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率
價值率
人類社會的發展可具體表現為經濟的增長、政治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等,但核心內容則表現為社會價值的不斷增長,價值率就是一個用以描述社會價值增長速率的參量。價值率與使用價值及勞動價值一樣,是價值理論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參量,深入研究價值率的一般規律是價值理論的重要內容。
目錄
一、價值率與價值增長率
任何生產系統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價值(勞動價值或使用價值)的輸入輸出系統,其中價值的輸入過程可以看作是價值的消費過程或投入過程,價值的輸出過程可以看作是價值的生產過程或產出過程。一個生產系統的價值增長速度可用價值率來衡量。
價值率:生產系統在單位時間內產出價值量與投入價值量之比值稱為價值率,用P來表示,即
P=Qo/(Qi×T) (1-17)
式中,Qo為產出價值量,Qi為投入價值量。
價值增長率:生產系統在單位時間內價值增量與投入價值量之比值稱為價值增長率,用Z來表示,即
Z=(Qo-Qi)/(Qi×T) (1-18)
由此可得,價值率與價值增長率之間的關係:
P=Z+1 (1-19)
顯然,對於經濟領域,價值率就是利潤率。
二、最大價值率法則
根據耗散結構理論,任何耗散結構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有序化規模,具體表現為最大限度地增長自己所擁有的價值量,當耗散結構或擴展耗散結構所擁有的價值量一定時,它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價值率或價值增長率,由此可得
最大價值率法則:當擁有的價值量一定時,任何耗散結構和擴展耗散結構都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價值率。
最大價值增長率法則:當擁有的價值量一定時,任何耗散結構和擴展耗散結構都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價值增長率。
三、價值率與價值增長率的平均化趨勢
社會可以看作是由若干政治、經濟和文化功能的生產系統所組成,對於確定的社會區域,必定存在著一個社會平均的價值率,其大小由下式來決定
Pso=Σ(Psi×Qi)/ΣQi (1-20)
式中,Psi為第i個生產系統的生產價值率,Qi為第i個生產系統的價值投入量。
當Psi>Pso時,社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價值資源(勞動力或生產資料)投入該生產系統,從而不斷擴大該生產系統的生產規模,但是,在“使用價值的邊際效用規律”作用下,該生產系統的生產價值率將會逐漸下降,直至Psi=Pso;當Psi<Pso時,該生產系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價值資源流入社會的其它生產系統,從而不斷縮小該生產系統的生產規模,在“使用價值的邊際效用規律”作用下,該生產系統的生產價值率將會逐漸上升,直至Psi=Pso。
由此可以得出三個重要結論:
價值資源的流向性法則:價值資源的流動方向是以社會平均價值率為基礎的,凡價值率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生產系統將會不斷吸引社會的價值資源,凡價值率小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生產系統將會不斷排斥社會的價值資源。
價值率的平均化趨勢:社會的各個生產系統的價值率存在一個不斷趨近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趨勢。
價值增長率的平均化趨勢:社會的各個生產系統的價值增長率存在一個不斷趨近於社會平均價值增長率的趨勢。
如果價值率的平均化趨勢沒有任何干擾和阻力,那麼社會的各個生產系統的價值率最終都將趨於完全相等。然而,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這是因為任何生產系統的價值率要受到多種擾動因素的影響而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波動,從而使生產系統的價值率又存在一個不斷偏離於社會平均價值率的趨勢。
四、利潤率和時間特性率
價值率反映了生產系統價值增值的速度特性,對於不同的生產系統,價值率或價值增長率可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利潤率。
利潤率:就是指經濟系統的價值增長率。
經濟系統所投入和產出的價值通常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價值,還有許多非經濟方面的價值,如社會秩序、精神文化、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精神素質等。當經濟系統只考慮經濟方面的價值投入產出情況時,或者看作是孤立的經濟系統時,其價值增長率就近似為利潤率。不過,完全孤立的經濟系統是不存在的,任何經濟系統都或多或少地與其他非經濟系統相聯繫,併產生一定的價值增長率,其利潤率總是或多或少地偏離其實際價值率。如果社會是一個純經濟性系統,這時價值增長率的平均化趨勢就變換為:
利潤率的平均化趨勢:社會的各個經濟系統的利潤率存在一個不斷趨近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趨勢。
(二)時間特性率。
價值增長率的平均化趨勢可產生一種特殊的虛擬效應,即時間相對地成了一種特殊的“生產系統”,誰擁有了它,就等於擁有了一種價值增值的驅動力,誰的財富就會自發地產生增值。這種特殊的虛擬效應就是時間特性率。
時間特性率:就是指社會財富隨時間的增長而自發增值的速率。
時間特性率是社會所有勞動者對於價值增值所產生的平均推力形成的一種相對的、虛擬的社會效應。
五、一般社會事物價值率的變化規律
綜上所述,人類主體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本質力,總是優先發展價值率最大的事物,這樣,事物的價值率在根本上決定著該事物的變動方向和基本命運,因此許多社會事物的運動與變化可以集中體現為價值率的變化,許多社會現象的產生與發展最終都可以從社會事物的價值率變化中找出內在根源。
