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轅門射戟的結果 展開

轅門射戟

漢語成語

轅門射戟,是歷史典故,,讀音:yuán mén shè jǐ ;最早出自《三國志·呂布傳》,呂布為了阻止袁術擊滅劉備所使的計謀。

後來羅貫中將這個典故改編為膾炙人口的“呂奉先射戟轅門”,也就是《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是三國名將呂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場戰爭。

背景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袁術寫信給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其襲擊下邳,袁術因此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為了奪取徐州,袁術又煽動呂布部將郝萌發動兵變,但在呂布大將高順及時平定了郝萌的叛亂,為此,袁術害怕呂布危害自己,就為兒子向呂布女兒求婚,呂布答應了,解除後顧之憂后,袁術再次將劍鋒指向劉備。

過程


呂奉先射戟轅門
呂奉先射戟轅門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手下將領說:“將軍您一直想除掉劉備,如今可借袁術的手除掉他。”呂布說:“並非如此,袁術如果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我們就會被袁術所包圍,我不能不去救劉備啊。”於是領步兵千人、騎兵二百,飛速趕往小沛。紀靈等人聽說呂布前來援救劉備,只好收兵,不敢輕舉妄動。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影響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袁術派手下大將張勳、橋蕤等人同韓暹楊奉合兵,率幾萬步兵騎兵,分七路進攻呂布。當時呂布只有三千兵力,四百匹馬,但在謀士陳珪陳登的相助下,策反韓暹、楊奉反戈一擊,大敗袁術大軍。

評價


轅門射戟
轅門射戟
李漁:“布一生只擲戟與射戟二事,真風流千古。”
鍾敬伯:“徐州解危急,以戟為卜,實是顯長技於袁、劉,懾服其心,真三國梟雄也。”
毛宗崗:“魯仲連聊城一矢,難為了燕將,只為得一邊;不若呂奉先轅門一箭,卻不難為紀靈,是兩邊都為。”
林暢園:“呂布一武人,不料亦有此深沈之幾,蘊藉之度。”
蔡東藩:“若呂布為反覆小人,始依備,繼襲備,后復和備,始終誤一貧字,安望有成。但觀其保護備家,不屑淫掠,至射戟一事,更為劉備排難,此亦未始非豪俠所為。后之朝親暮仇者,且不布若,可勝慨哉!”“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
《三國志通俗演義》:“昔日將軍解斗時,全憑射戟釋雄師。轅門深處如開月,一點寒星中小枝。”“呂布當年解備危,萬軍誰敢效公威?早知“大耳”全無信,悔向轅門射戟時。”

文學描寫


在小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中描述了這個事件,大致與正史相當,但紀靈的兵力由三萬變成十萬,以及多了呂布提紀靈如提童稚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