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學報
作物學報
《作物學報》創刊於1919年1月,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
據2020年3月31日《作物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作物學報》編委會有顧問22人、常務編委人、編委103人、編輯4人。
據2020年3月31日中國知網顯示,《作物學報》共出版文獻7351篇,總被下載2063877次、總被引228500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49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524。據2020年3月3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作物學報》文獻量為6415篇、基金論文量為4481篇,被引量為188028次、下載量為358798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2017年影響因子為1.8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00名。
1919年1月,《中華農學會叢刊》創刊,由中華農學會創辦。
1919年自第1卷第5期起,改名為《中華農林會報》。
1920年1月第2卷第1期起,改名為《中華農學會報》。原以卷期計算,第3卷第12期后改為以期計算。自第43期起遷上海出版,第119期起遷南京出版,抗戰期間在重慶出版,抗戰勝利后遷回南京出版,1950年遷回北京。
1950年4月,改名為《中國農業研究》,由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主辦。
1952年4月,改名為《農業學報》,由中國農學會主辦。
1960年,停刊。
1962年,復刊改名為《作物學報》,季刊,卷期另起。
1962-1965年,《作物學報》由中國作物學會主辦、農業出版社出版,自1962年(第1卷)到1965年出版了4卷。
1966年,停刊。
1979年,復刊(第5卷)。
1979-1982年,由中國農學會主辦、中國作物學會編輯、農業出版社出版。
1980年,64頁/期。
1981年,72頁/期。
1983-1984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主辦、中國作物學會編輯、農業出版社出版。
1985年,改由中國農學會出版。
1987年,88頁/期。
1988年起,由中國作物學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編輯、中國農學會出版。
1989年,改為科學出版社出版。
1991年起,改為雙月刊。
1993年,96頁/期。
1994年,128頁/期。
2001年起,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
2002年,144頁/期,由正16開本改為大16開本。
2004年,改為月刊,112頁/期。
2005年,144頁/期。
2006年,160頁/期。
2007年,176頁/期。
2008年起,192頁/期。
2014年,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報道內容
《作物學報》主要刊登農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態、種質資源、穀物化學、貯藏加工以及與農作物有關的生物技術、生物數學、生物物理、農業氣象等領域以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簡報以及專題綜述、評述等。
主要欄目
《作物學報》設有作物遺傳育種·種質資源·分子遺傳學、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研究簡報、綜述、科技寫作、基金分析等欄目。
讀者對象
《作物學報》讀者對象是從事農作物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人士。
據2018年4月《作物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作物學報》編委會有顧問21人、編委122人、編輯4人。
顧問:
姓名 | 工作單位 | 姓名 | 工作單位 | ||
---|---|---|---|---|---|
庄巧生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院士 | 于振文 |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 | 院士 |
盧良恕 | 中國農業科學院 | 院士 | 榮廷昭 | 四川農業大學 | 院士 |
李振聲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院士 | 官春雲 | 湖南農業大學 | 院士 |
余松烈 | 山東農業大學 | 院士 | 朱英國 |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院士 |
范雲六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院士 | 程順和 |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院士 |
沈允鋼 |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院士 | 辛世文 |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 | 院士 |
袁隆平 |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 | 院士 | 王連錚 | 中國農業科學院 | |
傅廷棟 | 華中農業大學 | 院士 | 辛志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戴景瑞 | 中國農業大學 | 院士 | 黎志康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盧永根 | 華南農業大學 | 院士 | 李建生 | 中國農業大學 | |
蓋鈞鎰 | 南京農業大學 | 院士 |
編委:
姓名 | 工作單位 | 姓名 | 工作單位 | ||
---|---|---|---|---|---|
柏貴華 |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USA | 彭少兵 | 華中農業大學/IRRI | ||
陳承慈 |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USA | 錢前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陳峰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USA | 邱麗娟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
陳阜 | 中國農業大學 | 邱曉 |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Canada | ||
程方民 |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沈金雄 | 華中農業大學 | ||
程式華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宋啟建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USA | ||
程祝寬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孫傳清 | 中國農業大學 | 常務編委 | |
刁現民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孫根樓 | Saint Mary’s University,Canada | ||
丁艷鋒 | 南京農業大學 | 孫其信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高志強 | 山西農業大學 | 田誌喜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
郭文善 | 揚州大學農學院 | 童依平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
韓方普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王道文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
何晨陽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王蒂 | 甘肅農業大學 | ||
何光華 | 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 | 王二濤 |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
何予卿 | 華中農業大學 | 王海波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 | ||
何中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CYMMIT | 王洪剛 | 山東農業大學 | ||
胡錦國 |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USA | 王秀娥 | 南京農業大學 | ||
黃見良 | 華中農業大學 | 王振林 | 山東農業大學 | ||
黃榮峰 |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 武維華 | 中國農業大學 | 院士 | |
惠大豐 |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USA | 夏先春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賈育林 | Dale Bumpers National Rice Research Center,ARS-USDA,USA | 謝放鳴 |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Philippines | ||
姜東 | 南京農業大學 | 謝甫綈 | 瀋陽農業大學 | ||
蔣國樑 |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USA | 熊立仲 | 華中農業大學 | ||
金危危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 熊興耀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
康振生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徐辰武 | 揚州大學農學院 | ||
孔令讓 | 山東農業大學 | 常務編委 | 徐建龍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李柏林 | DuPont Agricultural Biotech,Pioneer Inter Hybrid,USA | 徐雲碧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CYMMIT | ||
李潮海 | 河南農業大學 | 徐正進 | 瀋陽農業大學 | ||
李新海 | 中國農業科學院 | 嚴建兵 | 華中農業大學 | ||
李承道 | University of Tasmania,Australia | 嚴威凱 |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Eastern Cereal and Oilseed Research Centre,Canada | ||
李洪傑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晏月明 | 首都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 ||
李迦納 | 西南大學農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楊海順 |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USA | ||
李家洋 | 中國農業科學院 | 楊文鈺 | 四川農業大學 | ||
李立會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余懋群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
李平 |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 喻樹迅 |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院士 | |
李文濱 | 東北農業大學 | 詹克慧 | 河南農業大學 | ||
廖伯壽 |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張福鎖 | 中國農業大學 | ||
林漢明 |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張根發 |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
