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壩鎮的結果 展開

河壩鎮

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轄鎮

河壩鎮是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下轄鎮,地處石阡縣西部,遵義市餘慶縣東部,東臨本縣聚鳳鄉,西南與遵義市餘慶縣龍溪鎮接壤,西北與鳳岡縣隔江相望,北接本縣本庄鎮,距縣城約87公里,是出入石阡的“西大門”。總面積156.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114人(2020年)。

2014年12月29日,石阡縣小龍河濕地被貴州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

元至元六年至七年(1264~1270年),置葛彰葛商長官司。2016年1月14日,撤銷河壩場鄉,設置河壩鎮。截至2018年末,河壩鎮戶籍人口19320人。截至2020年6月,河壩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和平村。

2011年,河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911.48元。截至2018年末,河壩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歷史沿革


元至元六年至七年(1264~1270年),置葛彰葛商長官司。
明洪武初年,葛彰葛商長官司隸石阡府。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屬在城裡。
民國五年(1916年),屬本庄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第四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為樂回鄉。
1950年,屬第三區;同年7月,屬第六區。
1953年,屬本庄區。
1956年,為河壩鄉。
1958年,改河壩公社。
1962年,復為河壩鄉。
1963年,分為河壩、高王、永和3鄉。
河壩鎮
河壩鎮
1970年,鄉改公社。
1985年,改河壩場鄉。
1992年,改河壩場仡佬族侗族鄉。
2016年1月14日,撤銷河壩場鄉,設置河壩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轄河壩場、泗寨屯、葛閃屯、李家寨、水口、蔣家壩、硬寨,水岩頭、黃沙壩、楊柳寨,共8保、67甲。
1992年,轄河壩、永和、高王3鄉,15個村。
2003年,15個村合併為4個大村。
2010年,4個大村分為15個行政村。
2011年末,轄和平、普興、雙橋、印屯、高屯、美星、連山、王坪、小江、深溪、中宅、黎家坪、金岩、坪中、瓮坪15個村,下設111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河壩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和平村。
河壩鎮區劃詳情
和平村普興村印屯村雙橋村深溪村
高屯村連山村瓮坪村坪中村黎家坪村
美星村王坪村金岩村中宅村小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河壩鎮轄區總人口19926人。總人口中,男性10123人,佔50.8%;女性9803人,佔49.2%;14歲以下44555人,佔22.4%;15~64歲11142人,佔55.9%;65歲以上4329人,佔21.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843人,佔49.4%;有少數民族10083人,佔50.6%。2011年,河壩鎮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4.81‰,人口自然增長率6.7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0人。
截至2018年末,河壩鎮戶籍人口19320人。
2021年6月12日,石阡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截至2020年,河壩鎮常住人口數為11114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壩鎮地處石阡縣西部,東臨聚鳳鄉,西南與遵義市餘慶縣龍溪鎮接壤,西北與鳳岡縣隔江相望,北接本庄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約65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5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46千米,總面積156.12平方千米。

氣候

河壩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8℃,1月平均氣溫9.8℃,7月平均氣溫29.7℃。平均氣溫年較差28.7℃。生長期年平均289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320天,最短為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28.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80.6毫米。

水文

河壩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流域,流域面積168.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四級河餘慶河1條,長29.8千米;五級河大元河、三灣河、蘇香河3條,總長41千米。

自然災害

河壩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洪澇、乾旱等。
河壩鎮
河壩鎮

自然資源


河壩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磷、鋅、鉛、鐵、金、重晶石等。已經開發的有山羊坡煤礦,礦區面積1.6平方千米,年產量9萬噸。2011年,有耕地面積1800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15.93萬畝。

經濟


綜述

2011年,河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911.48元。2011年,河壩鎮地方財政收入268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6萬元,增值稅1.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0%。
截至2018年末,河壩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農業

河壩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河壩鎮生產糧食4184.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7700頭,年末存欄10300頭;羊飼養量9500隻,年末存欄8402隻;牛飼養量6120頭,年末存欄5369頭;家禽飼養量15萬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0.55億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6.88萬畝,森林覆蓋率27.5%。

電信業

2011年,河壩鎮電信業務收入20萬元。

交通


2011年末,河壩鎮境內有鄉級公路2條,總長19.5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河壩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43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4所,在校生1922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1人,專任教師4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河壩中學。2011年,教育經費達773.52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河壩鎮有有線電視用戶2762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5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河壩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15張。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70/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河壩鎮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53戶,人數3995人,支出407.49萬元,比上年增長2.4%,月人均8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9萬元,比上年增長0.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人;農村臨時救濟378人次,支出25.5805萬元,比上年增長0.4%。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048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53畝,倒塌房屋7間,直接經濟損失1306萬元,救災支出25.5805萬元,比上年增長0.4%。社會福利費0.9萬元,比上年增長0.1%;收養機構床位4張,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床位1張。新增就業人員16人,有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20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其中參保職工74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3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2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50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87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河壩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15個。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戶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0%;行動電話用戶3000戶,寬頻接入用戶70戶。
● 能源
河壩鎮有煤炭企業1家,2011年產煤0.8萬噸。小型水電站2座,2011年發電2290萬千瓦時。
● 供電
2011年末,河壩鎮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4000千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12%。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昔日街區在樂回江邊河壩中而得名。

