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人

東歐波羅的海東北沿岸的居民

愛沙尼亞人(Estonians),愛沙尼亞的主體民族。東歐波羅的海東北沿岸的居民。自稱“愛斯特拉塞德人”。

簡介


愛沙尼亞人 2張
愛沙尼亞人
約102萬人(1979年),其中94萬餘人分佈在愛沙尼亞共和國,其餘分佈在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省、普斯科夫省和鄂木斯克省)、拉脫維亞、喬治亞(阿布哈茲地區)、烏克蘭等地。屬歐羅巴人種波羅的海類型。使用愛沙尼亞語,分南部、北部和東北沿海三大方言,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信仰基督教路德宗,南部和島嶼地區的居民多信東正教。

歷史文化


愛沙尼亞人在較早的俄國文獻中被稱為楚德人。後來,曾接納來自南方的列托-立陶宛人,中世紀時又吸收了部分北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13世紀初,在共同抗擊德國侵略者的過程中加速了民族結合。13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中葉,愛沙尼亞人所在地區被德意志十字軍佔領。17世紀中葉起,又先後遭受瑞典和沙皇俄國的侵襲,1721年被沙俄兼并。1917年曾建立蘇維埃政權,1919年被白衛軍等顛覆。1940年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愛沙尼亞人自古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種植稞麥、燕麥、大麥、馬鈴薯等,飼養牛、豬和羊;沿海地區以捕魚為生。製革和傢具生產等手工業頗負盛名。近些年來,工農業發展迅速。主要工業部門有油頁岩的開採和加工、機器製造等;農業以生產穀物和飼料為主;畜牧業也較發達。傳統的農舍是用圓木柱架成的壁桁式建築,由住室、穀倉和貯藏室組成。婦女上身穿古羅馬式的白色短袖襯衫,下身穿寬大的黑色百褶裙,戴白布繡花帽,胸前掛滿金屬首飾,喜飾粗大的銀質項鏈。男子穿對襟黑色長大褂。民間文學豐富多彩,特別喜愛唱歌,歌詞多以勞動生產為題材,諷刺性歌謠尤為普及。
另有10多萬愛沙尼亞人散居在美國、瑞典和加拿大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