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貓猴的結果 展開
- 貓猴
- 飛行狐猴
貓猴
貓猴
哺乳動物。體大如貓,從頸部﹑前臂﹑後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飛膜,能在樹間滑翔。棲息熱帶樹林中,日間倒懸在樹上,夜間活動,以樹葉和果實為食。
日前,科學家最新發現的兩種新物種鼯猴分別是――巽他鼯猴和菲律賓鼯猴。新華網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張忠霞)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經基因組對比分析確認,貓猴是現今物種中與靈長類親緣最近的“親戚”。首先,靈長類、貓猴、樹鼩這三者同屬一個名為Euarchonta的進化枝,科學家們將這三種動物的基因組與其他30種哺乳動物進行對比,分析他們之間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一類名為“插入和缺失”的變化。
貓猴
食樹葉和果實。與其植物食性相適應,腸管長達 4 m,幾乎是其體長的 10倍;盲腸長約 0.5m,內含大量微生物,有助於發酵分解食物中的纖維素。白天藏於樹洞或倒懸其身掛在樹枝上睡眠,夜間活動。
據悉,這些鼯猴是靈長類動物最親近的現有親戚,大約在8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從靈長類動物中分離出來的,從而形成一種新物種。日前,科學家最新發現的兩種新物種鼯猴分別是――巽他鼯猴和菲律賓鼯猴。巽他鼯猴僅生活在印度支那半島和巽他(巽他是指一片亞洲區域,包括馬來西亞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以及許多更小的島嶼)。
貓猴
科學家們在為靈長類動物“尋親”的過程中進行了兩輪獨立分析。首先,靈長類、貓猴、樹鼩這三者同屬一個名為Euarchonta的進化枝,科學家們將這三種動物的基因組與其他30種哺乳動物進行對比,分析他們之間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一類名為“插入和缺失”的變化。結果發現,靈長類和貓猴的基因組共享7個罕見的“插入和缺失”變化,而其他哺乳動物最多與靈長類共有一個變化。
在第二輪對比中,科學家們選取了5個親緣關係比較密切的物種,它們分別來自靈長目、皮翼目、樹鼩目、嚙齒目和兔形目。科學家們利用計算機程序比較了這5個物種脫氧核糖核酸中1.3萬個鹼基對的異同。這一輪的對比再次證明,靈長類與貓猴親緣最近。
參與研究的美國得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威廉·墨菲教授說,確定誰是靈長類最近“親戚”,對於人類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意義重大。研究小組認為,下一步應該對貓猴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這將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靈長類的進化歷程。
研究人員分析了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婆羅洲和爪哇島的巽他鼯猴的遺傳材料,結果發現這種動物存在的很大遺傳差異,足以表明生活在不同島嶼的貓猴已經進化成了截然不同的物種。這項發現發表在2012年11月11日出版的《現代生物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鼯猴是在大約400-500萬年前出現分支的。當時由於海平面上升阻斷了大陸與島嶼之間通道,導致貓猴不能彼此溝通。後來即使海平面下降導致陸地通道露出來了,但原先的森林地帶很可能變成了空曠的爛泥地,而貓猴原有的滑翔技能在地面上沒有一點用處。於是,鼯猴慢慢適應在地上過爬行生活,有個別有還能上樹。
負責此項研究的美國德州A&M大學的研究人員簡·賈尼克卡說:“由於在低地地區沒有較高的樹木,因此不大可能將鼯猴和樹木聯繫在一起。鼯猴的物種進化很可能依海平面的升降而波動,而森林也因此一同起起落落。”目前最新發現的鼯猴新物種的樣子有些差異,比如:生活在婆羅洲的鼯猴要比爪哇島的鼯猴體型更小,同時,婆羅洲鼯猴的皮毛顏色較其他貓猴有更大的變化,包括帶有斑點,而其他鼯猴的皮毛卻是黑色的。
美國科學家威廉·墨菲教授的研究表明,確定誰是靈長類最近的“親戚”,對於人類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