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仁
蔡愛仁
蔡愛仁(1886-1984)名吉生,號愛廬。江西省寧都縣縣城人。
先祖五代時由長安遷居虔化(今寧都)縣。愛仁出生於貧寒的書香門第,其上代蔡白采系清初寧都名士,著有 《鷗跡集》行於世。愛仁十二歲開始讀群史,學寫策論。因天資聰明,刻苦努力,“書報憑手抄,蠅頭加朱墨”,從小就學有所成。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消息傳來,愛仁憂憤交加,曾淚濕衣衫,賦詩抒發憤懣。
1902年,清改科舉辦學堂,他考入江西優級師範,專攻數理。1909年,中宣統己酉科拔貢,參加保和殿殿試名列一等,分發部曹任職。1911年武昌起義,愛仁在家鄉熱烈響應,加入同盟會,並任同盟會寧都分會副會長。未幾,袁世凱竊國篡權,愛仁憤然參加了李烈鈞發起的“二次革命”。討袁失敗后遭通緝,曾避於瑞金上田村族人家十一月之久,后回家鄉任教。1925年北伐戰爭爆發,他又毅然投筆從戎,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司令部秘書,隨部轉戰蘇、浙、贛等省。北伐戰爭勝利后,他再度回鄉任教。1934年江西省政府委為東鄉縣縣長。翌年,奉派主持贛南錫礦開發。1937年辭職返里,此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江西省立第九中學、第三農校、第四中學、第二女中任教。1940年,任寧都縣立中學校長。解放前夕赴台,歷任台灣省立地方行政專校、法商學院、中興大學教授。1968年退休。晚年致力於經學研究,寫成 《論語吟哦集》和 《中庸研究》。台灣學術界評價 《論語吟哦集》說:“天下有志功名之士,莫不以研習 《論語》為進德修業之津梁。而吟哦篇章,詩讚聖道者,數千年來,尚未之見。有之,當以今之蔡教授愛仁先生撰著之 《論語吟哦集》為嚆矢。皇皇詩篇,發揚聖學,辟千古未有境,啟後世無窮之思。” 《中庸研究》則得于右任高度評價:“中庸易義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蔡教授愛仁研究此書有年,謂其為平凡中的偉大,深得斯旨。”愛仁還擅長書法,正楷、隸體、行書,均得心應手,造詣甚深。1984年,愛仁病逝於台北。他生前曾於詩文、日記中表達了對故園、親朋的眷戀和懷念,渴望祖國早日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