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桂珍

宋氏三姐妹的母親

倪桂珍(1869年—1931年7月23日),浙江餘姚人。父親倪韞山也是牧師,母親姓徐,是中國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倪桂珍17歲畢業於上海裨文女中(今上海市黃浦學校),擅長數學,喜愛彈鋼琴,曾留校任教員。

1887年與宋嘉樹結婚,先後生育6個子女: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

1931年7月23日在青島逝世。宋慶齡從德國經蘇聯回國參加葬禮。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869年生於浙江省餘姚市倪家堰。其父倪蘊山,是基督教的一名牧師。母親是中國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徐家世代為官,官稱“文定公”,居住在現上海西南部的徐家匯,據說,“徐家匯就是以這個家庭命名,從字義上解釋即‘徐家中心’”。
徐家匯後來划入法租界,教會的活動受到了租界當局的保護,由於這種歷史與宗教的淵源,徐氏家族一直在租界範圍有威望和影響。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的年代,倪桂珍因裹腳反應大,發高燒,父母不忍心看著小女兒再受折磨而終止了這種摧殘肢體的酷刑,由此她便有了那個時代的女孩子中非常罕見的天足。
倪蘊山受西方影響,思想開明,所以倪家的孩子不分男女都給受教育,他把自己子女都送入教會學校讀書,不包辦子女婚姻。倪桂珍幼年時在川沙讀私塾,后隨父去上海,就讀於西門外白雲觀美國教會學校——稗文女子中學。該校的辦校目的是“傳播福音,開闢門路”,以宗教課為主,所以倪桂珍成了一名虔誠的耶穌教信徒。她的父母卻是虔誠的基督徒,使她得以在較為開明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倪桂珍本人也是個奇特的女子,天資聰慧,5歲時便跟著家庭教師學寫字,8歲入上海婦女聯合救濟會創辦的布里奇曼女子學校讀書,14歲因成績優異被送進上海西門的佩文女子中學,17歲畢業。她數學成績很好,還彈得一手好鋼琴。

宋家王朝

倪桂珍是清末民國之初餘姚縣最傑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賢妻良母。生有6個子女: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其丈夫宋嘉樹,原名韓教准,海南文昌人,從小過繼給舅父改姓宋,女婿孫中山、蔣介石和孔祥熙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俗話說,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民國時期的“宋家王朝”奠基人宋耀如對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奉獻,造就“一代王朝”的成就,皆離不開他的愛妻倪桂珍的支持。在六十二年的風雲歲月里,她的一生,早期經歷了清未封建社會大廈折傾,在上輩影響下自小便接受洗禮,成為一名基督教教徒;中期冒著生命危險參加了推翻清朝兩千多年的統治鬥爭,成為一位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女傑;後期在民國創立時期,寄厚望於子女們在中華大地上建立一個沒有皇帝的民主國家。

世家才女

她的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上與幾個著名的歷史人物緊緊聯繫在一起。她是孫中山的岳母、宋慶齡的母親;蔣介石的丈母娘,徐光啟的第十七代孫女。倪桂珍的母親倪徐氏,是我國最早皈依基督教的明朝大學士、《農政全書》的編著者、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第十七代後裔,史稱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而父輩倪氏一族,亦為餘姚士大夫望屬,其祖先很早從安徽,遷居到浙江餘姚縣定居,形成倪家堰村落。倪家有一部分人繼承了祖上信奉天主教的傳統,幾乎每一代都有男人當了傳教士,另一部分則改信基督教。同時,餘姚地處浙東沿海,宗教影響滲透較早.
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餘姚縣城區北城有不少天主教教徒,咸豐九年(1895)英國傳教士岳斐和美國傳教士藺顯理在城區傳授基督教。倪家堰位於北城,她的父親倪蘊山,深受家屬影響從小在家庭虔誠信教,在城區傳教士的影響和他信教母親支持下,在青年時代赴上海任牧師,先後生下三女一子,倪桂清、倪桂珍、倪桂殊和倪錫慶。她在家中排行老二,4歲開始跟老師練習寫字,爾後進私塾,8歲念小學,14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薦升入上海斜橋白雲觀美國教會所辦的培文女子高等中學,17歲畢業那年加入耶蘇教,因而結識教士宋嘉樹。她從小擅長數學,喜愛彈鋼琴,懂英文,后曾在教會辦的培文女校任教員。從小在母親的庇護下,膽大過人,處事不變,據倪家後人說:一次與其妹妹桂殊,在上海斜橋邊玩耍,路遇牽狼狗帶惡仆的小混混欲行非禮,厲聲相對,相持間直到校警趕來,小混混才不得不趕緊溜走。同時,由於她的父母親確曾鼓勵和幫助她受到比同時代大多數婦女要來得多的教育原因,有自己主見,從小就敢作敢為,大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在當時盛行女子從小纏足的舊風俗時代,沒有纏足,人稱“大腳”,也因家庭由於信仰基督教有關,在她1931年逝世后,宋家為她寫的生平事略中說,“宋家幾代以來都使婦女享有相當平等的地位並且都不纏足。”

