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

外耳的一部分

耳郭,讀音是ěr guō,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軟骨構成,有收集聲波的作用。耳郭的上方大部分以彈性軟骨為支架,復以皮膚構成,皮下組織少,富含血管和神經,感覺敏銳;下方的小部分富含結締組織和脂肪,柔軟而無軟骨,稱為耳垂,曾是臨床上取末梢血進行化驗的常用部位,但因操作不便而被棄用。耳郭穴位豐富,中醫科常行耳針或局部穴位貼葯法治療某些疾病。

簡介


外耳

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三部。

外耳道

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處的外耳門向內側延伸到鼓膜的彎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聲波傳導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內前上,轉向內後上,再轉向內前下;在成人長約2.5~3.5cm。因鼓膜位置傾斜,故外耳道的前下壁(3.1cm)較後上壁(2.5cm)為長。外耳道的外側1/3以外耳道軟骨為基礎,為軟骨性外耳道,內側2/3以骨為基礎,為骨性外耳道。兩者交界處較狹窄;狹窄處距外耳門約2cm,外耳道最狹窄處稱為峽,有阻止異物進入外耳道侵害鼓膜的作用。外耳道軟骨和耳郭軟骨相連續,臨床上檢查鼓膜時,將耳郭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變直,便於觀察。嬰幼兒骨性外耳道發育未全,軟骨性外耳道的底與頂靠近呈裂隙狀,且朝向內前下方,檢查鼓膜時,須將耳郭拉向下,耳屏牽向前。外耳道的皮膚薄,與軟骨膜及骨膜緊密相連。軟骨性外耳道的皮膚富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聹腺,是癤腫的易發部位之一。耳毛及耵聹具有防蟲、防塵、防水和保持空氣溫暖的作用。外耳道四壁與一些重要結構毗鄰:前壁內側部接顳下頜關節;前壁外側部和下壁與腮腺為鄰。骨性外耳道上壁接顱中窩;後壁與乳突小房為鄰。外耳道最深部上方鄰接鼓室上隱窩;後上分鄰接乳突竇。這些毗鄰關係與疾病的蔓延及手術入路的選擇有關。

鼓膜

鼓膜為卵圓形珠白色有光澤的半透明膜。長徑約9~10mm,寬徑約8~9mm,厚約0.1mm,介於外耳與中耳之間,周邊大部附著於鼓溝。鼓膜外側面呈淺凹形,朝向前外下方,與外耳道成45°~50°角。小兒的鼓膜近圓形。與外耳道所成角度更銳。鼓膜中心凹點正色條紋。稱為錘紋,是鼓膜內側面錘骨柄的映相。錘紋上端的突出點叫做錘凸,由錘骨外側突壓成。自錘凸向前有錘骨前襞,向後有錘骨后襞。兩襞將鼓膜分為較小的上份,即鬆弛部和下方較大的緊張部。檢查鼓膜時,可見鼓膜臍的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區,稱為光錐。鼓膜由三層組織構成,外層為表皮層,與外耳道皮膚相延續;中層為纖維層,鬆弛部缺乏此層,故較薄弱;內層為粘膜層,與鼓室粘膜相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