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勛鎮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轄鎮

樹勛鎮(現已併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余東鎮)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中部,樹勛鎮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3.8萬,鎮區道路、照明、綠化配套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已成為農、工、副、建築業全面發展的“江蘇省示範小城鎮”。鎮區距海門城區15公里、南通城區40公里,隨著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崇啟大橋的建成,樹勛到上海蘇州僅1小時車程,3小時可到達長三角的各個大中城市。

歷史沿革


樹勛鎮清末民初時分為東西兩部分,以營船港河為界,河東為余東鄉,河西為三益鄉。時實行鄉董事制。
民國16年(1927),改董事製為行政制。
民國18年西部屬益余區管轄,東部屬余東區管轄。
民國30年11月,通東行署成立后屬富安區管轄。
民國33年實行新鄉制,營船港河以東為六圩和樂平鄉,以西為富南和富北鄉。
民國36年初由大鄉改為小鄉,次年3月決定以烈士范樹方和丁洪勛的名字命名,將樂平鄉改為樹勛鄉。
1957年小鄉並中鄉。東部鳳北鄉併入樹勛鄉,西部富南鄉、富北鄉併入富安鄉。
1958年3月撤銷富安鄉,東西兩鄉合併為樹勛鄉。同年10月成立樹勛人民公社。
1983年復稱為樹勛鄉,下轄32個村,363個村民組。
2001年3月小村並大村,全鄉32個自然村合併為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2002年2月撤銷樹勛鄉建立樹勛鎮。
2012年12月併入余東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樹勛鎮屬長江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以吳淞為零點(即海拔),平均高程為4.8米,最高點為5.2米,最低為4.7米。

土壤

由於該鎮成陸過程中泥沙來源及形成時間先後不同,因而產生四種土壤類型,即黃泥土、黃夾沙、豎頭黃泥和犟黃泥。其中以黃泥土為主,佔總耕地的76.67%,分佈較為普遍;黃夾沙土壤,約佔17.18%;豎頭黃泥約佔4.08%;犟黃泥約佔2.07%。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通過興修水利及多種措施對土壤進行改良,至2005年2.8萬畝耕地成為省級無公害作物生產基地。

行政區劃


該鄉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下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
樹勛鎮區劃詳情   
 居委會勛興路  
 村委會和平八一旭宏
 鳳凰新北新河
 新富啟勇富民

人口民族


樹勛鎮人口3.8萬人。

政治


領導分工(截止至2009年)
張頻:主持黨委全面工作,統籌協調全鎮三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和社會事業的重大問題,主管幹部工作。
王碧君: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工業、建築業、財政、稅務、金融和審計工作,分管財政所、建築站、國稅所、地稅所,聯繫駐鎮金融機構。
王志高:負責人大全面工作,協助抓工業、建築業,主管安全生產、環保、統計工作,分管企管站、自來水廠,聯繫建築站、國稅所、地稅所、工商、供電、郵政、電信部門。
陳啟兵:主管黨務、民營、信訪、人武部和機關支部工作,掛帥政法工作,協助鎮長負責審計工作,分管民營經濟辦公室、紀委、監察、組織、人事、宣傳、統戰、秘書室、檔案、黨校、工會、團委、婦聯、老幹部、關工委。
管志蘭:分管學校、衛生、計劃生育、廣播電視、體育、科技、民政工作,主管計生辦、計生服務站、民政辦、廣電站、文化站、成教、幼兒園、敬老院、托老院,聯繫中小學、衛生院。
陳冬華:分管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工作,主管項目建設辦公室、招商引資辦公室。
陸飛:負責組織工作,分管農業經濟、新農村建設,負責農業、水利、農機、防汛抗旱和農經、農保工作,主管農技站、農業產業化辦公室、項目農業辦公室、農經站、水利站、農機站、獸醫站。
姜利松:分管村鎮建設、土地管理、建築管理、鎮區衛生、農村生活垃圾管理、道路交通建設,主管規劃辦、土管所、建管站、居委會、城管隊、清管所。