救國救民

倪桂珍是參與辛亥革命勝利的功臣之一,1887年仲夏,十八歲的她與1876年剛從國外回來的二十一歲的宋嘉樹,在上海三馬路與泥橋之間的監理會新教堂舉行了婚禮,對當時餘姚家鄉盛行正統的中國婚俗來說,是一大挑戰,是一個超時代習慣的新式婚禮,倪桂珍的結婚消息傳到餘姚,閉塞的鄉人認為倪桂珍的結婚不是“大紅花轎抬去的”,也沒有三姑六婆的媒人撮合的禮俗程序,都感到不解和迷惘。而她從此,夫唱婦隨,興辦實業,卻演繹了一段中國近代商貿與政治結合的傳奇。
婚後不久,倪桂珍回到餘姚老家,偕同夫君,拜會了同鄉的族鄰。后與丈夫離開上海,赴崑山佈道,在崑山一隅,她協同丈夫一邊佈道,一邊經商,因佈道團團長林樂知的處處刁難,又因群眾不信洋教,教堂、學校屢建屢毀,兩年後重回到上海,次年舉家遷往川沙,賃屋在“內史第”,開始進行獨立傳教,深入社會,體察民情,先後在嘉定、太倉、上海多處建立學校、孩童樂園、施醫診所、創辦工廠、從事教育和實業工作。組建了第一所中國基督教青年會,成為第一個代辦外國煙草、紡織、麵粉機械的商人。
1904年全家又遷回上海江灣,又開辦了阜豐麵粉公司、華美印書館(后成為“商務印書館”),倪桂珍從中協助,當好內助主角。
倪桂珍與宋嘉樹從民族主義立場出發,嚮往祖國的獨立富強,在佈道外,積極參與反清鬥爭建立民主政權活動,成為鬥爭活動的重要成員。先後在上海,秘密印刷大量宣傳民主革命的“非法”讀物,包括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多次受到清政府的通緝、暗殺。由於佈道聯繫了一大批信教信徒,有廣泛的社交和有口皆碑的好聲譽,才處時時絕處逢生。1894年孫中山偕陸皓東北上上書李鴻章,途經上海就住在她家裡,從此宋家成了孫中山和革命者的避風港、聯絡點。她與丈夫一起冒著傾家蕩產、滿門抄斬的危險,在她的家裡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民主主義的組織“興中會”,建立同盟會聯絡總部,宋嘉樹擔任總司庫,負責經濟方面工作,她成為堅定的支持者,曾無數秘密救援孫中山及黃炎培等革命黨人去日本,在經濟上不惜傾囊相助,抵押工廠、書館,支持丈夫到美國向華僑募捐,資助一次次的武裝起義,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了下了汗馬功勞。
1912年元旦,后成為倪桂珍第二個女兒宋慶齡丈夫的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其夫宋嘉樹負責籌建銀行,並任全國鐵路督辦司庫后,她在家打理宋家與社會各界聯繫的一切事務。1913年袁世凱篡權,全家流亡日本,直至1915年回到上海帶鉤橋。
埃爾默·特·克拉克著的《中國的蔣家》英文版一書中說:她不但心腸好,而且“很嚴格,個性很強”,在許多事情上“要男人聽她的”。她被形容為“虔誠地信守十戒,省吃儉用,[對子女]採用斯巴達人的訓練方法,還要進行禮貌規矩的訓練。”還致力於慈善事業。”概括起來,她是一個“嚴格的、品德好的、自奉儉樸而又不屈不撓的模範妻子。她與丈夫志同道合,把西方的民主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思想與基督教義融為一體,成為我國近代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對知識分子。

