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年

蔡長年

蔡長年(1916年4月3日-1994年2月8日),江蘇揚州人,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開展資訊理論研究的先行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從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就業於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第一區長途電話工務處,先後任技術員、工程師;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進修,並在加拿大多倫多貝爾電話公司工程部任訪問工程師;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初回到中國,在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區電信管理局工務處任處長;1949年在天津南開大學電機系任副教授;1951年晉陞為南開大學教授,兼任唐山鐵道學院教授;1955年進入北京郵電學院任教,先後擔任教授、有線電信工程系主任、副院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出版了中國國內第一本《資訊理論》專著;1981年被批准為電子學與通信學科首批博士生導師;1994年2月8日逝世於北京。

蔡長年重視資訊理論在通信中的應用研究,組織研製了中國第一代數據傳輸設備,並在語聲信源理論、語聲信號處理與識別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生平


蔡長年
蔡長年
1916年(民國五年)3月6日,蔡長年生於江蘇省揚州市,父親蔡鑫是行政機關的文牘。由於父親多病,長期失業,家庭經濟入不敷出,因此,蔡長年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貧。
1924年(民國十三年)春,蔡長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附小春季一年級。
1925年(民國十四年),因貧困輟學一年,1926年他的大哥蔡昌年有了工作,家庭經濟稍有好轉,他才繼續入五師附小三年級,其後,三易小學與初中,每次跳級一學期。
1931年(民國二十年)秋,進入省立揚州中學讀高中。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高中畢業后,因成績優秀經考試獲得天廚味精廠廠主設立的清寒子弟獎學金,加上其大哥經濟上的支持,才得以順利地在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院學習。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從交通大學畢業,就業於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第一區(湘、黔、粵、桂)長途電話工務處,先後任技術員、工程師,從事中國長途通信網的設計、安裝、運轉。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蔡長年先後在美國康納爾大學進修,在加拿大多倫多貝爾電話公司工程部任訪問工程師,參與了該公司的實際工程,使其理論水平與實際工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至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底)。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初,蔡長年回到中國,在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區(蘇、浙、皖)電信管理局工務處任處長。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美國學者仙農創立了“資訊理論”新學科,蔡長年意識到這門新學科的巨大生命力並竭力在中國國內傳播資訊理論。
1949年8月,蔡長年在天津南開大學電機系任副教授。
1951年,晉陞為教授,兼任唐山鐵道學院教授。
1952年—1955年,任天津大學電信系教授,有線電信教研室主任。
1955年,任北京郵電學院教授,並於1955年—1966年兼任有線電信工程系主任,1979年—1984年兼任副院長。
1958年,主持研製成了中國國內第一台晶體管3路載波機樣機,為中國載波機的研製、生產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1962年,與他的學生汪潤生合作出版了中國國內第一本《資訊理論》專著,很快被多所高校選為教材。
1978年,中國電子學會恢復活動,蔡長年重新籌建了資訊理論專業學會(后改稱專業分會)。
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蔡長年成為電子學與通信學科首批博士生導師。
1988年7月,中國電子學會資訊理論專業學會與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資訊理論分會共同組織了1988年北京國際資訊理論專題討論會。
1994年2月8日,逝世於北京。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成就
數據通信技術
數據通信技術
1964年,蔡長年參加並領導國家科研項目“6401”工程中的數據通信部分,研製出中國第一代1200/2400比特/秒的數據通信系統。該系統後期轉至郵電部507廠生產,為中國“東方紅”衛星及以後的衛星監測作出了貢獻。
20世紀60年代,蔡長年和他的科研室將資訊理論的理論應用於先進的數據通信技術,在建立中國現代化數據通信系統的工程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成績。
20世紀70年代,蔡長年再次組織並領導科研小組,與他人共同開發出4800比特/秒回波調製數據傳輸設備,作為傳遞地震數據的設備,交付項目委託單位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試用。上述數據通信設備,在中國國內屬首創,並接近當時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時代,由於高科技的需要,語聲處理與識別成為中國國內學者關注的熱門課題。蔡長年老當益壯,率領一批博士生、碩士生,針對語聲處理與識別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礎技術展開了攻堅。