經濟


樹勛鎮農業經濟發達,尤其是海門山羊、中華絨螯蟹芋艿香芋、櫻桃谷鴨、雙胞山藥、四青作物等特產聞名全國。全鎮從事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年生產加工能力可達5000噸,擁有無公害蔬菜基地2.8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3個。尚待開發的有“海門山羊精深加工、冬瓜飲料、南瓜系列保健產品、雙胞山藥藥用澱粉加工、肉鴨深加工”項目等,這些產品原材料就地生產,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看好。
農業
種植業。樹勛鎮是農業大鎮。20世紀70至80年代以種植糧食棉花為主。1976年樹勛鎮皮棉超歷史,15個皮棉畝產超200斤的生產隊,由時任公社黨委書記黃裕明帶隊出席省棉花高產代表會議。1993年至1999年間玉米豐產方連續七次獲得海門市委、市政府頒發的豐產方獎,1995年起大力推廣四青作物(青蠶豆、青豌豆、青玉米、青毛豆)的種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後來發展到1000多畝,種植四青作物比種植常規作物經濟效益增加30%以上。1997年至1999年該鎮承擔農業部《國家糧食自給工程》研究推廣課題。三年共增產糧食380萬公斤,農民增收690萬元。2000年建立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所生產的青玉米、青蠶豆、青毛豆於2003年分別被批准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產品經速凍加工后註冊為“海雪牌”商標,銷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部分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2005年種植野菜,面積200多畝,有觀音菜、黃秋葵、羅馬生菜、彩色西葫蘆等近20個品種,並建立了海門市容坤野菜基地,生產的野菜主要銷往上海以及周邊城市,畝產值10000多元。加工業。海門市康嘉農產品有限公司,是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字型大小市級龍頭企業。企業創建於2000年8月,佔地10000多平方米,下轄15000餘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擁有固定資產800萬元,流動資金400多萬元,大連冰山集團製冷機組三套,哈飛製造的速凍生產流水線三條,技術人員12人,職工120人,日生產能力100多噸,庫房儲藏量3000噸。公司註冊的“海雪”牌綠色食品2005年度獲南通市放心工程、放心經營單位,名牌產品等稱號。該公司在蔬菜生產、加工、銷售三大環節上採取綠色食品生產及質量關鍵控制措施。同時讓基地5083戶農戶統一使用綠色食品生產卡,產品由公司按協議價統一收購、加工、銷售。年營業額2.35億元,營業收入500多萬元,利潤95萬元。20世紀50至70年代,養殖業以戶養的雞、鴨、羊等為主。1980年起發展規模養殖,湧現出60多個千羽、萬羽肉雞養殖大戶和40多家養羊50隻以上大戶,全年養禽150多萬羽,養羊近萬頭。1991年大力推廣種菱養蟹模式,全鎮種養面積達2500多畝,大大提高水面養殖效益,該經驗在南通市內推廣。2005年建起了14家萬羽種鴨養殖場和6家苗鴨孵坊,形成了種鴨繁殖,苗鴨孵育和肉鴨養殖的一體化機制,有效地促進和發展了樹勛鎮的養殖業。2005年全鎮養殖總產值7367萬元,在農業總產值中佔50.6%。
樹勛鎮
樹勛鎮
工業
20世紀50至60年代,主要從事薄荷鍋、罱泥船、竹木鐵制農具等行業。70年代發展社隊工業,有了機械皮鞋服裝紡織紅木雕刻等行業。1985年有鄉辦企業29家,村辦企業32家,全鄉工業總產值1521萬元。1987年樹勛服裝廠生產的樹勛牌中山裝榮獲農業部服裝評比一等獎;1990年有鄉辦企業18個,村辦企業13個,鄉村企業職工2487人。是年樹勛焊錫絲廠生產的焊錫絲被電子行業廣泛應用,榮獲南通市新產品獎,自製的噴金焊錫絲填補了南通市空白;縣織布一廠生產的脫脂藥用紗布遠銷美國、西班牙等10多個國家和香港地區,這年全鄉工業總產值2939萬元。1995年有鄉辦企業18個,村辦企業7個,鄉村辦企業總收入分別為4413萬元、1419萬元。1999年工業總產值10006萬元,銷售收入5284萬元,利稅360萬元。2001年建立工業集中區,有企業30個,外商獨資企業1家。2002年工業總產值15288萬元,銷售收入8964萬元,利稅643萬元。2005年樹勛鎮規模較大的企業有玉潔公司、升海公司、高橋公司、海盈箱包公司、泰福旺公司、本傑公司、七津谷公司、仁洋公司、亞新公司、菲亞公司、真愛多公司等企業。主要產品有玻璃製品、體育用品、護身用品、紡織品、服裝、塑料、機械冶金等20多個門類300多個品種。升海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固定、流動資產1533萬元,年產值8000萬元,利稅270萬元,專業生產HVAC系統應用的各類產品,連續3年被評為市重合同守信用單位,AAA級信用企業、明星企業,生產的玻璃風機榮獲江蘇省新產品獎,產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還遠銷泰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伊朗、摩洛哥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樹勛鎮有企業669個,職工4679人,固定資產2854萬元,工業總產值124729萬元,利稅總額5833萬元,銷售收入113916萬元。