子女從政

“名門閨秀”倪桂珍的相貌和氣質遺傳給了她的三個女兒和三個兒子,特別是“三姊妹”繼承了母親的美貌,也承享了父親的財富。在家庭她一直寄予他們的子女,希望他們能喚醒國人,立志成為林肯、華盛頓式的人物。當時,為三個女兒取名都帶有“琳”,有崇敬林肯之意。如大女兒“靄齡”原名為“愛琳”,宋氏夫婦結識孫中山(孫文)后,所生兒子也要象孫文一樣,故取名“子文”。為從小培養子女為國服務,作為家庭內當家,經常從美國購買大量的幼兒讀物,進行民主的啟蒙教育,帶領兒女合編《上海兒童報》,認真督促子女學好中文、英文,包括會話、演講、打字、寫毛筆字、油畫、彈鋼琴等。對兒女的學習成長,她從不溺愛,早早將子女送入寄宿學校,從小培養集體生活訓練,後來都送美國求學,她的三個女兒都畢業於威斯里安女子學校。
倪桂珍和三個女兒
倪桂珍和三個女兒
在教育子女中,她崇尚林肯的“民有、民享、民治”,把基督教義主張的受苦、忍讓、寬容、博愛融納之中,也在對待子女婚姻、支持子女從政,也是堅持博愛包容之心。特別是在對待女兒宋慶齡、宋美齡婚事上,更為突出。當時宋慶齡婚事,丈夫宋嘉樹還在人世,1915年6月,宋慶齡特地為自己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同意,作為母親是善良的,她淚眼婆娑地勸導宋慶齡說:孫已有妻室,兒子孫科比她還大,兩人年紀相差懸殊。后在女兒離家出走後,立即與丈夫搭船追至日本攔阻,然生米已成熟飯。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孫宋婚姻也許大逆不道,但宋家和孫中山的革命夥伴終究還是諒解了他們,1918年丈夫宋嘉樹積勞成疾患胃病逝世。而蔣與宋的結合,是在她丈夫已去世九年後的1927年,在宋美齡的婚姻上,倪桂珍給予堅持,當蔣介石去日本探視她,並正式提出求婚時候,她說我的女婿必須是一個基督徒,基於這個承諾,蔣介石在婚後,成為一個基督徒,而在蔣介石政府裡頭,乃至以後宋美齡生活圈子裡,到處是和基督教有關的一群人,基督教不僅深深制約著蔣介石和宋美齡,也深刻地影響著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並且在早期國民黨政權的政治運作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倪桂珍不僅是位良母,更是位通情達理的賢妻。
1982年《報刊文摘》中說:“宋慶齡發現她母親照片,照片背後寫有倪桂珍,浙江餘姚人字樣”。在《蔣介石家事、家信》《宋慶齡傳》《宋家王朝》《宋氏家族第一人》等書上和記載,或是1993年南京煦園的“孫中山和宋慶齡事迹展覽”中均說到:“宋慶齡的父親是韓教准,海南文昌人,過繼給舅父改姓宋,名嘉樹,字耀如,娶餘姚姑娘倪桂珍為妻”。
倪桂珍生於1869年,與宋嘉樹所生的三男三女都是出類撥萃人物。民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蔣、宋、孔都是她的兒子或女兒、女婿。
1931年在青島避暑時突然瘁死,終年六十二歲,遺體安放在上海萬國公蔣宋孔陳墓。

