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河鎮

湖北省仙桃市轄鎮

西流河鎮位於江漢平原腹地,與大武漢緊緊相鄰,為仙桃市的東南門戶。西流河鎮東連漢陽,南濱洪湖,西接仙桃城區,北倚漢江分洪道,國土面積195.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7466人(2017年)14.7萬畝耕地,轄6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是大武漢周邊活力四射的衛星城鎮。

鄉鎮概況


仙桃市轄鎮。位於市境東部,面積245平方千米。北靠漢江分洪道,東接武漢市蔡甸區。常住人口72471人(2010年六普)。轄3個居委會、6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流河,距市區27千米。

歷史沿革


西流河鎮
西流河鎮
因長江水位上漲,此河的水由東向西倒流,故稱西流河。1958年建西流河公社,1984年更名為西流河區,1987年撤區設西流河鎮。原下查埠鎮1949年屬原沔陽縣第三區,1975年成立下查埠公社,1978年改為茭排管理區,1984年設下查埠鎮,1986年改建市轄鎮。
1996年,西流河鎮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轄竹林、鄢家溝、挖口、合豐、西溝、曙光、西南、鴨網嶺、公明、小河、范家灣、何家口、夾洲、許中、車路、島口(更名為明星村)、三角嘴、炒米灣、狗尾湖、鄭李、何幫、何南、小埫、北口、堤口、型潭、下新河、南港、熊台、新農、農科31個行政村和西流河居委會;下查埠鎮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下查埠、周家灘、華嚴閣、趙河、竹旺溝、豐子垸、沈家嘴、蔡楊、神壇湖、土坑灣、塘灣、新垸、蘆白、太力、晏台、永善、壕埠、金橋、茭排、許家、中心、白衣庵、鄔家堖、義禮、姚潭25個行政村和下查埠居委會。
2001年,原下查埠鎮以及原杜窯鄉部分行政區域併入西流河鎮。2004年,鎮政府駐西流河,人口97501人,面積195.7平方千米,轄西流河、下查埠2個居委會和中心、白衣庵、鄔家腦、義禮、姚潭、茭排、許家、蘆白、塘灣、金橋、周灘、華嚴閣、趙河、下查埠、竹旺溝、八潭、王場、六號、仁盛嶺、杜窯、華灣、柳溝、北口、堤口、小埫、車路、西南、何南、何幫、型潭、下新河、南港、熊家台、新農、王腦湖(農科)、公明、鴨網嶺、太力、新農、豐子垸、沈嘴、蔡楊、神潭湖、土坑、竹林、鄢家溝、合豐、西溝、挖口、曙光、小河、范家灣、何家口、夾洲、許中、倒口、三角嘴、炒米灣、狗尾湖、鄭李、園林、晏台、永善、豪埠6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郵編】433023【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4106: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001121西流河居委會
002122下查居委會
200122柳溝村
201122華灣村
202122杜窯村
203122六號村
204122王場村
205220八潭村
206220仁盛嶺村
207220車路村
208220中小村
209220堤口村
210220北口村
211220塘灣村
212220金橋村
213220蘆白村
214220趙河村
215220竹旺村
216220下查村
217220華嚴閣村
218220周灘村
219220中心村
220220義禮村
221220姚壇村
222220許家村
223220茭排村
224220白衣庵村
225220鄔家腦村
226122何幫村
227122西南村
228220努力村
229220新河村
230220南港村
231220農科村
232220熊台村
233220新農村
234122河南村
235220紅光村
236220公明村
237220許中村
238220夾洲村
239220何口村
240220范灣村
241220小河村
242220園林村
243220島口村
244220三角嘴村
245220炒米灣村
246220苟美湖村
247122鄭李村
248122周壕村
249220永善村
250220晏台村
251122旭光村
252122合豐村
253220挖口村
254220鄢溝村
255220竹林村
256220西溝村
257220土坑村
258220神壇村
259220沈家村
260220新垸村
261220太力村
262220蔡楊村
263220豐子垸村
264220何幫蘆葦場村
265220何幫漁場村
266220西溝漁場村
267220新勝垸漁場村
268220下查園林村
269220何口果園隊村
【杜窯鄉】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區33千米。四方河、通順河橫貫東西。1958年置杜窯鄉,1980年更名為管理區,1987年復置鄉。1996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三溝、紅土湖、朱牌口、八潭、王場、六號、杜窯、仁盛嶺、華灣、柳溝、磨盤、黃金壩、黃剅、雙豐、雙勝、湯台、周家湖、純南、純良19個行政村。2001年撤鄉,部分村併入沙湖鎮,其餘併入西流河鎮。
仙桃市
仙桃市
鎮政府駐西流河,人口11萬人,面積245平方千米。位於仙桃市東部,距市區27千米。北靠漢江分洪道,面鄰杜窯鄉,東接武漢市蔡甸區,西鄰下查埠鎮。轄3個居委會、64個村委會:西流河居委會、下查埠居委會、中心村、白衣庵村、鄔家腦村、義禮村、姚潭村、茭排村、許家村、蘆白村、塘灣村、金橋村、周灘村、華嚴閣村、趙河村、下查埠村、竹旺溝村、八潭村、王場村、六號村、仁盛嶺村、杜窯村、華灣村、柳溝村、北口村、堤口村、小埫村、車路村、西南村、何南村、何幫村、型潭村、下新河村、南港村、熊家台村、新垸村、王腦湖(農科)村、公明村、鴨網嶺村、太力村、高橋村、豐子垸村、沈家嘴村、蔡楊村、神潭湖村、土坑村、竹林村、鄢溝村(三合村)、合豐村、西溝村、挖口村、曙光村、小河村、范家灣村、何家口村、夾洲村、許中村、倒口村、三角嘴村、炒米灣村、狗尾湖村、鄭李村、園林村、晏台村、永善村、壕埠村。
因長江水位上漲,此河的水由東向西倒流,故稱西流河。1958年建西流河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西流河區,1987年撤區設西流河鎮。2001年下查埠鎮,杜窯鄉併入西流河鎮。
西流河鎮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江漢平原腹地,與大武漢緊緊相鄰,為仙桃市的東南門戶。西流河鎮東連漢陽,南濱洪湖,西接仙桃城區,北倚漢江分洪道,國土面積245多平方公里,11萬人,14.6萬畝耕地,轄6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是大武漢周邊活力四射的衛星城鎮。