旅遊


風景名勝

● 綜述
河壩鎮旅遊景點有大浪溝喀斯特龍洞、白龍山碗架岩摩崖石刻、白號軍戰鬥遺址印把山、深溪明清自庫塔、河壩老城堭廟、省級小龍河濕地公園峽谷風光、花山水庫風光、千年古墓群、高王溶洞群、小江熱水河等10餘處自然風景區,景區內儲藏著大量的“鴛鴦鳥”、“獼猴”和玉帶海雕、金雕、蒼鷹、穿山甲等國家級珍惜動植物。
● 大浪溝喀斯特龍洞
大浪溝喀斯特龍洞位於河壩鎮和平村,距鎮政府所在地800米。正對著鎮中心街道,是老河壩人傳統耕地區。龍洞在大浪溝的深處,分別有兩個洞口,位於山的上部和下部,一上一下機相灌輸,龍洞就隱藏在這座山的山體之中。由下洞口進入有一個很小的向上走廊,大約幾米便會到達龍洞的大廳。龍洞大廳裡面沒有任何亮光,空氣自然流通,手電筒射不到頂,洞內地下水池,石鐘乳和石筍千奇百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約80米,寬約40米。
● 小龍河濕地公園
小龍河濕地公園位於河壩鎮境內,是2014年經省林業廳批准的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石阡縣最大的天然濕地,也是石阡餘慶鳳岡三縣地帶難得的一片綠洲。
景岸線長達12公里的濕地走廊及20000畝原始濕地。景區內有白鸛、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10餘種;鴛鴦、天鵝、小鷗灰鶴、鵜、姬田雞、鸚鵡、黑䴉、蒼鷹等國家二級保護鳥20種;有獼猴、水獺、岩羊、穿山甲等1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團魚、鰱魚、角角魚、黃花魚、甲魚、鯉魚、七香魚等10餘種水生脊椎動物。
● 白龍山碗架岩摩崖石刻
白龍山碗架岩摩崖石刻位於河壩鎮小江村印橋水電站旁。明朝萬曆年間所刻七言詩:“白岩萬仞入雲霄,回刀龍名在半腰。十里城長誠地設,一虹高拂似天橋。夜郎振古揮三捷,監總曾今困九苗(酋)。治民古今原有數,天成龍腹御夷獠。”此石摩岩石刻與烏江一江之隔的鳳岡縣古甸鄉刻於明萬曆丁亥年(1587年)的摩岩石刻“夜郎古甸”遙相呼應。“夜郎古甸”所指為其附近有“夜郎城”,此處為“夜郎城”郊外之地。據考證,在貴州境內乃至西南地區有“夜郎”文字的石刻並不多見。同時是明萬曆年間所刊刻,距離元朝廢夜郎縣的時間不長,當地人仍然傳載著夜郎人生活的古夜郎城的情況。
碗架岩背面白龍山的山樑上,有綿延數十里、為土石夯築的古城遺跡。山上至今分佈著眾多的古營盤和古屯堡遺址。
● 印把山白號軍戰鬥遺址
印把山白號軍戰鬥遺址位於河壩鎮印屯村印橋西南面,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S305省道公路從山腳下穿過,餘慶河(樂洄江)河流繞山腳潺潺流淌。主峰高500餘米,底部周長5000餘米,呈橢圓形,橢圓圈有規律逐漸收縮向上。山峰頂有一道寬10米的裂縫將山頂的岩石分為大小不均的兩部分,呈“印章”形狀。相傳為夜郎國滅亡后,國王將皇印跌落在牂牁江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河水的沖刷,地形的演變,形成一座別具一格的山峰,當地群眾把這座山起名為印把山。
● 月亮洞
位於河壩鎮普興村雷公寨組。該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垂直深度100餘米,上洞寬8餘米,中洞寬50餘米,下洞寬12米,成“葫蘆型”結構狀。洞內鐘乳石林立成群,有石磨、石碓、石筍等景觀。上洞口小狹長,有著“一人把關,萬夫莫開”戰備地形;下洞深不可測,有暗河和地下湖;中洞空間寬廣,能容納200餘人開展各類會事活動。在戰亂時期,當地村民在洞內儲備各種生活物資和作戰用具,抵禦外來入侵,以避戰亂而求得生存,當地群眾稱其為“月亮洞”而得名。
● 白岩屯
白岩屯位於河壩鎮雙橋村張家坪組,沿305省道公路靠西行300米處,屯高100餘米,屯寬200餘米,像白虎一樣屹立在山上。屯上數十畝土地建有堅固的“卡門”和“城牆”,是古代人們用來防禦敵人入侵的古戰場。“卡門”最高5米,最低3米,均為巨大條形狀石塊堆砌而成,堅固而穩定;“城牆”周長10餘公里,城高1.8—2.0米,每相距2米處留一“瞭望口”和“射擊口”,形成攻克敵人的有利戰略地位。當地人們常稱這座山為:“白虎掛帥·金獅鎖水”。
● 明清自庫塔
明清自庫塔位於河壩鎮深溪村寨上組,佔地面積20平方米,建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坐西向東,塔高5.8米,六角四層樓閣式,塔基平面呈方形,周長16米,塔身平面正六邊形,底層邊長1.45米、高1.5米,第二層正面豎向楷書明刻“斯文在茲歲知府,大化號令修盛世”14字。該塔屬竹筍型建築,有上百年歷史,如一支文筆站立在深溪田壩中,至今保留完好。相傳明末清初,伴隨著朝廷改土歸流的政策不斷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土司的權利逐漸被流官所取代,河壩一帶的社會治理也逐步納入中原大一統的序列。
● 烏江將軍岩
將軍崖位於河壩鎮中宅村洞口組,距思林電站庫區西面約500米處。將軍崖高聳入雲,高約2000米,寬約150米,崖面懸崖寬、平整、毛直。坐西向東,後面啞朝大山連接,前面烏江大河,山上將軍崖頂立。將軍崖頂上有自然生長的“天橋”(當地人稱“命橋),頂部外邊鑲嵌著倆個相依為命的“姊妹洞”,洞內細水涓流,洞口似人頭“雙耳”。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河壩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14年12月29日,河壩鎮小龍河濕地被貴州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