個人生活


聯姻情況

早年在美國鼓動宋嘉樹逃離茶店自奔遠大前程的那兩個留學生牛尚周、溫秉忠,回國後分別娶了倪家的大小姐倪桂清、二小姐倪桂姝為妻。他們與宋嘉樹在上海不期而遇。望著老友孤獨苦悶的樣子,他們馬上想到了已19歲尚待字閨中的妻妹倪桂珍,便主動地承擔起月下老人的角色,為這對深受世俗偏見排斥的人走近對方積極地創造條件。
有著一雙大腳,受過西式教育,能在鋼琴上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樣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簡直是鳳毛麟角。可在那個價值觀、審美觀被嚴重扭曲的社會,這些優良素質竟成了倪三小姐尋覓佳偶時的巨大障礙。而宋嘉樹那傳教士的怪異身份,和他那不中不西的樣子,也使他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幾乎陷於絕望。不過,這一切都在一個禮拜天的教堂里徹底地改變了。
這天,出於牛尚周、溫秉忠的精心安排,宋嘉樹陪著他們來到教堂。當他一眼看到在唱詩班中高歌讚美詩的倪桂珍時,他真切地感到了上帝對他的垂愛。眼前的姑娘是這樣地樸實動人:烏黑平直的秀髮一絲不亂地向後梳著,整齊的劉海兒下是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溫柔的目光中透著智慧和虔誠。鬢角上的一小串珍珠跳動著靈性的光芒。她並不美艷,卻有著比美艷更吸引人的獨特氣質。在宋嘉樹看來,能與這樣的姑娘結為終身伴侶,是一個基督徒足以快慰平生的美事。
宋嘉樹的求婚非常順利。
1887年仲夏他們舉行了中西合璧式的婚禮。先由傳教士克拉倫斯·里德主持了一個簡樸的儀式,接下來是中國傳統的結婚宴席。恐怕所有喝了高粱喜酒的來賓都不會想到,這個婚禮上的兩位新人所組成的家庭會在此後的一個世紀中給中國的政壇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
婚後,隨夫住在崑山,成為宋嘉樹所在教會——監理會的熱心服務者。
1889年春其父倪蘊山去世,倪桂珍回川沙治喪,並繼承其父在川沙開創的耶穌教事業。
1890年宋嘉樹離開崑山,來到川沙,夫妻倆藉助川沙城南門大街“內史第”沿街3間(今川沙鎮南市街65-69號)居住,並此開設福音堂。每當禮拜天,宋氏即在城中牌樓橋鬧市處佈道演講。
作為妻子和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公,倪桂珍是非常稱職的。新婚燕爾,倪桂珍便體會到了傳教士的清貧。宋嘉樹的月薪不足15美元,寒冬來臨時,倪桂珍連一條新圍巾也捨不得買,日常的生活費用,也要靠她不斷地抽取從娘家帶來的嫁妝才能維持收支平衡。由於月薪太低不能養家糊口,宋嘉樹於1892年辭去了牧師職務,轉而從事工商業。他在川沙辦過家庭印刷所,還在家中織造毛巾,后又去上海辦印刷所和麵粉廠。
倪桂珍娘家的聲望和廣泛的社會關係,為宋嘉樹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機。在妻子這顆福星的照耀下,宋嘉樹很快時來運轉,成為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實業家。

虔誠信徒

作為基督徒,倪桂珍似乎比她的丈夫更虔誠,凡是在宗教信仰範圍內所能做到的事,她卻不遺餘力去做。在她丈夫以巨資捐助孫中山從事反清鬥爭的同時,倪桂珍也接濟窮人,並且是學校和教堂的贊助人。她的作為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朋友們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她一生篤信禱告的力量,常常一跪就是幾個小時。宋美齡曾這樣談到她的母親:
“在母親看來,禱告上帝不僅是請求他祝福她的子女;乃是等候他的旨意。對於她,宗教不是單行道。她按照他的箴言生活,公正行事,愛慈悲,謙卑地與他同行。她常向我強調這一點:我們不應當要求上帝做任何可能傷害別人的事。她的去世對於她的子女是極慘重的打擊,可是對於我的打擊也許比較更重,因為我是她最小的女兒,曾十分依靠她而不自知。(宋美齡:《祈禱的力量》,台灣《讀者文摘》,1955年第7卷第4期)

