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是2010年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會閉幕之際誕生的,匯聚了世博會的思想成果,表達著城市時代全球公眾對和諧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願景。

誕生過程


2010年10月31日,由聯合國國際展覽局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三方共同起草的《上海宣言》,在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246個國
《上海宣言》誕生
《上海宣言》誕生
家和國際組織作為參展方共同承諾:“激勵人類為城市創新與和諧發展而不懈追求與奮鬥!”
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有過戰火,有過紛爭,既經歷了文明史上最為快速的科技進步和財富積累,又曾遭遇史上破壞性最大、死傷最為慘重的兩次世界大戰。每一次災難和危機,都促使人類不斷反思,不斷從反思中成長。
從1928年31國代表簽署《國際展覽公約》到1945年50國代表通過《聯合國憲章》再到2010年由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的世博會發表《上海宣言》,這一文明薪火相傳的歷程昭示我們:無論世事滄桑如何變化,只要各民族團結起來,全人類就有勇氣和智慧面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考驗,就有信念和決心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
承諾:為世界留下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在2005年12月1日獲得國際展覽局第138次成員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註冊報告》中,有這樣一段陳述:“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還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上海世博會閉幕前發表《上海宣言》。這一世紀性的宣言將彙集各國人民在世博會上的真知灼見,承載人們對全球未來合作與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廣泛共識。這將是上海世博會為世界人民留下有關城市主題的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註冊報告》是一份關於上海世博會整體實施方案的法律文本,也是籌辦上海世博會的基礎綱領。”為更好地完成《上海宣言》的組織工作,上海世博局先期就委託國內專家,對宣言的性質和慣例進行了大量基礎性研究,並形成10萬多字的宣言資料庫。
作為一種國際文件,宣言可分為意願性和約束性兩類,根據世博會本身性質和實際情況,此次《上海宣言》明確為一份意願性宣言,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宣言中不出現行動綱領和具體時間表,也不必由全體參展方共同簽署。“但是作為一份由世博會主辦方起草,由各參展方和所有參與者共同見證並發表的綱領性文件,《上海宣言》在世博會展覽展示、文藝活動與系列論壇的思想成果基礎之上,體現了各方的共識和願景。”
思考:尋找“城市時代”的準確定位
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今天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化在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生態問題,如何客觀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關係著《上海宣言》起草的邏輯起點。6場主題論壇、上百個世博場館、2萬多場文藝演出,為人類更好地認識自我和城市,提供了最為豐富的基礎。在此過程中,《上海宣言》的起草者們對“城市時代”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而準確:
——城市是全球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但作為人類生活的主要空間載體,它也是全球性問題的主要受害者,由於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業發展,許多國家的大城市都面臨著嚴重的空氣、水源、垃圾、交通和雜訊污染等問題。
——全球信息通信技術的加速創新發展,一方面在城市化過程中通過滲透應用產生了廣泛影響;另一方面卻也在客觀上擴大了區域和人群間的“數字鴻溝”,如何在信息爆炸時代維護人類居住環境的和諧並促進城市科學發展,成為新的課題。
——城市是人的創造,城市更新必須以文化傳承為起點和歸宿,然而城市發展中出現的文物破壞、文脈斷裂、特色失落、風格趨同等現象,使得解決這一問題顯得格外迫切。
——城市發展與科技創新相互促進、互為依託。科技使城市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城市居民渴望獲得更大的空間、更好的住房條件,給城市環境帶來更多壓力。
突破:首次由三方共同起草世博宣言
在過往的世博會上,也曾有一些主辦方在閉幕前發表宣言,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發表的《上海宣言》,則開創了由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和世博會組委會三方共同起草宣言的先河。
2008年5月,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確定高峰論壇將由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和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三方共同主辦,《上海宣言》也將由三方共同起草。2008年10月和2009年11月,三方領導人分別舉行工作會議,成立高峰論壇工作秘書處,下設宣言聯合起草團隊,並初步確定宣言的內容框架。之後,高峰論壇主辦三方一直保持熱線暢通,召開了數十次電話工作會議,明確各自分工與職責,及時對宣言起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交流。
為了形成最初的宣言草案,上海世博會組委會首先指定4位國內權威專家分別拿出宣言起草方案,每位專家的背後都有著五六十人的工作團隊作為支撐。綜合專家的意見后,產生了十多個宣言版本,工作團隊在此基礎上不斷對宣言內容進行修改,經過無數次思想碰撞和頭腦風暴,最終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宣言草案,交付聯合國、國際展覽局的工作團隊進行討論。
從國際展覽局角度來說,特彆強調“教育、創新和合作”這3個關鍵詞,而這些精神最終也落實到了《上海宣言》的文本之中。“《上海宣言》是國際展覽局首次與世博會主辦方合作發布的宣言,我們對這一過程非常滿意,這也有利於將本屆世博會理念更好地傳播到世界各地。”
匯智:平等聽取意見凝聚世界智慧
如果單從參與方的數量而言,《上海宣言》應當是已有的達成共識參與方最多、得到認可程度最高的國際文件之一,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和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三方共同起草,世博會200多個參展方也都在文件起草過程中平等地發表了意見,並達成共識。
2010年10月21日至24日,上海世博局集中徵集各參展方總代表對宣言草案內容的書面意見,包括美國、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在內的十多家參展方都提出了修改意見。26日,宣言起草小組專家會同聯合國和國際展覽局官員,對總代表們的書面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討論,汲取了其中的精粹,對宣言進行了適當的調整。27日,宣言三方起草小組共同擬定了答覆總代表的信函,對他們提出的每一條建議都進行了說明和回復。
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同日滿含著集體智慧結晶的《上海宣言》也宣告誕生。