任何社會事物由於其內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作用,都有一個形成、發展、衰退和滅亡的過程。從價值論的角度來考察,可以發現,社會事物的形成、發展、衰退和滅亡過程在本質上就是其價值率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過程雖然錯綜複雜,但也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規律。
一般社會事物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可分為七個基本階段:
(1)培育階段(0~a)。社會事物從外界所接受的物質和能量要大於向外界釋放出的物質和能量,以構築自身機體組織的物質基礎。此時它只能把外界所注入的價值等量地轉換成自己所需要的價值,並不能使之產生增值。在這一階段它只能被動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沒有生產信息的能力,其價值率初始值為1。但是,隨著培育階段的發展,信息積累到一定水平,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或者自組織功能開始形成),各種生產要素之間開始產生相干效應,價值率逐漸提高。不過,這時的信息積累非常微弱,價值率的提高也非常緩慢。此時社會事物的生存能力主要依靠外部力量來維持,隨時有夭折的可能。
(2)加速發展階段(a~b)。由於社會事物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自身生產的新信息越來越多,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相干效應,其價值率迅速增大,並趨近於社會平均價值率。
(3)減速發展階段(b~c)。由於社會事物內部要素受到自身結構功能上的局限或壽命的局限,外部要素受時空上的局限,它對於新信息的生產速度減緩下來,但總的信息量仍在不斷增加,其價值率將超過社會平均價值率,並趨近於最大值。
(4)轉型發展階段(c~d)。由於社會事物內部的信息生產已基本停止而社會事物的存在規模仍然在不斷擴大,其價值率在“邊際效用規律”的作用下逐漸下降。
(5)過渡階段(d~e)。社會事物與社會有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對內部要素進行適當調整,社會也會不斷地對其外部因素進行適當調整,使社會事物的價值率逐漸趨近於社會平均價值率。
(6)平穩階段(e~f)。社會事物與社會的相互適應過程已經基本完成,社會事物的價值率相對穩定地處於社會平均價值率之水平,且其存在規模也相對穩定下來。
(7)衰亡階段(f~∞)。社會事物的內部要素不斷趨於老化而喪失原有的信息,或者外部環境出現明顯的惡化,其價值率開始低於社會平均價值率,並向更小的方向發展,其存在規模不斷縮小,當小到某一臨界值時就走向滅亡。
社會事物價值率的這種變化規律是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實際上,社會事物的變化方式是千差萬別的:有些社會事物除了平穩階段的持續時間很長以外,其餘階段的持續時間都很短;有些社會事物幾乎沒有發育階段;有些社會事物幾乎沒有波動階段;有些社會事物幾乎沒有平穩階段;有些社會事物還在處於平穩階段時就迅速消亡了;有些社會事物在平穩階段后又會因某些內部因素或外部條件的劇烈變化而開始新的周期性運動。
這裡所說的社會事物是指所有耗散結構和擴展耗散結構,既可以是個人、集體或社會,也可以是某一產品、環境、物質系統或精神系統。
六、典型事物的價值分類
(一)人生意義的價值分類。
人的生命過程也存在一個價值率的問題,人生價值率等於人在單位時間內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與他所消費的社會財富之比值,反映了這個人對於社會的意義。
根據人生價值率的不同取值,可以描述人在整個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當人生價值率遠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時,屬於偉大的人生;當人生價值率只是一般性大於社會平均價值率時,屬於優秀的人生;當人生價值率小於或等於社會平均價值率但大於1時,屬於平凡的人生;當人生價值率小於1但大於0時,屬於庸俗的人生;當人生價值率小於0時,屬於卑鄙的人生;當人生價值率遠小於0時,屬於罪惡的人生。
人生價值率的計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僅要考慮人生過程中所貢獻與索取的一般性財富,還要考慮政治與文化、倫理與道德等方面的因素,還要考慮先天性條件與後天性機遇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並不是個人的政治地位越高,其人生價值率就越高;並不是個人的成就越大,其人生價值率就越高。例如,殘疾人雖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頑強拚搏,賺取個人生活資料,只能勉強維持個人的基本生存,不能為社會作出額外的貢獻,但對他們所計算出的人生價值率可能很高。又例如,一些有較高成就的人雖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較大,但他們得到了國家或他人更多的幫助,受更高程度的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有較好的先天性條件和後天性機遇,由此所計算出的人生價值率可能並不高。
同理,根據價值率的不同取值,一個政黨、社會機構、社會團體等集體可分為偉大的集體、傑出的集體、平凡的集體、庸俗的集體、卑鄙的集體、罪惡的集體六大類型。
(二)思想的價值分類。
人的思想價值率等於這一思想的運用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與形成、維持、發展和運用這一思想所消費的價值之比值。根據價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思想可分為崇高的思想、先進的思想、平凡的思想、庸俗的思想、可恥的思想、反動的思想六大類型。
(三)行為的價值分類。
人的行為價值率等於這一行為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與形成、維持、發展和運用這一行為所消費的價值之比值。根據價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的行為可分為至善的行為、善的行為、平凡的行為、庸俗的行為、可恥的行為、罪惡的行為六大類型。
(四)產品的價值分類。
一般產品的價值率等於該產品所具有的使用價值與得到(或生產)它所耗費的價值量及時間之比值。根據價值率的不同取值,產品可分為急需品、必需品、必要品、多餘品、有害品和劇毒品六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