文化


人文薈萃的歷史名鎮。西流河境內一條大河縱貫東西,河水因時因勢時而西流,故河以水名,鎮依河名。早於明萬曆年間,此地即有行政建制,經七百多年涵聚積澱,西流河已成人傑地靈,英才薈萃,名播遐邇的文明古鎮。明朝元勛胡廷瑞從這裡攀上相位,“丞相台”至今壘然於斯;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從這裡踏上征塵,“之龍故里”歷來受人景仰;張秀龍、何濟林兩位開國將領從這裡馳騁疆場;何承陽、何望林兩位新一代將軍從這裡投筆從戎;魯貴成、張延年兩位大使從這裡登上外交舞台;李小雙、李大雙兩位奧運冠軍從這裡攀上體壇巔峰。“一鎮四將軍,十里兩大使,一門雙冠軍”,成為西流河人民的驕傲和方圓百里的美談。其餘歷史名人,飽學才子,實業巨賈,仁人志士,社會精英,不勝枚舉,僅近二十年間,從這裡考出去的大學生就達2700人,考取的研究生達300名。“河水西注,其地必靈”。西流河的文明進程,有力地印證了這一古語。在中國革命歷程中,西流河作為革命老區,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川陽縣蘇維埃政府、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曾同時分駐境內柳溝,王場一帶;抗戰中“胡家台大捷”的戰場,就在今苟美湖村,中央電視台曾為此製作過專題片。