建築業發展
1974年11月成立樹勛建築站,有職工62人。1975年起派遣隊伍去蘇州、南京、常州等地插班點工,同時派隊伍赴大慶承建六層住宅樓,1986年施工隊伍發展到960人,施工產值1500萬元,經濟收入320萬元,1990年建築站領導班子調整,鄉黨委政府決定由毛雲和同志任站長,是年承建上海公安局指揮中心大樓榮獲白玉蘭獎,實現建安產值650萬元。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到上海視察,當看到由樹勛建築站施工隊伍承建的美麗華花苑時,對工程質量讚不絕口,說是一項放心工程,由此樹勛建築站成了外省建築隊伍進軍上海的王牌軍。1995年施工隊伍發展到1050人,實現建安產值1.5億元,經濟收入4150萬元,該企業被農業部評為1995年全國百家最大規模鄉鎮企業第49名,江蘇省建築業十佳企業,毛雲和被評為江蘇省重教明星,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施工隊伍發展到2200人,建安產值2。2億元,經濟收入7000萬元,從1991年起,除每年上交鄉財政300萬元外,還捐資建造樹勛初中、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農民公園、自來水廠、敬老院、托老院、鄉政府辦公大樓、鄉村道路等社會公益事業累計達8316萬元,樹勛建安公司成了樹勛鎮經濟支柱產業,至2005年榮獲白玉蘭獎10項,魯班獎2項,2005年又榮獲海門市駐滬建築業十強第一名。在樹勛建安公司的帶動下全鎮在外的個體建築戶發展到100多家,海門市駐滬建築企業十強中樹勛就有3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經濟收入1.5億元。
第三產業
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鎮服務業興起。1994年鄉政府投資200萬元建成佔地4361平方米,營業面積3200平方米,188個攤位的農貿市場,年成交額6500萬元;1996年投資250萬元建成佔地2萬平方米的農民公園,園內設有垂釣、餐飲等項目,年營業收入80萬元以上;2001年成立的房屋拆除公司,年收入400多萬元;2005年成立的紅怡駕校有汽車15輛,教練員7個,至當年12月底培訓學員450人,營業收入135萬元;富安鎮是海門市內規模最大的山羊加工銷售基地,每季度銷售5000隻以上有10家,其中大戶陳衛明每季度總量25噸,產值30萬元,富安鎮不僅宰殺銷售還綜合開發,從事羊毛加工有10家,其中超100萬元產值有5家,加工大戶朱廟江,年加工羊毛25噸,產值150萬元,2005年全富安鎮山羊、羊毛等加工合計產值2000萬元。全鎮服務業增加值1.5345億元。
居民生活。20世紀60、70年代,農民集體耕作收入較低。1979年人均收入112.47元。農民住草房、吃雜糧,外出步行或騎自行車。1983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極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從事二、三產業。1990年人均收入938.46元,2005年人均收入為6746元。草房、平房逐步改建為樓房,大理石、木地板也進入了普通農民家庭,安裝了電話、有線電視。由吃粗糧變為吃精糧,吃菜講營養,外出乘汽車。電瓶車、摩托車得到了普及,不少農民還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私家汽車。
鎮村建設
集鎮。1993年鄉政府利用新河鎮地處星海、湯正兩公路交匯點的優勢,對鎮區建設作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建設新型小城鎮。至1998年,吸引1900多農民進鎮落戶,務工經商。吸取建房資金9000多萬元,開發商業樓26萬平方米,建成了三橫三縱六條街道,一個農貿市場,二個工業園區,三個教育區,一個衛生文化休閑娛樂區。鎮區面積達2.2平方公里。2004年鎮區路面實現了硬化、潔化、綠化和亮化,使新型小城鎮具備了吸聚功能和輻射功能,自此新河鎮的建設納入了更為規範化管理,各項建設配套措施同時並舉,2005年1月被評為江蘇省新型小城鎮,南通市環境優美小城鎮。是年第二工業園區繼續向北延伸,並進一步完善鎮區長效管理機制。
農村。1969年全公社有廣播喇叭3900隻,入戶率為41%,1975年農村通電,1996年廣大農戶用上自來水。1997年有線電視光纜進入樹勛鄉農戶。2002年實施村村通工程,2005年4267個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佔總戶數的47.1%。是年啟動新農村建設,修建水泥路3公里,維修黑色路面13公里,投資200萬元改造危橋10座,新建農村公路橋3座,疏通溝河132條,完成土方61萬方,自來水管網二次改造8000多米。

