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學會
中國茶葉學會
中國茶葉學會(Brief Description on China Tea SciencSociety)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依法登記成立的國家一級學會,是全國廣大茶葉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
學會成立於1964年;2018年1月,學會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立14 個分支機構,擁有個人會員 9791 名,團體會員單位 663 家。
1964年,中國茶葉學會成立。
2000年4月,中國茶葉學會與台灣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在福建福州市成功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茶葉科技學術研討會。
2001年11月,中國茶葉學會與台灣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將海峽兩岸茶葉科技學術研討會更名為“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
2008年,學會設立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
2016年,經兩岸主辦方共同協商,並徵求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名稱變更為“兩岸四地茶業學術研討會”。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名譽職務的設立;
六、決定終止事宜;
七、決定章程規定的其他重大事宜。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常務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決定秘書長的聘任和解聘;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除名;
六、決定榮譽、名譽稱號的人選;
七、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八、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人選;
九、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十、通過學會有關管理制度;
十一、履行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 分支機構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立14 個分支機構。
工作委員會:學術、科普、組織、青年、產學研、標準化、女科技工作者
專業委員會:深加工、茶葉經濟研究、有機茶、茶葉機械、茶葉感官審評與檢驗、茶藝、加工
• 辦事機構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學術交流部、培訓指導部、會員科普部、發展綜合部、《茶葉科學》編輯部。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擁有個人會員9791名,團體會員單位663家。
• 業務範圍
(一)密切聯繫茶葉科技工作者,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茶葉科技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茶葉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建設茶葉科技工作者之家。
(二)開展茶業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倡導學術民主,優化學術環境,促進茶學發展,服務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三)組織茶葉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參與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政策、法律法規的諮詢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與諮詢服務,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茶葉科技創新智庫,加快茶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傳播茶葉先進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經驗和茶產業信息,助力茶產業發展。
(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茶葉科學和茶文化知識,推廣茶葉科學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五)健全茶葉科學共同體的自律功能,推動建立和完善茶葉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
(六)承接科技評估、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評價、技術標準研製、國家科技獎勵推薦等政府委託工作或轉移職能。
(七)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和宣傳優秀茶葉科技工作者,舉薦科技人才,注重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發現培養傑出茶學青年科學家和創新團隊。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促進知識更新,培養茶葉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八)開展與中國(境)外茶葉團體和茶葉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促進與港澳台、國際間茶業科學技術合作。
(九)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編輯、出版、發行茶葉學術期刊、科技書籍及相關的音像製品,提供科技和文化知識服務。
(十)開展其他符合學會性質和宗旨的社會公益性活動。
• 資產管理
學會經費來源:一會費;二捐贈;三政府和社會資助;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服務的收入;五利息;六其他合法收入。
• 兩岸四地茶業學術研討會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兩岸四地茶業學術研討會已交流論文逾900篇。會議交流內容涵蓋茶樹育種與栽培、茶葉生化、茶葉加工與深加工、茶樹植保、茶業經濟與文化等茶學各個領域,隨著茶葉科技不斷發展和茶葉產業鏈不斷延伸,交流範圍不斷擴大,交流人次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兩岸四地茶葉科技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促進了兩岸四地茶科技與茶產業的發展,增進了兩岸四地茶人的友誼。
• 中國茶業科技年會
中國茶葉學會
• 茶學青年科學家論壇
“茶學青年科學家論壇”,是學會面向高層次青年茶學學者的一項重要品牌學術活動,通過相互切磋和交流研討,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發現、培養和舉薦了一批優秀的科技人才以及學術、技術帶頭人。
• 中國茶葉學會學術沙龍
中國茶葉學會學術沙龍,為萌芽時期尚未獲得學術主流認可的學術思想、理論觀點以及學術靈感提供寬鬆、自由、平等的茶葉學術交流平台。
中國茶葉學會與中國國外有關涉茶單位廣泛合作,共同促進茶學學科進步和茶產業發展。
1993年3月,在雲南省舉辦“中國古茶樹保護研討會”,共計10個國家、187人參與,收集論文76篇。
1995年11月,在上海市舉辦“茶-品質-人體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14個國家、172人參與,收集論文97篇。
2005年11月,在杭州市舉辦“茶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共計17個國家、128人參與,收集論文200篇。
2008年5月,在杭州市舉辦“中國茶葉生產與消費論壇”,共計15個國家、430人參與,收集論文20篇。
2011年6月,在四川省舉辦“茶·有機·低碳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14個國家、230人參與,收集論文60篇。
2014年11月,在杭州市舉辦“國際茶業學術研討會”,共計23個國家、300人參與,收集論文100篇。
《茶葉科學》主要報道最新茶葉科技成果,內容包括茶樹栽培、育種、病蟲害防治、茶葉加工、生化、機械、技術經濟、綜合利用及醫用保健等;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A、CABI等收錄。
2017年12月,中國茶葉學會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2018年1月,中國茶葉學會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 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簡稱茶葉科技獎)是科技部批准設立的面向全國茶葉行業的科學技術獎。主要獎勵為中國茶葉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其目的是調動廣大茶葉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茶葉科技創新,提升茶產業技術水平,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 中國茶葉學會青年科技獎
中國茶葉學會青年科技獎激勵廣大茶學青年科技工作者奮發進取,為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茶業貢獻力量。
• 全民飲茶日活動
2006年,中國茶葉學會等8家在杭的國字型大小茶葉機構,在“中國(杭州)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期間,提出“全民飲茶日”倡議書,倡導“茶為國飲”,號召“全民飲茶”。2008年12月,中國茶葉學會八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提出:每年4月20日(穀雨)定為“全民飲茶日”,倡議在4月20日或前後,在全國各地組織“全民飲茶日活動”。
“全民飲茶日活動”是一項全國性、普及性、公益性的科普活動,涉及面廣、影響範圍大,對普及茶葉科技、歷史、文化知識,對推動全民 飲茶,促進茶葉消費,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會徽外部輪廓呈圓形,中心由英文第一字母C(代表中國)、T(代表茶)、SS(代表學會)和茶芽葉構成的基礎圖案。底色為淺綠色,茶芽為深綠色,英文字母為金黃色。
中國茶葉學會
團結和動員茶葉科技工作者,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
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領作用,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貫徹國家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
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
倡導創新、求實、協作、奉獻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民主辦會的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促進茶葉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促進茶葉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茶葉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
2009中國茶葉學會團體會員會議
理事長:楊亞軍
副理事長:宛曉春、馮廷佺、封槐松、毛祖法、朱福堂、黃漢慶、劉仲華、王 雲
顧問:黃繼仁、施兆鵬
秘書長:江用文
常務副秘書長:周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