20世紀80年代,蔡長年完成了三項科研任務:郵電部重點項目“語聲信號處理基本技術研究”;國家教委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語聲處理基本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適應濾波理論和應用”。完成論文共計25篇,並在語聲發音系統的物理模型、語聲失真測量、基音提取、語聲參量編碼、語聲綜合、語聲識別和說話人證實七個方面取得了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開發出若干計算機軟體,其中有些處於中國國內先進水平,個別與國際水平相當。另外,研製成的通用信號處理系統,其軟體優於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並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學術交流
1980年,在恢復學術活動后的首次資訊理論學術會議上,蔡長年宣讀了《三十年來的資訊理論》,系統地總結了資訊理論建立以來30年的重大進展,並指出了在中國宜於優先發展和研究的方向。這篇文章從一個側面起到重建資訊理論研究隊伍,吸引青年工作者的作用,從而使中國資訊理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時期。
• 學術論著
1962年,蔡長年等編著的《資訊理論》一書出版,這是中國關於資訊理論的第一本專著,被當時很多高等學校選作研究生教材,它也是中國信息工作者的啟蒙參考書,對中國資訊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撰有《論回波調製》、《群路語聲的量化雜訊》等論文,合著《資訊理論》、《數據傳輸原理》 。
出版時間名稱作者出版社
1962.04《資訊理論》蔡長年,汪潤生編著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1956.12《有線電信理論》(蘇)阿庫利興等著;蔡長年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05《自動電話習題》(蘇)柯普,哈切維基著;陳厚堪,蔡長年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1956年,蔡長年率先在國內開出《資訊理論》課程,他一共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15門課程,每當年輕教師開設新課有困難時,他憑著自己的堅實功底,率先講授第一遍。
蔡長年在擔任北京郵電學院有線電信工程系主任的十多年期間,他對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無一不仔細過問,修訂了電話、電報通信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重視資訊理論在通信中的應用研究,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 學科規劃
蔡長年在間接參加編製中國十二年(1956年—1967年)科學規劃時,他建議將資訊理論的研究列入規劃,並提出選題以應用為主。經蔡長年建議,在北京郵電學院建立了研究資訊理論的科研室,招收了研究生,培養了青年教師。
• 教學成果
1987年,蔡長年主編教材《數據傳輸原理》被評為郵電部優秀教材二等獎。1989年,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7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稱號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1956年開始,蔡長年曆任北京市一至五屆及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中國電子學會成立,蔡長年領導創建了中國電子學會資訊理論專業委員會,並擔任該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通信學會第一屆理事、名譽理事,中國電子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編委會委員,資訊理論分支編寫組主編,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評定委員會主任委員,《電子學報》編委會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蔡長年是中國開展資訊理論研究的先行者、長期致力於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先生重視資訊理論在通信中的應用研究,組織研製了中國第一代數據傳輸設備,並在語聲信源理論、語聲信號處理與識別等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蔡長年先生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學識和才華,無私地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給了北京郵電大學這片熱土,對這位在北郵發展史上,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評)
1987年,蔡長年在《電子學報》上發表了“論中國電信技術的發展”一文,認為它是論述中國電信最全面的珍貴資料。隨即譯為日文,並加譯者前言,發表於日本《海外電氣通信》 。 (日本電信專家福本吉高評)
蔡長年對教育事業忠心耿耿,在教育、科研戰線上嘔心瀝血、辛勤耕耘50年,為電信部門培養了一批批工程技術人員,為中國通信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劉瑞增評)

後世紀念


• 蔡長年先生銅像
2015年9月11日上午,蔡長年先生銅像落成儀式在北京郵電大學校本部舉行。
• 蔡長年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
2016年7月13日,蔡長年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郵電大學教三樓長年報告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