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陽鄉地處隴西縣城北部乾旱山區,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5公里,全鄉總土地面積138.11平方公里,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長約26公里,平均海拔1850米,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左右。鄉共轄10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3087戶14474人,勞動力7022人,總耕地面積76841畝,人均5.1畝。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豌豆、扁豆、洋芋、玉米、蕎麥等;經濟作物有胡麻、黨參、黃芪、柴胡、徠板蘭根等。近年來,全鄉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洋芋為主,洋芋種植面積佔到總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渭陽鄉位於隴西縣北部乾旱山區,東鄰
通渭縣,地形地貌為兩溝三山,占 地約138平方公里,現轄10村58社3087戶14472人,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86元。自民國時期建鄉以來,這裡一直山大溝深,土地遼闊,資源匱乏,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只有當雨水合節時,才適宜種植洋芋、扁豆等農作物和胡麻、藥材等經濟作物,發展畜草產業有一定潛力。
徠渭陽鄉
渭陽鄉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來抓,依託項目建設,大力實施梯田建設、生態流域治理、興修鄉村道路、加大通訊網路建設和市場建設及醫療衛生建設,為渭陽鄉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人機結合累計興修梯田6.8萬畝,生產條件大為改觀;總投資2660多萬元的揭皮溝流域壩系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總投資40萬元的渭馬和總投資1160萬元的渭蒲兩條通鄉公路相繼建成,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社社通道路,5個村通油路,行路難的問題基本解決;結合新農村建設,爭取聯通、移動、電信部門拓展渭陽市場,建成信號塔7座,通訊網路基本覆蓋全鄉,三分之二的農戶用上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信息交流步伐加快;為解決農產品的轉化增值問題,通過群眾自籌和政府補貼的辦法,籌措資金3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30多畝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為繁榮農村經濟奠定了基礎;投資46萬元的渭陽鄉衛生院改建工程已順利啟動,年內竣工后,渭陽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將得到緩解。
渭陽鄉
渭陽鄉針對常年乾旱少雨的鄉情,大面積推廣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作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有效舉措來抓。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種植業、畜牧業、勞務輸出三大產業結構。在種植業內部,逐年擴大洋芋和藥材的種植面積,渭陽鄉建成千畝洋芋種植示範點2個,洋芋種植面積達到了3.7萬畝,鄉上籌措5萬多元,調運洋芋專用肥75噸,補貼洋芋種植大戶,並扶持洋芋運銷大戶建成了貯藏能力為500噸的4座洋芋貯藏窖;以黨參、板藍根為主的藥材種植面積達到960畝;結合農村能源建設,推廣玉米雙壟溝集雨全膜覆蓋溝播技術示範200畝。畜牧業方面,在2006年建成兩個標準化養殖園的基礎上,今年又建成了兩個20戶以上規模的養殖示範點,建成標準化圈舍35座,鄉上除為養殖戶協調銀行貸款5萬多元外,還籌措7500元購進鐵柵欄,免費投放給示範戶。渭陽鄉生豬存欄5543頭,羊存欄2879隻。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養殖業,今年鄉上還建立了一個300畝種草示範點,以此推動畜草產業的規模發展。勞務產業方面,堅持培訓和輸轉雙管齊下,今年已舉辦各類勞務培訓班15期,培訓勞動力1700人,組織輸出1560人。
渭陽鄉按照“幹部管理創特色、農村黨建出亮點、機關黨建提水平、人才工作求突破、整體工作爭一流”的思路,通過“定製度、強班子、抓教育、建陣地”,穩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建立健全了鄉村兩級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實現了用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堅持“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標準,治散治軟,優化村社幹部隊伍結構,切實改變了過去村社無人理事的工作局面;實施鄉村黨員幹部“素質教育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對鄉村幹部和黨員進行政策法規、實用技術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幹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立足“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加快村級陣地建設步伐,現已完成了4個村部的新建任務,實現了村社集體辦公、民主理事。基層組織建設的穩步推進,從根本上轉變了鄉村幹部的工作作風,調動了鄉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發揮了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特別是通過實施“
雙培雙帶”工程,黨員幹部自覺示範、主動幫帶,先後把14名貧困黨員和7名村社幹部培養成了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