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苔的結果 展開

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五言絕句

《苔》是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詠物詩。此詩生動地表現了青苔生長的特性,詠嘆它受本性和境遇的種種限制。詩中的青苔有對於陽光的期待,也有向紅葉打聽陽光的勇氣。全詩富於情趣,饒有意蘊。

作品原文


各,隨渠暖涼。
青苔紅葉,斜陽?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苔:苔蘚。植物中較低等的類群,多生於陰暗潮濕之處。
⑵青春:指苔蘚富有生機的綠意。
⑶也:一作“亦”。

白話譯文

沒有陽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蘚卻能長出綠意,展現出美麗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國色天香的牡丹那樣靠著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開放。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袁枚歸隱十餘年後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具有明確系年的《小倉山房詩集》中被編次在《望山尚書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兩江奉賀四首》《董暢菴守硯圖》后,可知《苔》寫於這兩首詩后不久。這首《苔》是有所本事的,它是袁枚奉賀恩師尹繼善七十壽辰受乾隆賜宴擢相之作。袁枚在為尹繼善得到朝廷嘉賞而高興時,也表達了自己向恩師學習以有所成就的人生志趣,因此寫下了《苔》這首詩。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詠物詩生動地表現了青苔生長的特性,詠嘆它受本性和境遇的種種限制,表達了不能夠得到陽光照耀卻兀自執著生長的青苔表現出了同情與悲憫。從詩句中可以感受到,由於陽光的偏愛,青苔紅葉各有暖涼不同的待遇,因此才有青苔對紅葉的發問。這其實就是對陽光不能做到“普照萬物”的指責了。詩中青苔那怯怯而又執著嚮往的神情,讀之令人憫然。詩寫得富於情趣,饒有意蘊。
在這首詩中,詩人一直是一個旁觀者,在關注著青苔的生命狀態,雖然也體察青苔的心情,但是從詩歌主旨上說,則是旁觀式的、評論式的。在那個專制的封建時代,詩人筆下的青苔也有對於陽光的期待,也有向紅葉打聽陽光的勇氣,它越是執著、越是努力地綻放自己,實際上就越顯出周圍環境的罪惡。詩人在這裡表現出對生命的尊敬和敬畏。詩人對於這個自強不息的小小生命的尊敬,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了對於環境不公的譴責。

整體賞析

這首詩獨出蹊徑,不僅全神貫注地寫苔,而且把淡泊寧靜、頌強質拙的人格融入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起筆以少總多,辭約旨達,明自點出苔的生存空間、環境特徵及其蟄居一隅奮志孤進的品地。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固然是實情。但在“萬物”之外,卻還有這樣一些生命,它們無緣享有太陽的厚愛也同樣頑強地生存與發展。苔,就包容在這低賤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處陰濕,備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獨特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躍動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許萎縮,相反,愈是環境惡劣,遭際險釁,就愈益勵節亢高,顯現出一派旺盛生機。起筆兩句正是對這弱小堅毅生命的極力推重。
“苔花似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承上,藉助大幅度聯想,對苔的“青春”作形象發揮和補充,結實,峭拔,有鉤之力。詩人認為,苔花雖微小如米,無馥郁的芬香,無絢爛的色調,但作為躍動的生命,它與得天獨厚的花王一樣,從容自若,沉穩持重,競放於大自然中。儘管牡丹花色,艷冠群芬,苔的價值,鮮為人知,但由於苔的不自憐,不自棄,依其天性認真履行大地賦予的使命,執著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在自重、盡心盡意的天平上,苔與牡丹,絕無貴賤優劣之分。
作為小小的詠物詩,《苔》的藝術個性頗可嘆賞。其一是物的人格化到了無痕迹。劉熙載評價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時曾引其起句“似花還似非花”,認為“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即不離也。”(《藝概·詞曲概》)一般說來,詠物詩皆托物喻志,化景物為情思,像黑格爾所說“人把他的環境人化了(《美學》第一卷)”。在塑造自然形象時,詩人不知不覺把自己的感受、情緒、人格融入其中。《苔》正是這祥。從這小小詠物詩中,可以體會到詩人慾有補於世而不能之後,蟄居江南,以詩文自見的純古淡泊心境和不甘寂寞的隱隱苦衷。其二是理趣橫生,意蘊明徹而深邃,簡約疏朗中具有濃重的哲理意味,孕含著客觀與主觀、劣勢與優勢、表象與本質、渺小與偉大等永恆命題。詩人說:“詩有極平淡,而意味深長。”(《隨園詩話》卷八)“余嘗謂作詩之道難於作史,何也?作史之長,才、學、識而已。詩則三者宜兼而尤貴以清韻將之,所謂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也。情深而韻長。”(《錢竹初詩序》)以此論《苔》,當之不愧。
袁枚還有一首五言絕句《苔》,原文為:“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這首同題詠物詩生動地表現了青苔生長的屬性,與《苔》(白日不到處)相比,詠嘆的是苔受本性和境遇的種種限制。兩首對照,饒有意趣。

名家點評

平頂山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田瑞文《袁枚想要向誰學——小議“也學牡丹開”》:在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中,《苔》是典型的借物言志詩,它以物為描寫對象,但物的描寫並非其目的,以物寓意才是詩歌創作的動機。在這首詩中,苔花與牡丹的關係明顯是現實人事關係的暗喻,《苔》的創作一定是有現實本事映照的。……因此,在《苔》的本事關係中,其詩旨並不是為了強調詩人的失落和抗爭,而是落腳到對尹(繼善)的恭賀上。可以說,比附於本事關係,這首詩的意旨是前後圓融貫通的,“也學”二字的使用也是恰當的。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學家。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曾任多地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卜居於江寧小倉山之隨園,世稱隨園先生。交遊甚廣,以詩文名於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八十餘卷。
袁枚
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