜唱毛主席詩詞。有一次,總理聽她演唱的《十六字令三首》,很高興,並提出配樂單調要再加工的要求。1961年1月22日,經過音樂家黃貽鈞、司徒漢等人的精心編配,彈詞《蝶戀花》被搬上了交響合唱舞台,在上海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團數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紅仙獨唱,《蝶戀花》就此享譽全國。
1960年12月,余紅仙參加了上海人民評彈團,這成了她藝術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人民評彈團名家雲集,余紅仙如魚得水,先是與陳希安拼檔《黨的女兒》,繼而與徐麗仙合作《雙珠鳳》,接著又與蔣月泉拼檔現代長篇《奪印》,還參加了《人強馬壯》《紅梅贊》《晴雯》《點秋香》等多部中篇評彈的演出。在名家指點下,她的演唱藝術日趨成熟。如《奪印·夜訪》一回,開始她唱來高亢有餘、神韻不足,蔣月泉提醒她不要因天賦好而盡向高音區發揮,一席話使她茅塞頓開,懂得了正確處理演唱與書情、人物間關係的重要。麗調創始人徐麗仙則教她如何譜曲,如何鋪排曲詞,如何將各種戲曲曲藝提煉並融化成評彈。
此外,余紅仙還向朱雪琴學過琴詞和《珍珠塔》摺子,向郭彬卿學過琵琶。長期的磨礪,“金嗓子”嶄露頭角。余紅仙的彈唱既有蔣調的雍容醇厚,又有麗調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調的歡快跳躍,又有俞調的一波三折,且熔鑄成自己獨有的剛柔相濟、熱情奔放的藝術風格。
徠粉碎“四人幫”后,評彈重新迎來了春天。劫后的余紅仙參加了中篇評彈《丹心譜》《開慧頌》《冤案》等的演出。她再唱的《蝶戀花》被攝入影片《春天》,進一步擴大了評彈的影響。她與楊振言拼檔彈唱的長篇彈詞《描金鳳》,受到了海內外聽眾的廣泛好評。
余紅仙人到中年,越來越覺得評彈急需年輕人來接班。1979年,盧娜成了她的第一位學生。有一次她的個人演唱會,還讓盧娜壓台,自己唱中軸,大家都很感動。她說:“我捧學生,是為了評彈事業啊!”1989年,她又收常州潘瑛為徒,接著在1992年又收了周紅。余紅仙擇徒嚴格是出了名的,她收王惠鳳整整考驗了兩年。王惠鳳曾受徐麗仙指點,演唱《真情假意》《望金門》還得過獎。1993年,余紅仙提議周紅、王惠鳳拼雙檔,由她教《雙珠鳳》。王惠鳳崇拜余紅仙的藝術,所以對老師說:“您考驗我,認為合格了,就收我。”余紅仙讓這對女青年在自己家裡跟著學,從聽錄音起步,然後一絲不苟為她們講解、排書、教唱篇,還讓兩人輪流擔任上手與下手。當時,家在蘇州的周紅吃住在老師家,周紅要交伙食費,她硬是分文不收。就這樣,這對全新的女雙檔不但把書“吃”了下來,還演到哪裡,紅到哪裡。
1997年,余紅仙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並出任上海評彈團藝術指導。在為評彈今天和未來傾注精力的同時,年逾花甲的余紅仙也講起了養生之道。余紅仙笑道,她以前是個工作狂,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嚴重影響了她的健康。
余紅仙從藝55周年專場演出2007年11月24日下午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
2011年5月8日,余紅仙先生在吳江松陵飯店舉行收徒儀式,這次招收的徒弟是吳江市曲藝家會員周洪生,也是余先生首次收男徒弟。

代表作品


《詠梅》《拜月》《雙珠鳳》《奪印》《蝶戀花·答李淑一》
《戰長沙》《珍珠塔·見娘》《海上英雄·游回基地》
《人強馬壯·接歸》《飲馬烏江河》《擊鼓戰金山》

主要貢獻


在整個20世紀,蘇州評彈風靡上海和江南,深受眾多教授、學者、藝術家和大量普通民眾的喜愛。她的經典劇目,是取得極高藝術成就的傑作,可惜因吳儂軟語的語音局限,不能在全國廣泛流行。是余紅仙的一曲《蝶戀花·答李淑一》(以下簡稱《蝶戀花》),使評彈藝術開始走向全國。
2001年余紅仙榮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稱號,還被文化部評為評彈藝術傳人。余紅仙這個永不退休的藝術家正在為評彈和文藝事業不斷思考和行動,活到老,奮鬥到老。
藝術貴在創造。上個世紀80年代,余紅仙挑戰自己,從下手翻作上手。與沈世華拼檔彈唱《雙珠鳳》,並且對這部書進行了認真、細緻地整理和加工。她對原本仔細分析研究,並請教老前輩,吸收各派《雙珠鳳》的長處,去蕪存菁,首先把文必正與霍定金的愛情主線理直,並根據評彈講究“理、味、細、趣、奇”的原則,對書中人物和情節作了精心的推敲。她在整理《雙珠鳳》時,在唱腔方面,也力求出新。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積累,她在醇厚的蔣調、蒼勁的張調、委婉的麗調和奔放的琴調的基礎上,根據書情、人物,並結合自身的天賦條件和演唱技巧,加以融合、變化和創新,無論旋律、過門、唱法等都顯現出明亮華美、搖曳多姿、熱情奔放的風貌,形成了具有餘紅仙自己鮮明特色的唱腔,恰當地表現出書中人物的性格與感情。

人物評價


評彈藝術家余紅仙,被譽為“唱不倒的金嗓子”,是上世紀50年代年少成名,半個多世紀以來長期蜚聲藝壇,有著眾多藝術創作和頗大社會影響的文化名人。
余紅仙
余紅仙
余紅仙音色明亮華美,高低裕如,在演唱方面顯露出非凡的才華,她不僅擅唱多種彈詞流派唱腔,而且呈現出旋律華美、激情洋溢的特有風貌。她演唱的開篇《鶯鶯拜月》《柳夢梅拾畫》以及《雙珠鳳》中“為千金”“惜別”等唱段,都因風格鮮明而膾炙人口。以致在評彈界有“唱不啞的金嗓子”、“唱勿煞的余紅仙”等美譽。余紅仙的藝術成就也並不止於演唱、說表方面,在刻劃角色方面,她也有著深厚的功力。她颱風穩重,說表清晰,角色刻劃真切感人,無論是《描金鳳》里的王夫人、徐惠蘭、禁班阿二,《雙珠鳳》里的文必正、霍定金、楊虎,以及其他書目中的秋香、石榴、晴雯,抑或是現代人物高山、江姐、吳文英、水娥,都描摹得栩栩如生。
余紅仙一曲《蝶戀花·答李淑一》唱紅全國,並沒有停步,她勇於突破創新和孜孜不倦培養評彈事業接班人,周恩來總理曾為她題字:“努力學習,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