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村

羅松村

羅松村位於阜沙鎮東北部,浮墟上北面,村民委員會駐浮港西路(又稱羅松路)。轄上一村、下一村、二村、三村等四個自然村(即頸口、澳尾、浮墟壠、羅松皮四個片區),共19個村民小組(生產隊)。

基本概況


村境東臨雞鴉水道,西隔羅松皮河(阜沙河北段),連牛角村阜東村,北隔頸口涌河與東鳳鎮吉昌村阜安圍相望,村委會距鎮政府約300米。

歷史來源


羅松村
羅松村
羅松村地質屬沙田區,是古代浮虛山海道“倒流海”的位置,海流的沖刷使浮虛山北面的山體凹進去,日積月累沖刷而堆積形成了羅松村的大北灣。浮虛山是古時大海中一座小山丘,亦是傳說中龍頭戲水之處,故羅松的大北灣部分地方稱為浮虛龍。根據“土生土長、土生萬物”之意,後來人們在字面上加上“土”字寫成浮墟壠,至今羅松村仍有一部分地域有浮墟壠一說。
直至清光緒六年,即1880年左右,三個小圍合隴成個一大圍,四維的松樹生勢蒼勁,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遂取意“四維松”,四維乃繁體羅字,於是定名曰“羅松圍”,村名因此而得。

土地耕地


全村總面積3.3平方公里,全村總耕地面積4500畝土地,迎著1992年改革發展的春風先後徵用2400畝土地發展工業,餘下2100畝耕種土地,其中魚塘改造1500畝,雜基地600畝。

人口結構


羅松村
羅松村
羅松村在2010年統計,全村有總戶數1112戶,人數4318人,其中男性2166人,女性2152人。據2005年統計,全村有66個姓氏,但仍然以梁、馮、黃、吳、何、林、陳、蘇、李、冼、周等30個姓氏為主,以漢族為主,羅松人大部分居住在羅松村內,但在1966年,民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土地變遷,將羅松原有位於港口大南尾800畝土地,變遷到現在三角鎮頭圍村,同時,開始有小量羅松人在生活工作,到1970年羅松人大規模搬遷頭圍,現在在頭圍村生活的大部人祖籍是羅松。

經濟發展


2010年底統計,轄區企業32家。其中村引進企業6家,村級公有物業5300平方,年創收近40萬。村級資產總額約1000萬,村民小組資產總額約900萬。2010年村民小組經濟總收入預計達到400萬。其中10萬元以下收入的生產小組5個;10---20萬元收入的生產小組6個;20---30萬元收入的生產小組2個;30---40萬元收入的生產小組6個。

村貌建設


全村道路約10公里,在近幾年在市公路局、體育局等幫扶單位大力支持下,到2010年底已完成約7公里5米寬的道路硬底化,在2011年計劃整治5米寬的道路硬底化3公里,目標將全村道路硬底化達到95%以上。為全村人民群眾打造一道有利於出門遠行、創業致富的道路。

經濟現況


羅松村位於阜沙鎮中心城區西面,與城區結合部相連接,北靠雞鴉水道,南靠阜東、牛角村,東與東鳳鎮吉昌村相連接。東阜公路貫通村七八村民小組,鎮的公安,交警、交管、國稅、城建、執法等行政單位座靠該地段;雞鴉水道帶來我村近3公里的河岸線,形成碼頭、工礦、金屬收購行業的蓬勃發展。2007年全村總戶數1103戶,人口4420人,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0391萬,其中工業總產值5250萬,農業總產值5141萬,人平均收入7997元,2007年村民小組總收入269萬元,全村全面實行股份分配。
村設小學一間,屬於市一級學校佔地30畝,在校學生500人,村設幼兒園一間,佔地1.5畝,托教兒童73 人。村與城區結合部地段用作鎮商住小區房地產及工業小區發展,佔地面積16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