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鎮

湖南省洞口縣下轄鎮

石江鎮是湖南省洞口縣的一個下轄鎮,鎮東峭石壁立,江水石下東流,故名石下江,簡稱石江。位於洞口縣的東大門,與隆回縣接壤,黃泥江、平溪江彙集於此,懷邵衡鐵路、上瑞高速、320國道貫穿全境,石黃線、石水線、茶青公路等縣際公路縱橫交錯,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行政區劃


石江鎮位於湖南洞口縣東部,轄30個村,3個居委會,721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小組,23312戶。截至2009年年底,全鎮總人口86814人,其中農業人口75014人,城鎮人口11800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有17560人,佔總人口的21%。全鎮總面積146.78平方公里,城鎮建設面積約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257畝,其中水田39965畝。
湖南地區鄉鎮及行政村調整后最新行政村名列
序號村名組數戶數人口數黨員數耕地面積(畝)備註:原村名片區
1常樂村225401729701984大山、新塘、常樂石塘片
2三合村39105438071103171任家、岩泉、寨上石塘片
3黃龍寨村297202575992923(不變)石塘片
4合山村306982467763167(不變)石塘片
5梓木村3198732161053824碎口、大龍大沖片
6紅旗村34115137331642719合山、黃仙大沖片
7金龍村3088031161143248(不變)青龍大沖片
8崑崙村175081804651655(不變)大沖片
9白山村2675427241112577可風、嚴塘大塘片
10大塘村29105436041183599中山、石田大塘片
11馬口村3892631751283898黃井、上台大塘片
12雙河村3510303758984538大塘、雷雨大塘片
13同慶村37113239501304746(不變)紅旗片
14和平村35107936051093568黃市、高家紅旗片
15波井村2590528691202253文家、德州紅旗片
16聯合村2881231391102955熬卜、歇涼界紅旗片
17雙玉村226222277762345萬秀、合里、馬口江潭片
18陳家村154391600371581巨頭、栗家江潭片
19賢竹村194991790521842(不變)江潭片
20石塘村185281802582019(不變)江潭片
21大沖村174501728421891老宇、慶節、同樂拱橋片
22干木村1968521011041998(不變)拱橋片
23川石村166011798691492(不變)拱橋片
24江潭村2477326441063017(不變)拱橋片
25滿竹村204841641372143(不變)拱橋片
26拱橋村195642238742467樹林、鳧塘聯合片
27樓場村165011598401798聯合、白果聯合片
28江洲村205271724551769雙江、白玉聯合片
29金塘村184801769701743(不變)聯合片
30白羊村164691775421945(不變)聯合片
31振興社區93414742675(不變)城鎮片
32土拱橋社區101470280528(不變)城鎮片
33七姓塘社區13120026526883七姓塘、農蔬城鎮片

地理環境


石江衛星地圖
石江衛星地圖
石江鎮與隆回縣接壤,資水穿境而過,南北群山起伏,鎮內最高處芭葉寨山海拔545米,最低處樹林平溪江河谷海拔260米,平均海拔300米。年均氣溫16.6℃。境內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極為濃厚,曾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鄉鎮,省群眾文化百強鎮,百姓安居樂業。320國道貫穿全境,上瑞高速公路邵懷段從石江南部邊緣穿過,懷邵衡鐵路也決定在這裡建貨運站,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道路交通及通訊設備都很暢通。

自然資源


產品以沫煤、塊煤為主。石江有年發量4000千瓦的團結壩電站,小型水庫17座,大小山塘870口,總儲水量380萬立方米,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灌溉面積22017畝。

