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臣

畫師

王慶臣,男,號黃海漁父,山東省海陽市人,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早期曾受到著名國畫家許麟廬先生、山東省藝術學院劉魯生教授的啟蒙教育,后拜山水畫家劉寶純、解維礎先生為師。

王慶臣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當代書畫攝影藝術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齊魯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山東開明畫院高級畫師。

人物經歷


王慶臣多年來在山東省省直機關從事美術工作,其國畫作品師法自然,意境深邃,筆墨蒼潤生動,格調清新典雅,尤善於描繪大海和雪景,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覽中獲大獎。1996年在省美術館舉辦畫展,作品受到專家和讀者的廣泛好評。《黃海春潮》、《松風泉韻》被北京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並為中國駐外大使館、北京中南海、民政部、中國殘聯及省級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國賓館創作多幅作品。作品傳入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山東衛視台、濟南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濟南日報》對其作品和繪畫技藝作過專題報道。傳略輯入《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天安門珍藏書畫集》《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典》《齊魯書畫家辭典》《海陽市·市志遊子錄》,出版畫集《王慶臣國畫藝術》。

獲得榮譽


2009年被《山東廣播電視報》《美術報》等媒體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山東書畫名家”榮譽稱號。

寄情丘壑 造化為師


序言

山東是齊魯之邦、孔孟之鄉。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王慶臣就是這種特定文化氛圍哺育出來的當代實力派山水畫家之一。他出生於膠東半島的海陽市,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先後受教於劉寶純、解維礎等繪畫名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繪畫藝術實踐中,他師法自然又注重傳統,加上他愛好詩詞歌賦等傳統的文化藝術,滋補了他的繪畫藝術,從而在繼承傳統中,力求出新、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筆墨流暢,意境邃遠,墨色蒼潤生動,格調典雅清新,尤其鍾情於描摹大海和雪景,渾厚蒼茫,獨具特色,受到老師和同行的好評。

藝術特色

王慶臣山水作品
王慶臣山水作品
王慶臣以特有的水墨技法,寫山川景物,大處著眼,整體把握,微觀運作,點面結合。在畫家筆下,無論是巍峨的群山,還是低矮的丘嶺,都結合場景特點和四季景物的變化,以一種“天人合一”的融合,表現了祖國山川開闊、壯美的藝術境界,使對自然景色的展現與對風土人情的表達相映成趣,表現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點。在章法布局和用筆、用墨、用水特色上,畫家吸收南宗的積墨法和北宗用筆挺拔而又清新明快的特點,追求一種氣韻生動的蒼茫渾厚感和水墨淋漓的視覺效果。諸如《煙雨江南》、《峽江帆影》等,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色。
大致說來,王慶臣的山水畫,重點表現了兩個層面:一是中國風俗畫式的作品,類似於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吸收青綠山水派的繪畫藝術特點,譬如《灕江春早》,畫家用潑彩法出綠,水墨渾厚,以太極圖式的旋轉模式描摹群山環抱中灕江的遊船,使天人融為一體,表現了一種特定的江南地域人文景觀。二是描繪崇山峻岭、江湖河海,特別是山川雪景,並點綴樓台殿閣於其間,或將人物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筆墨恣肆,朴茂蒼勁,大氣磅礴。在用墨、用水和敷彩方面,可濃可淡,澀濕並用,時而寫景,時而點綴,互相映襯對比,一氣呵成,追求一種簡約而又清新的特殊效果。《觀海聽濤》一畫以縱幅構圖,把遠景的山泉瀑布、中景的松柏與近景山頭上的人物瞻望大海,用三維空間拉開層次,在蒼潤的筆墨中用潑彩出紅,彷彿把瀑布飛吐、滄海橫流、千帆競秀和松柏的濤聲融為一體,呈現出聲、色、景結合的特有效果。此外,《瑞雪豐年》、《長白雪霽》以及《山林初積雪》、《踏雪尋梅》等描繪雪景的作品,以黑、白、藍三色為主,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和博大邃遠的筆墨氣勢表現大山平原、江河湖海,使畫面天地一色,莽莽蒼蒼,給人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山川壯美的視覺衝擊力。
在畫家筆下,描摹大海更見功力。《蓬萊仙境》、《觀滄海》等作品,墨色淋漓,氣韻生動,彷彿把我們帶進大海波濤洶湧奔騰的特定情境,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三國時代大詩人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和毛澤東《浪淘沙》描寫大海“水面橫天”的雲海濤聲和卓越氣勢。
王慶臣的山水畫創作,師承傳統而又注重多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他對繪畫藝術的感悟程度和在人生歷練中對藝術的追求,所取得的卓越藝術成果,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