經濟


工業產業

文昌玻璃
文昌玻璃
迅速崛起的工業大鎮。邁入新世紀,西流河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1916萬元,對比增長17%,農村人均收入3752元,對比增長9.6%;財政可支配收入2200萬元,工商稅收725萬元,同比增幅均超過了20%。在“工業強鎮”戰略的指引下,全鎮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6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一個以服裝出口,機械製造,機電建材,食品加工為主要門類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03億元,工業增加值2億元,外貿出口800萬美元,工業用電量達875.4KW。凱王服飾成為全鎮工業的一桿大旗,產值近7000萬元,出口800萬美元,稅收400萬元,是仙桃服裝產業的領跑者;鑄造產業已有10多個廠家,產值6000多萬元,成為活力強勁的企業群體;文昌玻璃公司生產的系列平玻和真浴鍍銀等工藝玻璃暢銷全國;“天際”牌電線電纜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家電網改造的定點供貨廠家;機械製造業基礎雄厚,瑪鋼建築扣件是建設部認證的部優產品;汽車配件是東風汽車集團的定點產地。佔地3000多畝的工業園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已成為眾多企業競相入駐的園林式經濟發展區,近年年均招商引資達3000多萬元。

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
近年,區位優越的東南重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上檔升級。按照“科學規劃,高點起步”的城鎮建設理念,西流河近幾年投入3000多萬元,使兩縱五橫共7條全長8.5公里的街道全部建成了水泥路面,鋪設彩色人行道防滑板4萬多平米,安裝工藝路燈200多盞,修築路邊花壇50多個,栽植行道樹20000多株,建成了自西向東的行政中心區、工業經濟區、商業中心區、教育文化區。集鎮面積由1.2平方公里擴大到了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增加到了3.2萬人。路網建設快速推進,投入資金達3300多萬元,共建成47條總長188公里的水泥公路網,三個環形圈聯通了全鎮80%的行政村;總容量為1.5萬KVA的中心變電站為全鎮提供了充沛的電力;郵政電信設施齊全,信息網路覆蓋全境;中心水廠日供水3000噸,可覆蓋全鎮30%的人口。一個現代化工業城鎮所應俱備的基礎設施,西流河應有盡有。
發展和建設,更拉近了西流河與大武漢的距離。318國道連通鎮內路網,宜黃高速公路橫貫鎮境,50分鐘的車程,使西流河與大武漢息息相通。
如今鎮上興起不少企業,增加了大型超市,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方便。
西流河鎮
西流河鎮

