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關係史
中外關係史
本文集編為五卷,分別是:“中外關係史卷”、“華僑史卷”、“世界史卷”、“史學理論卷”和“文學藝術史卷”,大體可以反映朱傑勤先生一生的學術取向和主要成就。
本文集所收作品均為朱先生生前的原創之作,時間上從1934年至1990年。其問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中的部分作品難以尋覓,實為憾事。此外,朱先生一生還翻譯了大量西方史家的著作,受文集容量和體例所限,未予收錄。同時,對個別產生於特定時代的非學術性作品亦未收錄。
朱傑勤(1913-1990),祖籍廣東順德,1913年6月10日生於廣州。幼時曾在霍元甲創辦的精武體育會學習武藝,10歲時入羅隰甫先生所辦私塾接受傳統教育,14歲時轉入私立英文學校讀書。因雙親相繼過世之故,17歲起以半工半讀方式學習,至19歲時自學完成中文、英文、數學、商科等專業的全部大學課程。1933年考入中山大學文史研究所研究生,1936年畢業。曾先後在廣州美術學校、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等學校任教。1981年創辦暨南大學華僑研究所並任所長。1984擔任博士生導師並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
曾擔任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理事長、中外關係史學會名譽理事、中國華僑歷史學會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中國編審委員會委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等職。
1990年5月9日,因心臟疾病去世,享年77歲。
朱傑勤自傳
筆墨生涯五十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事迹》
華絲傳人歐洲考
《英國第一次使臣來華記》
英國第一次使團來華的目的和要求
《陶瓷小史》
中日民族性之比較
英國東印度公司之起源及對華貿易之回顧
左秉隆與曾紀澤
紀念馮承鈞先生
葡人最初來華時地考
中國古代海舶雜考
澳門辟埠沿革考
成吉思汗
新茶史
17世紀中國人民反抗荷蘭侵略的鬥爭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鬥爭
中國和伊朗歷史上的友好關係
18、19世紀中朝學者的友好合作關係
中伊兩國物產和技術交流史話
中國陶瓷和制瓷技術對東南業的傳播
海神天妃的研究
17、18世紀華瓷傳人歐洲的經過及其相互影響
《元史·地理志》西北地名考釋
漢代中國與東南亞和南亞海上交通路線試探
關於中外關係史研究的幾點看法
中國雜技考
歷史上的寧波港
中外關係史研究與愛國主義教育
對於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的管見
古代的廣東
《中國哲學對於歐洲的影響》序
東西文化的交流與新加坡文化發展的探討
中國航海史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中國古代航海史》序
中外關係史研究的歷史回顧
——《中外關係史辭典》序
《林則徐與國際法》序
陳垣同志手札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