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演生
作家
程演生(1888年—1955年),譜名存材,字源銓,又字總特,別號天柱外史、寂寞程生。石牌平山程家大屋(今石牌鎮牛行村)人。生於宣統初年,肄業於安徽高等學堂,后留學英、法、日等國,獲法國考古研究院博士,並任該院研究員。
回國后,先後在杭州華嚴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安徽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在北大任教期間,參加新文化運動,與沈尹默、陳獨秀、王星拱等共同組織大學俱樂部,還參與編輯《新青年》雜誌。“五四”運動中,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高一涵、王星拱等散發陳獨秀、李大釗印製的《北京市民宣言》,斥責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北伐后,程出任外交部特派員,赴法國、土耳其、阿富汗、等國考察教育、政治、經濟。
1955年春在上海病逝,終年67歲。
肄業於安徽高等學堂,后留學英、法、日等國,獲法國考古研究院博士,並任該院研究員。
歸國后歷任杭州華嚴大學文學主任、北京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安徽省第一師範學校校長。
1932年4月接任安徽大學校長,並親自撰寫校歌歌詞。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出任安徽學院院長。
民國36年辭職至上海,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在北大任教期間,參加新文化運動,與沈尹默、陳獨秀、王星拱等共同組織大學俱樂部,還參與編輯《新青年》雜誌。
五四運動中,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高一涵、王星拱等散發陳獨秀、李大釗印製的《北京市民宣言》,斥責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
北伐后,出任外交部特派員,赴法國、土耳其、阿富汗、比利時等國考察教育、政治、經濟。在法國巴黎圖書館看見北京《圓明園圖》80幅,多方與該館協商,最終得以將圖全部拍照帶回國內,為後人探知圓明園原貌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926年北京大學出版其所編輯的《太平天國史料》(第一集),輯錄法國所藏太平天國印書等資料,使中國學人首次獲見太平天國印書樣式,是民國早期太平天國研究者的重要資料。
1932年廣搜鄉邦文獻,與館長江彤候編印《安徽叢書》6期,計71種著作,使明清以來新安學派的著作得以流傳。
抗戰爆發,程演生身陷孤島,蟄居租界,與李季、王獨清共同編纂《中國內亂外患歷史叢書》(后改名《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出版發行。
1955年春在上海病逝,終年67歲。
《圓明園圖考》 | 《安徽清代文字獄備錄》 | 《天啟黃山大獄記》 | 《安徽叢書》 |
《安徽藝術志補》 | 《中國清代外交史料叢書》 | 《西泠異簡記》 | 《東行三錄》 |
《明武宗外記》 |
《國劇概論》 | 《皖優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