經濟社會

2010年
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比上年增31%;工商稅收入庫1350萬元,比上年增長22.5%;農村人均純收入6332元,比上年增長11%。一年來,我們成功應對了二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一舉引進了2個億元級項目落戶,集鎮水改圓了四萬多居民十年之夢,富迪商業廣場建成提升了集鎮商業檔次,移民安置任務圓滿完成檢驗了我們的綜合戰鬥力,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建設項目擠進了國家和省市計劃的籠子,為後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年中,該鎮5次承辦市級現場會,1次承辦省級現場會,有6個單位和個人受省級表彰,統計工作受到了國家級表彰。
•工業經濟發展迅猛
平台建設取得新的突破。化工園作為西流河與城南新區的對接平台,近年來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長1.4km、寬14mm的園區主幹道已建成,新洲橋改造加寬工程已竣工,園區電網一期工程、供水管網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投資120萬元的工業園辦公樓已建成,化工園雛形初步形成。更重要的是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市政府把化工園納入市級工業大平台來建設,成立了化工產業園建設指揮部,拉開了化工園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序幕,成為鄉鎮第一個由市政府進行投資建設的工業平台。在加大化工園平台建設的同時,我們還不斷加大合豐工業園和下查無紡布小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爭取市公路局支持,投入70多萬元加寬了合豐工業園500多米的主幹道;投入40多萬元對下查無紡布小區引進的兩個項目進行場地平整、樹木除障、房屋拆遷和配套水、電、路及下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三個平台沿仙西公路一字擺開,為西流河工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招商引資實現新的跨越。2010年,我們立足於大招商,招大商,年內成功引進項目9個,其中當年投產的4個(天明塑料、西南無紡布、新利塑料、銀彩科技),在建項目4個(宜化仙隆化工、新藍天化工、富華無紡布、宏利塑料),達成協議項目1個,簽約資金12億元,到位資金1.56億元。新藍天化工在化工園區征地259畝,投資2.4億元,興建硅烷新材料生產項目,現已完成地勘,即將全面開建;湖北宜化擬用三年投資10億元,建設農藥中間體項目,第一期投資5億元的項目已動工建設。2011年底,這兩個大項目都可能投產,西流河的招商引資項目從“千萬級”跨入了“億元級”檔次。
企業擴規實現提質提速。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我們採取加大企業貢獻獎勵力度、不斷和諧銀企關係等措施,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全年擴規企業6家,投資總額5700多萬元。其中,萬里無紡布投入1200萬元,新建了標準廠房4000m2,新上一條高檔無紡布原料生產線。萬維底盤件公司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3000m2生產車間,新上電頻爐一部,實現了產能、產值、稅收翻番。楚風球鐵通過競拍原何口糧站土地,再次擴大企業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天際電線廠和金星油脂分別投資1500萬元、1000萬元,各征地30畝實施整體遷建擴規。文昌玻璃公司已投入1000萬元,將玻璃瓶生產線產能擴大一倍,同時將征地40畝,在西流河集鎮新建一條銀鏡生產線。
•農業經濟迎難發展
2010年,全鎮農業經濟在災害造成的困難中艱難前行,仍然取得了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進一步鮮明,實力進一步增強的較好成績。
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連續幾個秋冬的集中調整,我鎮農業已形成水產養殖、糧棉油種植和畜禽養殖三大支柱產業。今年,養殖水面積達到6萬畝,比上年增0.5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4萬噸,比上年增8000噸;糧食種植面積超過了10萬畝,比上年增1.2萬畝,糧食總產達9萬多噸,佔全市糧食總產的10%強;畜禽養殖大戶達到280戶,比上年增70戶。
特色進一步鮮明。網箱養鱔、魚鱉混養、鱖魚養殖和泥鰍繁育四個特色板塊進一步壯大。網箱養鱔由上年的1.2萬畝、38萬箱增加到了2萬畝、60萬箱;魚鱉混養由上年的0.85萬畝增加到了1.2萬畝;鱖魚養殖由上年的3500畝增加到了5000畝;泥鰍繁育由上年的1500畝增加到了2000畝。在特色水產養殖中,百世垸、樂耕垸、西圻垸、草八垸已逐漸形成特色基地,白衣庵、鄔家堖、蔡陽、太力、西溝、六號等村,已初步形成特色養殖村。此外,甜玉米、早藕、太空蓮(魚蓮共生)等特色項目也漸成規模。甜玉米種植面積達5000畝,比上年增1000畝;早藕面積2000畝,比上年增500畝;太空蓮面積6000畝,比上年增2000畝。西流河的“五月脆”早藕和“鮮稀棒”甜玉米已成功打入富迪超市,在農副產品的品牌建設上取得了新的進展。
2016年
預計2016年,區域國民生產總值可達93.7億元,是2011年36.8億元的2.5倍,年均增速達21%;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4億元,接近2011年3.2億元的2.9倍,年均增速達24%;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是2011年5.2億元的4倍,年均增速達32%;工商稅收入庫6300萬元,是2011年2002萬元的3倍,年均增速達26%,且至2013年以來,每年凈增1000萬元;出口創匯5600萬美元,是2011年977萬美元的5.7倍,年均增速達42%;農村人均純收入1.5萬元,是2011年7809元的2倍,年均增速達14%。