生兒育女

1889年7月15日倪桂珍在川沙市南市街的“內史第”內,為宋耀如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倪桂珍與丈夫宋耀如為她起名為宋靄齡。
1893年1月27日這一天,宋耀如夫婦的第二個女兒誕生了。宋耀如夫婦給她取名為慶齡。他們還為她起了個英文名字——羅莎蒙德,是為了紀念恩人里考德牧師的女兒,自己的知己好友羅莎蒙德·里考德。
1894年12月4日,倪桂珍為宋耀如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宋子文,宋子文是倪桂珍在上海教會醫院(同仁醫院)分娩的。倪桂珍生下兒子宋子文後不到一個星期,考慮到宋耀如正忙於工廠的籌建與進口麵粉機的安裝,她讓宋耀如把她與兒子宋子文一起接回浦東川沙家中休養。
1897年3月5日,宋耀如的第三個女兒宋美齡又在上海仁濟醫院出生了。分娩后不到一周,倪桂珍仍堅持要把三女兒宋美齡帶回浦東川沙鎮的家中坐月子。

教子成材

倪桂珍一共為宋耀如生下了三男三女,其中五個孩子是宋家居住在浦東川沙鎮“內史第”時降世的。宋家的子女個個都長得俊美壯健,天資聰明,但是興趣與性格卻各不相同。
倪桂珍視三雙兒女為掌上明珠,並從小就開始向他們傳授知識與教育其做人的道理。
1898年倪桂珍還是決定把二女兒宋慶齡與大兒子宋子文,送到宋耀如借住“內史第”的街對門秀才諸文伯辦的私塾中去讀書。
1902年初春,倪桂珍請來了川沙城西孫小橋橋家弄的秀才顧元襄(又名顧佐堯)來川沙家中設館,教授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三個孩子讀書。
三大家族同宋母合影
三大家族同宋母合影
倪桂珍支持丈夫採用西方文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但她也從不放棄用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教育孩子。
倪桂珍是一位具有剛強意志的女性,她對自己丈夫的事業竭力支持,對家庭與對孩子們有著強烈責任感。她對兒女的們關心和照顧傾注著一位母親的深深之愛,宋靄齡、宋慶齡與其弟妹們都經常說:“我們的母親,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給我們以快樂而舒適的生活。”“我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倪桂珍對6個子女都視為掌上明珠,細心照料,傳授知識。倪桂珍對子女的教育,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管教甚嚴,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倪桂珍卻常說“養不教父之過,也是母之過”,她一反“嚴父慈母”的習俗慣例,對子女始終嚴加管教,嚴禁孩子們做有失體統的事情,宋氏三姐妹始終盤著發,即是謹守母訓———女孩永不剪髮的典型例子;二是重視女孩的教育,古語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接受過西學的倪桂珍不相信封建的孔孟之道,她認為女子與男子一樣,都可以成為有作為的公民,為國家作貢獻,她與丈夫共同決定要把子女都送到美國去讀書。《宋氏家族》的作者埃米莉?哈恩說,宋夫人的“做法之所以與傳統觀念更加背道而馳,是因為她簡直像對待男孩那樣對待女孩,她們的女兒們是首先被送出國的”。有如此先進思想的父母,實在是宋氏三姐妹的造化與幸福。宋耀如夫婦的“男女平等”思想及他們對中國慈善事業的貢獻,更使他們的3個女兒感受至深。日後,性格迥異、立場不同的三姐妹皆熱心於中國的婦女運動,並程度不同地從事中國的慈善事業,不能不說受她們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賢妻良母

倪桂珍不僅是位良母,更是位通情達理的賢妻。對於丈夫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交往及他們所從事的活動,倪桂珍雖不甚了解,但她始終堅信丈夫、支持丈夫。宋耀如去世后,倪桂珍非常傷心,從此更加專心於教會工作,而很少過問別的事。
1931年夏倪桂珍在青島別墅避暑。7月23日突然傳來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倪桂珍本已患病,聞此噩耗,血壓頓時升高,倒身而亡,終年62歲。其實,宋子文未受傷,是他的秘書唐腴臚中彈身亡。倪桂珍去世后,宋慶齡、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杜月笙等參加了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