文化


特產美食

樹勛鎮特產  
海門山羊肉樹勛山藥樹勛山芋
樹勛芋艿“四青作物”、“四色寶豆”冷凍農產品

交通


鎮區距海門市區15公里、南通40公里,隨著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崇啟大橋的建成,樹勛到上海、蘇州僅1小時車程,3小時可到達長三角的各個大中城市。

社會


教育

民國元年即1912年,創建了新富初級國民學校,抗日戰爭時期創辦了縣中二院、方氏小學、南寧中學。1960年開辦了縣立新河初中,1968年在樹勛民辦初中增設了高中班。1978年在新富初中、東港校設高中班。1980年三所學校的高中班全部撤銷。1993年起在建築站資助下,對樹勛初中進行改造,新河、旭宏、新富、八一初中併入樹勛初中。2000年海門區有初中1所,小學15所。2005年全鎮小學5所。學生2340人,初中1所,學生1863人,中小學教職工214人,中心幼兒園有學生390人,教職工22人。1999年4月樹勛鎮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2005年樹勛初中中考成績列全市鄉鎮初中第一。教育質量百分考核,初中、幼兒園獲特等獎,中心小學獲優秀獎。並獲江蘇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稱號。成教中心通過南通市特色成教驗收。

文化事業

1968年各大隊文藝愛好者自發排演《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樣板戲。1976年成立文化站。1987年團縣委、縣文化局到樹勛召開夏季納涼晚會現場會,縣委副書記曹能新到會講話,文化站還自編刷本排練節目,如時任文化站站長崔桂成編寫的表演唱——《庭院經濟鮮花開》,曲藝——《白廂鳳凰橋》等,在縣幹部大會上獻演。2001年起,村村建立了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電腦房等。文藝創作活動也較以前更加活躍。2002年9月文化站長趙勇行書對聯獲《唐宋杯》全國書畫大賽銀獎,併入選《傳世寶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集》。2005年12月,小楷作品入選江蘇省第五屆新人新作書畫展。文化站聘任的創作員周士林創作的海門山歌小戲《情到深處》分別獲得海門市、南通市優秀作品獎。《情到深處》排練后參加市反腐倡廉文藝節目選拔賽。劉勝達作詞作曲的,《海門山歌》入選全國民歌徵選,並代表樹勛參加第六屆海門山歌演唱賽,文化站經常組織文藝隊伍下鄉演出,豐富了群眾的文藝生活。2005年樹勛鎮有農民家庭圖書室26家,特色文化家庭2戶,特色文化村1個。

體育

20世紀50年代,體育活動局限於學校的籃球、滑梯、雙杠等。1969年,公社建了6000平方米運動場,籃球場2個。1970年組織50餘人參加海安縣北凌公社農民運動會,獲得了團體賽第一名。1971年建了晴雨燈光球場,同年4月在樹勛召開了全縣農村體育經驗交流會。1973年5月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司長王文忠專程來樹勛觀看農民體育表演。自此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更加生氣勃勃,村與村、企事業單位與單位之間開展籃球、乒乓球、拔河、體操、象棋、負重過獨木橋等比賽;學校開展達標測試活動,1989年樹勛中心小學徐永林被評為江蘇省達標工作先進教師。九十年代后,樹勛農民體育代表隊4次參加了市農民運動會,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0年樹勛初中建造了體育館、游泳池,村村開闢了健身場,購買了健身器材。健身活動已成為廣大群眾的生活需要。

醫療衛生

50年代初,在新河等四條集鎮成立聯合診所,後來又創辦了衛生院。1968年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每個村建立衛生保健室,配備了赤腳醫生。1996年建築站投資350萬元建成各種設施、設備儀器、功能齊全的蘇北地區一流的鄉鎮醫院。2001年,醫院全面深化醫療改革,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堅持三級查房,規範書寫病歷,院科兩級簽訂醫療安全責任狀等,2001年9月南通市委書記周福元來醫院考察,對醫院工作充分肯定,年底該院被評為南通市十佳醫院,獲此榮譽在鄉鎮醫院中僅此1家。2003年又成立了衛生所。200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普及到每個村,重大疾病得到了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型合作醫療穩步推進,參保率達85%。海門市設置垃圾箱741隻,建設垃圾填埋場33個,配備25位專職保潔員隊伍,並落實了長效管理機制。2005年樹勛醫院被評為海門市平安醫院,海門市綠色文明醫院,院長徐勤生獲海門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