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原父

南宋海豐縣正堂

陳原父祖,學名貫,官名震,字喜郡,嘉邵次子,生於宋神宗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宋徽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登庚寅科進士;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1117年)接任父陳嘉邵(元豐二年進士公元1079年)海豐縣令正堂。

人物簡介


陳原父於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以官名震接任海豐縣令陳嘉邵任海豐縣正堂(知縣)。任職期間興建小液橋修水利、墾荒田、修孔廟、辦學堂,連職數載政績顯著,生產發達,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穩定,任滿后,為海豐百姓所挽留,遂攜妻鄔氏及四子移居海豐縣城西郊居住。

原父逝世


陳原父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三月初三日病逝,享壽九十一歲,由子孫扶靈柩回福建莆田,途經海豐縣龍溪都方老隴(今惠來縣隆江鎮陳隴村東),受強風暴雨所阻,靈柩天然埋葬於方老隴。

原父墓地


墓地省其形曰“金鼎寶滴”。神主位立於惠來縣岐石鄉陳氏大宗祠。

原父之妻


陳氏祠堂
陳氏祠堂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其妻鄔氏病逝。
其妻鄔氏是朝議大夫鄔尚之千金,生於官宦閨閣,書香門第,明事理,為原父祖之賢內助。卒葬於海豐縣巴州鄉雷公田(今城西雷公山南麓),其滴形為五鳳朝陽。鄔氏生四子:陳賢齋(雷)、陳賢蒙(蒙)、陳賢切(功)、陳賢祺(煥)。

原父子孫


裔孫建有大宗祠,位岐石鄉中心,石人山下,奉祀先祖為始祖陳原父,裔孫分佈在廣東海陸惠揭普一帶。
二世長子陳賢齋,三世陳提點諱谷佐,四世陳文英,五世陳正老橋柱肇基祖鐵峰公,堂號敦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