內容


我們,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方和所有參與者,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引導下,共同參與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註冊類世博會。在184天
的會期里,各具創意的展覽展示、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智慧迭出的論壇研討讓我們認識到,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理解與追求引領城市發展。我們高度認同,必須重新審視城市化過程中人、城市與地球家園的關係。我們一致認為,通過創新來建設和諧城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解決之道。
今天,50%以上的人已經居住在城市,我們的星球進入了城市時代。城市化和工業化在帶給人類豐富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些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挑戰中應運而生,在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主題,通過城市最佳實踐區和網上世博會等創舉,總結實踐經驗,勾勒未來圖景,對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
今天,上海世博盛會即將閉幕,我們高度肯定,世博會作為文明展示與交流平台的重要價值。作為對本屆世博會思想成果的總結,我們一致同意發表《上海宣言》,以表達城市時代全球公眾對和諧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願景。
為此,我們共同倡議:
創造面向未來的生態文明 城市應尊重自然,優化生態環境,加強綜合治理,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設低碳的生態城市;大力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共同創造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
追求包容協調的增長方式 城市應統籌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注重公平與效率的良性互動,創造權利共享、機會均等和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努力縮小收入差距,使每個居民都能分享城市經濟發展成果,充分實現個體成長。
堅持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 城市應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和應用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創造新的產業和就業崗位;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增強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實行開放與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全球城市的共同發展。
建設智能便捷的信息社會 城市應進一步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信息化來加強諸多領域的服務,促進信息與知識的有效傳播;構建以信息網路為基礎的城市神經系統,自我完善和調整城市的運行效能;加強信息化教育,縮小數字鴻溝,讓居民接觸與獲取更多的信息。
培育開放共享的多元文化 城市應積極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多元文化繁榮發展;倡導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積極開展文化間交流與互動,在尊重文化傳統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為城市和人類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構築親睦友善的宜居社區 城市應構建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通過合理規劃,營造文明、安全、宜居的城市社區,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平等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鼓勵公眾參與城市規劃與管理,關注城市移民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消除社會隔閡與衝突。
促進均衡協調的城鄉關係 城市應兼顧與鄉村的協調發展,推動區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特別注重推動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加強城市功能向農村的輻射,努力縮小城鄉差距,關注弱勢群體利益;積極引導城鄉對話,實現城鄉和諧互動。
我們呼籲,認真總結上海世博會展覽展示、論壇和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思想成果,彙集各國城市發展的寶貴經驗和人類探索城市發展的共同智慧,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與廣大民眾共同交流,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建設和管理經驗。
我們倡議,將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之日定為世界城市日,讓上海世博會的理念與實踐得以永續,激勵人類為城市創新與和諧發展而不懈追求與奮鬥!

解讀


和諧城市

被視為上海世博會思想成果的《上海宣言》,全文不過1600多字,文字平實。但“和諧城市”理念的提出,蘊含著寶貴的價值。
《上海宣言》開宗明義:“我們高度認同,必須重新審視城市化過程中人、城市與地球家園的關係。”“重新審視”這一略顯嚴峻的詞語,意味著近一兩個世紀以來的城市發展之路急需反思。正如《上海宣言》所指出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在帶給人類豐富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城市貧困、文化衝突,正在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人類在深刻自省之後必須明確新的發展方向,探索“和諧城市”之路。
什麼是“和諧城市”?《上海宣言》這樣表述:“和諧城市,應該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滿活力的城市生命體;和諧城市,應該是生態環境友好、經濟集約高效、社會公平和睦的城市綜合體。”
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將其放在人類與地球十字路口的背景下觀察,可謂在挑戰中應運而生,舉辦正逢其時。未來發展道路漫長曲折,但《上海宣言》明確提出“和諧城市”理念及其相關倡議,無疑增強了人們面對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勇氣。

城市生命體

《上海宣言》洋溢著開放和包容的精神以及由此激發出的創新思維。例如,七項倡議中的第二條是“追求包容協調的增長方式”。
這一條無疑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鼓勵公民全面參與城市規劃和管理,共享城市發展成果。注重社會公平與個體成長,體現了時代的進步。
《上海宣言》還不乏概念的突破與創新。例如,所提出的“城市生命體”概念,意味著城市不是建築的堆砌物,而是具有自我完善和調整機能,擁有以信息網路為基礎的“活”的系統。這一賦予了城市生命力的新概念,讓每一個人在回頭看待自己生活的城市之時,多了一份親和力與責任感。
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已開始對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案例進行總結,並制定了相關推廣和合作方案,從而將《上海宣言》的思想成果轉變為實際行動,以期對全球的城市規劃、管理乃至城市化進程產生實際的影響。

發布方式


上海世博會各參展方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形成共識的重要文獻,發表於 世博高峰論壇。

發布地點


2010年10月31日在世博園區內的世博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