經濟


石江鎮物產豐富,盛產水稻,雜交玉米,柑桔,生豬等農副產品,地下資源極為豐富,蘊藏煤、鐵、銅、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儲量居邵陽市之最,有邵陽煤鄉之稱。市石下江煤礦在腹地,產品以木煤,塊煤為主。石江屬洞口縣老工業基地,有著得天獨厚為工業發展優勢,現擁有民營企業14家,石江有年發量4000千瓦的團結壩電站,小型水庫3座,大小山塘1910口,總儲水量381立方米,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灌溉面積12017畝。石江擁有城鎮人口11696人,城鎮建設面積約4平方公里,文化體育設施不斷完善。
石江鎮是為洞口縣老工業基地,區位優勢明顯。804工業園區座落該鎮,園區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齊全,石田工業園規劃建設中。地下資源豐富,蘊藏煤、鐵、銅、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交通便利。滬昆高速、320國道、懷邵衡鐵路貫穿全境,石黃路、石水路、茶青路等縣際公路縱橫交錯,村通組公路已經全面完成硬化。
石江804工業園(原航天804廠)
石江804工業園(原航天804廠)
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6.2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億元,年均增長11.2%,預計2016可達40.5億元,全鎮財政收入由2012年的172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300萬元,年均增長10.2%。共投入資金7.5億元,先後實施了婁邵盆地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石漠化治理、團結壩泵站改造等大型涉農項目8個;引進橘城駕校訓練場地建設、洞口縣衡邵工業燃氣公司等重點企業共15家。
804工業園:804廠電子工業園建設項目,原航天工業部八0四廠,地處洞口縣石江鎮,與石江城區直線距離2.5公里,公路3公里。佔地面積2006畝(1.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446畝(1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60畝(0.35平方公里)。通電、通水、通路,擬利用原八0四廠閑置的廠房和辦公樓房等現有資產對外出租或出售,建設電子工業園,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

文化


地方特產

血粑(豬血丸子)是邵陽地區獨有的特產,主要原料是豬血,豆腐,豬肉,另外還要放些調味料鹽,辣椒,桔子皮,花椒等,調味料依個人習慣愛好不受限制。豬肉剁碎,豆腐搗碎,加入豬血調料絞勻,捏成拳頭大小一個,放入炕篩(一種竹器,專門用來熏制臘菜的),炕篩底部鋪青樅葉。捏好之後掛在灶的上方,柴火熏制,熏十天左右只有原來一半大小的時候就成了。食用方法:將血粑洗凈,放入鍋中,加水至剛好淹過血粑,猛火燒開,慢火保持水開的狀態煮20-30分鐘,取出,切3-5MM厚片,就可以食用了。也可以炒食,香辣可口,非常美味。同樣熏制的還有鴨肉,豬雜等。
糍粑,臘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時候,幾家甚至十幾家人就可以一起做糍粑,很熱鬧的,準備器材:石碓,粑錘(木頭做的,T字形)兩個,八仙桌兩張(鋪油紙)。材料:糯米5-10斤,雞蛋3個。糯米蒸熟,放入石碓,兩個勞動力用粑錘研一會,飯微粘,兩個人就開始用粑錘輪流砸,俗稱“沖糍粑”,待飯完全成團,就用濕毛巾兜出來放到鋪好油紙抹上熟蛋黃的八仙桌上,捏成直徑30MM左右的團,均勻的擺在一張桌上,然後用另一張桌翻過來,壓在上面,眾人用力往下壓,壓好后就變成直徑70MM左右的餅狀了,糍粑就成了。
袁氏保暖鞋
袁氏保暖鞋
毛線鞋的手工保暖鞋(袁氏保暖鞋),主要材料是海綿、毛線(有很多種毛線)、EVA鞋底(有增高的,有普通的)。這種鞋冬季穿著不用烤火,腳也不會冷,透氣性能良好,腳不會覺得悶,外形美觀大方。但是,這種鞋怕濕,弄濕了也不能像普通鞋放爐子旁熏干(高溫下容易變形,燒壞)。石江還有一個有特色的就是櫞(音元)盆,或稱火桶,是每家必有的傢具。就是1.2或1.5米長寬的方木桶,無底,有邊緣。底層是一個目字形的架子,中間放火盆,第二層是木柵狀的架子,有的還加層竹架,腳就踩在上面,最上面就是邊緣,邊緣往外150MM,用來坐的,上面還要蓋一張特製的棉被,俗稱“罩腳被”。火盆是生的碳火,用熱灰蓋住,涼了就把灰撥開點。人少時可以坐下去,人多時可以在外面加凳子,可以坐十幾個人。到了冬天,農閑的時候,就圍在裡面聊天,嗑瓜子,看電視,打牌,氣氛很好。
在以前蒸甜酒,烤燒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旅遊