林文雄 | 福建農林大學 | 張桂權 | 華南農業大學 | ||
劉春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張國平 |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
劉國振 | 河北農業大學 | 張洪斌 | Texas A&M University,USA | ||
劉錄祥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張輝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劉巧泉 | 揚州大學農學院 | 張建華 |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
劉慶昌 | 中國農業大學 | 張金髮 |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USA | ||
劉勝毅 |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張啟發 | 華中農業大學 | 院士 | |
劉旭 |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工程院 | 院士 | 張天真 | 南京農業大學 | 常務編委 |
劉志勇 | 中國農業大學 | 張衛建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劉忠松 | 湖南農業大學 | 張學勇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盧從明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章元明 | 南京農業大學 | ||
盧艷麗 |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 趙吉平 | Ball Horticultural Company,USA/山東農業大學講座教授 | ||
羅衛紅 | 南京農業大學 | 趙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
馬傳喜 | 安徽農業大學 | 鄭有良 | 四川農業大學 | ||
馬建鋒 | Research Institute for Bioresources,Okayama University,Japan | 鍾旭華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 ||
馬漸新 | Purdue University, USA | 周順利 | 中國農業大學 | ||
馬武軍 | Western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Food,Murdoch University,Australia | 周新安 |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馬有志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周治國 | 南京農業大學 | |
馬峙英 | 河北農業大學 | 曾昭邦 | Bioinformatics Research Center,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USA | ||
毛龍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常務編委 | 庄傑雲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倪中福 | 中國農業大學 | Ian Dodd | Lancaster Environment Centre,Lancaster University,UK | ||
潘光堂 | 四川農業大學 | Sanjaya Rajaram | CIMMYT, Mexico | ||
潘曉華 | 江西農業大學 | Warburton L.Marilyn | USDA-ARS-CHPRRU,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USA |
編輯:丁立、祁葆滋、王永芳、閆春伶
《作物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2005年起)、俄羅斯《文摘雜誌》(AJ of VINITI)(2005年起)、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中心(CABI)的CAB Abstracts資料庫(2005年起恢復收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Agris資料庫”(2006年起)、日本科學技術資料庫(JST)(2007年起)、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2008年起)、波蘭《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urnicus)(2008年起)、英國《全球健康》資料庫(Global Health)(2009年起)、英國《食品科技文摘》(FSTA)(2011年起)、“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庫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中國農業文摘》系列、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作物學報》共出版文獻6881篇。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作物學報》共載文4592篇。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作物學報》總被下載1660410次、總被引19786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863、(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883。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作物學報》被下載247494次、被引106922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80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47名,在農作物(41種)中排第1名。
1992年,獲“中國科協優秀自然科學學術期刊三等獎”、“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期刊獎”、“北京市優秀自然科學期刊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印刷質量獎”。
1996年,獲“中國科協優秀自然科學學術期刊二等獎”、“全國農口優秀學術期刊獎”。
據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聯名合著的2000、2004、2008、2011、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登載,該刊名列“農學、農作物”類核心期刊的首位。
2000年,獲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頒發“全國農學期刊影響因子排序第二名”的獎勵證書。
2002年,獲“全國農業優秀期刊一等獎”、“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被評為“2001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3年,被評為“2002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4年,被評為“2003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獲“全國農業優秀期刊一等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被評為“2004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6年,被評為“2005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7年,被評為“2006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8年,被評為“2007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9年,被評為“2008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第一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程維紅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
2010年,被評為“2009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9、2011、2013、2015年被評為“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提名獎”,被評為“2010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第二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2年,被評為“2011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3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科技期刊”,被評為“2012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被評為“2013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5年,獲科學出版社“期刊出版質量優秀獎”,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科技期刊”,被評為“2014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2015年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
2016年,被評為“2015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2016年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7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評為“2016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CNKI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8年,獲“第四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提名獎”,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2018年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被評為“2017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19年,被評為“2018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辦刊宗旨
報道作物科學領域最新研究動態和成果,為繁榮中國作物科學研究、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加速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
《作物學報》編委會領導
職務 | 姓名 | 工作單位 | |
---|---|---|---|
主編 | 萬建民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院士 |
副主編 | 陳曉亞 |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院士 |
楊建昌 | 揚州大學農學院 | ||
張獻龍 | 華中農業大學 | ||
王建康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徐明良 | 中國農業大學 | ||
劉春明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王道文 | 河南農業大學 | ||
孫傳清 | 中國農業大學 | ||
丁艷鋒 | 南京農業大學 | ||
金危危 | 中國農業大學 | ||
儲成才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
程維紅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編輯部主任 | 程維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