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緣

冰緣

冰緣,專業名詞,由波蘭的W.洛津斯基於1909年提出,原指冰川邊緣地區,現泛指無冰川覆蓋的氣候嚴寒地區。

概述


冰緣
冰緣
冰緣,一詞由波蘭W.洛津斯基於1909年提出,由寒凍風化和凍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冰緣原指冰川邊緣地區,現泛指無冰川覆蓋的氣候嚴寒地區,範圍大體與多年凍土區相當,部分季節凍土區亦發育有冰緣現象。在高原和山地冰緣環境 (periglacial environment)下,典型的冰緣地貌(periglacial landforms)有:石冰川,石環,多邊形土/石,等。在極地或亞極地冰緣環境下,典型的冰緣地貌有:多邊形土,凍脹丘(多年生或季節性),地下冰,冰楔等。

研究簡史


冰緣
冰緣
對冰緣地貌的研究是從古冰緣開始的。最早觀察和描述古冰緣現象的是中國明代徐霞客,他在明崇禎六年八月初七(1633年9月9日)日記中記述:在五台山游中台時,“余先趨台之南,登龍翻石,其地亂石數萬,湧起峰頭……”。龍翻石,即為石海冰緣地貌,指出了石塊上下左右翻動的特點。
西方在18世紀後期或19世紀前期才有類似的觀察和描述。20世紀初,洛津斯基在第11屆國際地質學會上發表論文《機械風化的冰緣相》,首次提出冰緣一詞和冰緣相概念,指出冰緣過程和氣候之間的密切聯繫。40年代末,出現了第一批利用古冰緣現象重建古氣候環境的成果。50年代以來,各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使冰緣地貌研究獲得較快發展,在對冰緣地區化學風化和物理風化的速率及其理論模式研究,以及對凍脹過程的野外觀察和室內模擬試驗等方面,都取得明顯進展。

冰緣作用


指地表由於氣溫的年度和日變化及水的相態變化所產生的一系列凍結和融化過程。典型的冰緣區一年中氣溫波動在0℃上下的天數可達150~200天,使地表物質發生凍脹、熱融、凍融蠕流和雪蝕作用等該區特有的過程,形成形態眾多的冰緣地貌。

相關介紹


冰緣地貌

冰緣
冰緣
冰緣地貌是氣候地貌的一部分。其分佈受氣候條件控制,主要分佈在地球的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在中國分佈很廣,佔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包括東北北部和青藏高原,以及北部某些高山(如山西五台山、秦嶺太白山)。在第四紀更新世期間,特別是距今15000~25000年以前的晚更新世晚期,世界氣候普遍較今冷而干,地球上冰緣區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兩倍。當時中國39°~40°N以北皆為冰緣範圍,古凍土南界較今要南移10個緯度;歐洲、北美的凍土南界也都大大南移。
隨著氣候的地帶性變化,冰緣地貌的類型和分哺有相應的變化。按氣候條件劃分,冰緣地貌劃分為海洋性、過渡性和大陸性。中國海洋性冰緣地貌主要分佈在四川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等季風海洋性氣候區,此區溫度高、降水量大,地表凍融過程不強烈,冰緣地貌發育微弱。中國大陸性冰緣地貌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北部,此區地處大陸腹部,海拔高、氣溫低,地表凍融過程強烈,是世界上典型的冰緣地貌區之一。界於上兩者之間是過渡性冰緣地貌,如祁連山、喜馬拉雅山北坡、天山等。在世界上,海洋性冰緣地貌包括阿爾卑斯山、挪威及瑞典山地等,大陸性冰緣地貌包括南美安底斯山等,其他山地為過渡性的。
冰緣地貌區按地帶性,可劃分為緯度(地帶)冰緣帶和高度(地帶)冰緣帶。前者包括世界高緯冰緣區,在中國為東北北部冰緣區;後者包括中國青藏高原和世界各地高山冰緣區。緯度和高度因素往往同時控制冰緣地貌的分佈與發育。如中國東北現代凍土南界在西部阿爾山一帶要比東部偏南2度(47°N),海拔為1000米;東端嘉蔭一帶為49°N,海拔僅100米。中國青藏高原從北往南,隨緯度降低冰緣地貌發育的。

冰緣湖

即冰水湖。也叫冰邊湖。

冰緣現象

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冰緣地區因凍融作用為主所產生的各種表土構造和獨特的地貌現象的總稱。

冰緣黃土

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冰川風對冰磧物、冰水沉積物和凍融堆積進行吹蝕、搬運,使細顆粒的粉砂和粘土等遠揚而堆積於冰緣地帶,即冰緣黃土。

冰緣河谷

冰緣地區,由凍融作用塑造形成的特殊河谷形態。它的谷底堆積了凍融岩屑和泥流物質。縱剖面很平緩,水流作用以側蝕為主,河漫灘發育好,形成寬而平的平底谷。

冰緣岩柱

又稱冰緣凸岩。由冰劈和凍脹作用形成的突出於地面的柱狀或條形岩體。有兩種類型:冰緣岩柱與下部基岩相連(有根),是直向節理或裂隙發育的岩石,如玄武岩、砂岩、片岩片麻岩等,在冰劈作用下形成的“單循環”冰緣岩柱,其本身未發生過鉛直或水平移動。岩柱一般高數十厘米至l~2米;與下部基岩不相連(無根),是埋在凍土層內的長條形岩塊經長期的多循環凍脹作用不斷抬升而成的。岩柱一般僅數十厘米高,多呈傾斜狀,不穩定。冰緣岩柱出現在氣溫很低的冰劈作用強烈的多年凍土層,具有標誌氣候的意義。

冰緣區

不被冰川覆蓋受寒冷氣候影響並以凍融作用為主的地區。現代冰緣地區,包括現代冰川外圍的廣大高緯地區和一部分高原、高山地區。第四紀時期,寒冷氣候帶南移,雪線下降,使冰緣地區也相應地向緯度低和高度更低的地方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