石江鎮旅遊資源豐富,有平溪河邊威武的將軍石,還有宗祠文化全國聞名。全鎮目前有文物保護單位8處,其中楊氏宗祠、王氏宗祠、譚氏宗祠、鍾元帥廟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江鎮的地名由此圖片上的將軍石而得名。
石江鎮的地名由此圖片上的將軍石而得名。
1,石江鎮鎮東,平溪河邊峭石壁立,矗立著的奇石似一位威猛的將軍,鎮守著洞口的地戶大門,並保護著當地的百姓,繁衍生息,安康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石江鎮的地名,是因此處將軍石的緣故而得名,因水石下東流,故名石下江,簡稱石江。
2、武安宮:又名關帝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江鎮老街區,創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系古代祭祀三國名將關羽之場所。該宮座南朝北,磚木結構,通面闊22米,通進深55米,總佔地面積1300平方米,宮前後三進正房和兩側廂房組成一個四合院,前棟為牌樓和戲台,正面三開大門,正中大門上方有“氣壯山河”石刻大字。1935年12月19日紅六軍團直十七師經南嶽廟到達石下江,肖克指揮部設在地主周光風家,十七師師長吳正卿帶領數百紅軍駐紮武安宮,他們在此打富濟貧,發動工農鬧革命的活動,當地群眾有口皆碑。武安宮即是一處風格獨特的古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是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該宮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於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圖書閱覽室,紅軍革命文物展覽室和老年文化活動中心。
3、洞天宮:又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江鎮老街,與武安宮後殿僅一牆之隔,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安宮之保護範圍,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民國九年復修,系洞口人民為紀念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該宮主體建築為木結構,由大門、戲台、正殿和西側廂房組成一個完整的四合院,總佔地面積為644.6平方米。
石江鎮金塘楊氏宗祠
石江鎮金塘楊氏宗祠
4、楊氏宗祠: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始建於宣統二年(1910年),位於石江鎮金塘村。1985年批准公布為洞口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為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獲批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極富民族傳統特色。為全縣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座西南朝東北,佔地面積2616平方米,系磚木結構四合院,前後三進,依次為戲樓、正殿和後殿,左右為廂房。中牌樓為四柱三門五樓,戲樓重檐歇山頂正殿,後殿及廂房均為硬山頂馬頭牆,祠內柱礎石雕,梁枋木刻牌泥塑。尤為可觀的為前門排頭的泥塑雕刻,戲樓及樓頂,台柱的公母大獅子,中牌的公母小獅子、小猴子及木窗花紋雕刻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相當高的科學、藝術價值。為將楊氏宗祠藝術觀賞性推向社會,1999年中央6台曾在祠內拍攝電影《粉墨人家》。
5、王元帥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建於明代,位於石江鎮江潭村,有“湖南第一望”之美稱。
石江鎮 樅楊樹 千年古樹 德洲村千年古樹
石江鎮 樅楊樹 千年古樹 德洲村千年古樹
6、德洲村千年重陽木:德洲村千年古樹樅楊樹,死一年活一年,反反覆復,一年又一年,走走停停,曾為多少人歇涼。指明方向,幾經滄桑,依然風光,依然春光。可謂德洲村重要標誌,鎮村之寶。
石江鎮 德洲村 樅楊樹 千年古樹
石江鎮 德洲村 樅楊樹 千年古樹
傳說於宋代就有樅楊樹,又名重陽樹。

社會


工作會議

會議上鎮長王立平同志做了經濟工作報告:對石江鎮2012年的經濟工作做了總體回顧,對石江鎮2013年的經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政協聯工委主任關輝彪作計劃生育工作報告:對石江鎮計生工作的不足做了分析,並對石江鎮2013年的計生工作提出建設性的建議。黨委書記尹小龍同志對前面3位同志的報告再做強調,針對如何落實以上三項工作提出意見,並對幹部作風整治工作做了安排。最後對2012年度為石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教育

石江鎮共有1所高中洞口二中,5所初中石江鎮中學、樹林中學、干木中學、江潭中學、青龍中學,及20所小學鎮中心小學、樹林小學、聯合小學……另有成人橘城駕校石江分校,及一些技能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