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龍鳳寺的結果 展開
龍鳳寺
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
龍鳳寺,原名“王爺廟”,始建於清初,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直港大道之端,倚岩而建,面臨萬里長江,建廟意在祈保過往船隻,縴夫與當地民眾平安福慧。數百年間,靈氣充溢、香火鼎盛,名揚巴蜀。時至2000年,得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恩澤,正式批准開放。因地處龍鳳溪,以龍鳳呈祥之意,更名“龍鳳寺”。
龍鳳寺[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
龍鳳寺[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
其地自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屬重慶府巴縣智里,東距府城數十里,隔江與孝里相望。民國二十八年(1939)划入市區,屬第八區所轄,現屬九龍坡區。長江自西南往東北方向流經此處時突轉為自西向東,灣急灘險,水深流速,名曰九龍灘,過往船舶常遇危險。為祈求船隻、客商及縴夫平安,元至正七年(1347),地方紳商集資修建王爺廟以圖祈福避災。后經明末戰亂,廢祀已久。直到清同治年間(1862-1874),經地方官重修,始略具後日規模。該廟面江背岩而立,供奉觀世音菩薩及掌管水府三宮的龍王造像。雖兼奉佛道神砥,其實非佛非道,亦無僧人道眾住持,僅由“看司”一人負責打掃添油、接待香客。然八十年間,每逢初一、十五,香火極為旺盛。
1951年,因修建成渝鐵路,拆除王爺廟部分建築,后香火漸衰;1966-1976年間,餘下建築及神道造像均毀於浩劫。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為寺廟的重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初,信眾在王秋桂、劉序蘭兩位居士帶領下,出資重建廟宇,塑造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造像。后又搭建臨時殿堂,西方三聖及釋迦牟尼等諸多佛教造像亦相繼次第敬立。后又修建寺門及門外道路方便信眾及遊客來往,佔地面積約三畝,寺廟再次初具規模。不過,由於其建築布局及內部設施與漢傳佛教寺院規格不符;且資金不足,修建極不規範,尚存有諸多安全隱患,故曾被視為非法宗教活動點被政府有關部門予以取締。其後,經過愛國愛教的僧俗信眾的共同努力,遵照黨的宗教政策及政府相關法規積極整改。很快就在原址重修殿堂,再塑金身,設置功德亭、芳名碑和法物流通處以及齋堂、茶室等。並規範佛事活動儀軌,設立焚香處,又建觀景平台,修建水牌坊式的山門,上方匾額由已故著名書法家魏功欽書繁體“龍鳯寺”三字,兩旁楹聯云:“龍盤古寺輝千里,鳳著祥雲庇萬家。”至此,寺廟的外貌景觀、內部結構與宗教理念,均非當日王爺廟所可比擬,完全具備了作為正規宗教活動場所的全部條件。
2000年1月7日,經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批准,作為正規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取附近龍鳳溪地名命名為“龍鳳寺”,亦兼寓“龍鳳呈祥”之意,自此作為漢傳佛教禪宗道場開光面世。
2001年,圓通寶殿工程啟動。由廣夏設計院設計,重慶第六建築工程公司第二分公司承建。同年12月18日正式奠基開工,並於翌年8月竣工。
其時,鑒於寺廟管理小組成員以居士佔多數,他們雖然熱心佛事,但文化程度及宗教素養極其低下甚至為文盲,且多為老年。因而矛盾突出,致使當家釋覺萬難以正常主持工作。2002年10月7日,區民宗辦再次主持全寺人員大會,一致決定由文化程度較高、宗教修養較深且年輕力強的釋海覺代理龍鳳寺當家。此後,海覺法師主持全面工作,遵循黨的宗教政策,積極配合政府各部門加強寺院管理。他以身作則,引導並要求全寺人員團結互助,恭敬三寶,堅持服務崗位;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定期開展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學習及提高僧眾的佛學修為,到場護法意識。至此,寺廟的各項工作和活動開始全面走向正軌。
2003年3月,作為本寺規範、莊嚴的清凈殿堂——觀音殿正式對外開放。
2003年6月18日,在區宗僑台辦領導下,根據“以僧管廟”的原則,寺院又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成立了新的領導小組。組長:釋海覺,成員:釋覺萬、釋海勤,釋海願。在組長釋海覺領導下,在佛教清規戒律規範下,充分發揚民主,結合現代管理方法,更進一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財務制度,加強了寺院各項工作特別是財務工作的領導、監督。同時,根據“佛寶為基礎,法寶做制度,僧寶是關鍵”的原則,團結群眾,加強僧眾道風建色。堅持早晚功課,嚴守清規,注重戒儀,在信教群眾及遊客中樹立立良好的形象。