農業經濟

稻田養蝦
稻田養蝦
農業經濟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西流河鎮的農業開始走上特色化、產業化、綠色化的道路。草八垸農業開發區的萬畝優質稻基地,成為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稻鴨共育”示範基地,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副省長鄧道坤等領導視察時讚不絕口,中央電視台作了專題報道。5萬畝魚塘年產鮮魚3.5萬噸,是大武漢的綠色魚庫;5萬口網箱年產黃鱔30萬公斤,使西流河成為全省唯一黃鱔出口基地;小龍蝦遠銷東南亞,鱖魚等珍稀水產成為高檔保健食品。每年6.2萬噸優質稻佔據了大武漢糧食市場的一片江山,優質米遠銷廣東等沿海城市。以本地特有植物“蓼蘭草”(亦稱草黃草)為飼料的“品品牌板鴨”和“沙湖鹽蛋”,更是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體,享譽全國,出口東南亞。
2000年,西流河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一建三改”走在全市前列。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公民素質空前提高,淳樸熱情、誠信開明已成西流河人的特質;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環境和諧,開放發展,共惠互利已成西流河社會的主旋律。
特色農業
坑塘養鰍
坑塘養鰍
努力試行坑塘養鰍2008年,全鎮以白衣庵、華嚴閣兩村為中心設立泥鰍專養示範戶共6戶,養殖面積20畝,通過示範帶動其它村的養殖。大小坑塘都可養殖泥鰍,示範的農戶一般畝產可達3000斤——4000斤,畝產值可達3萬元——4萬元,畝純利可達2萬元——3萬元。2009年該鎮將有較大面積的發展,不斷探索新的養殖技術,力爭把產量、產值、效益發揮到最好的程度,真正成為水產養殖的一張王牌。積極推廣稻田養蝦2007年,永善村會計沈顯貴託人從北京購回龍蝦養殖技術光碟,2008年已投苗700斤,發展龍蝦專養面積8.5畝。開支1萬多元左右,毛收入3.15萬元,畝平純收入2529元。龍蝦養殖的成功事例已傳遍全鎮,不少村的農戶紛紛到永善村看現場、學技術,要發展養蝦。已有何幫、南港、蘆白、中心、白衣庵、義禮、姚壇、鄔堖、堤口、北口、六號、柳溝、晏台等18個村,預訂了蝦苗,準備了坑塘、稻田,決心大幹一場。
水稻種植
水稻種植
大力發展桂魚養殖2005年,該鎮西溝村黨支部書記艾道明,率先從廣東省南海縣引進桂魚種苗、鯪魚水花、寸片,發展養殖桂魚10.5畝,其中配套鉺料池2口15畝,當年創收入20.8萬元,支出7.2萬元,純收入13.6萬元,畝平均收入5350元。在艾道明飼養桂魚的帶動下,2008年養殖以西溝村已有34戶飼養了桂魚。2008年,在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桂魚養殖以西溝村、西溝魚場為核心,養殖區域已輻射到周邊太力、新垸、許中、夾洲、挖口、合豐、竹林、鄢溝、新河等12個村,專養、套養面積600畝。全面普及網箱養鱔2005年,白衣庵村大力發展網箱養鱔,純收入150萬元,人均增收640元。2006年,全村共發展網箱25000多名,鱔農200多戶,其中養殖規模在200口以上的達60戶。全鎮以白衣庵村為軸心和發展重點,輻射周邊中心村、金橋村、烏堖村、義禮村、姚壇村、新勝垸漁場、蘆白等18個村。全鎮已發展養殖面積3200畝,養殖戶940戶,其中養殖規模在200口以上的達125戶,網箱61000口,年創產值4880萬元,預計鱔農年人均收入可增長400元。

代表人物


馮常傑,男,漢族,1967年11月出生,仙桃人,1990年10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入黨。現任西流河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鄒琴,女,漢族,1973年10月出生,洪湖人,1998年7月入黨,1994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程度,現任西流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肖雲山,男,漢族,1969年6月出生,長埫口鎮人,1990年7月入黨,1987年08月參加工作,大專文化程度,現任西流河鎮黨委副書記、政協聯絡組組長。
彭永傑,男,漢族,1977年1月出生,仙桃市人,1998年7月入黨,1997年11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現任西流河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桂紅,女,漢族,1969年9月出生,胡場鎮人,1994年7月入黨,1990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程度,現任西流河鎮黨委宣傳委員、副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