同年8月,翻修山門及門外路面,建立售票房的同時,建立了新的統一售香焚香處,有力地杜絕了火災隱患。10月,重建老觀音廟,敬塑觀音菩薩化身三尊,倆旁有文殊,普賢二位菩薩造像並用。整個殿堂做工精巧,雕梁畫柱,金碧輝煌,落成后重新命名為“普陀岩”。
2004年4月,在重慶黃金島商務俱樂部董事長黃秋銘居士和重慶鐵路南站工務段領導的支持下,將電源、電話、電視等線路鋪設到寺內,解決了本寺的諸多實際困難。5月,在區民宗局領導的關心下,搬遷轉移了危房中的法像法物,並於6月動工拆除危房。7月,鄧正祿先生捐資17500元,改造藥師道場,重塑釋迦摩尼睡佛像及其他佛像。9月,在修建仿古山門的同時,修建了一條長125米寬3米的仿古龍鳳圖案通道,後來直接九濱路下行梯道(詳見下文),極大地方便了僧俗人等的出入。10月修建處理生活污水的生化池,有力的加強了環境保護。
同年11月,圓通寶殿開光及綜合樓、禮佛廣場奠基法會舉行。由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惟賢老和尚主持並開示,區民宗局領導出席並講話,市內諸山大德,護法及居士二千餘人參加。
2005年1月,經重慶市佛教協會及九龍坡區民宗局審核同意,禮請海覺法師為龍鳳寺住持。海覺法師,俗姓文,名寅生,1974年生,當代唯識學泰斗惟賢法師之徒孫,幼入塗山寺,受剃於正勇法師。本即聰慧,生性好善,與我佛有緣,耽於佛經,晨昏習讀。曾遍歷名山,訪求名師,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及台灣星雲長老等親近。2001年,受兩序大眾禮請來龍鳳寺常駐。他愛國愛教,遵循黨的宗教政策,在代理龍鳳寺當家及任領導小組組長期間,對該寺的整頓、建設等工作盡心儘力,殫精竭慮,奔走規劃,使寺廟建設及寺務工作大大向前推進。至此,寺院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同年8月,隨著我市交通的發展,即將開通一條橫跨成渝鐵路與直港大道的濱江路(即九濱路),海覺住持及寺管小組及時向民宗局請求,在靠近寺院通道陡壁處建造一座向上直達九濱路和直港大道連接處的梯道。很快得到領導的重視,在區長秦敏、副區長成汝義、周天倫直接關心下,與九濱路建設指揮部進行協商,很快就開工建設。
2006年8月,九濱路直通梯道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來往僧眾俗人等的一致好評。
同月,在區“龍鳳寺排危整治領導小組”(組長:副區長陳建偉,輔組長:區統戰部部長劉瑞江、區建委主任李必本)領導下,籌備並奠基已久的禮佛廣場和綜合樓正是全面動工,由重慶渝魯仿古建築工程公司承建。
海覺法師十分重視寺院的文化建設,與市內詩詞書畫界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繫。每年均邀請詩書畫名家道寺題詩作書繪畫,弘揚佛教教義及中華傳統藝術。自他擔任住持以來,每年均在春秋佳日召開筆會,廣結文書朋友,及大地提高了寺院的文化氛圍。2008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由重慶市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王瑞誠撰稿、重慶佛學院教師張松書丹的《龍鳳寺詩書畫雅會序》勒石,立於寺內大鐘旁,以供僧眾、居士及遊人觀賞。
海覺法師十分關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在2003年抗擊“非典型肺炎”、2004年印尼海嘯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等災害事件中,積極捐資救助。平時,他也經常性地看望、慰問社區困難居民,深獲社會好評。
2009年,禮佛廣場,綜合樓及藏經樓建成開光,投入使用。禮佛廣場面積1000平方米,與圓通寶殿相連接,可容信眾2000餘人;同時,憑欄遙望,長江南岸風光盡收眼底,實乃洞天福地,參禪悟道之亮所也。
同年,海覺法師聘請詩詞名家王瑞誠、陳仁德、書法名家鄭元彬、朱墨、羅喆光,張松等人為即將落成的大雄寶殿聯撰寫楹聯。
同年10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惟賢長老率領重慶市佛教協會智豐法師、道堅法師、普正法師、正愷法師、朗觀法師、朗光法師、正智法師、正勇法師,諸位法師主持龍鳳寺大雄寶殿開光法會。此前,惟賢長老曾三次(包括此次共四次)蒞臨本院視察,指導寺務工作。
同日,由住持海覺法師所撰《龍鳳寺碑記》亦同時勒石立碑。
2013年3月20日,重慶市九龍坡區佛教協會成立,華岩寺方丈道堅法師任會長,本寺住持海覺法師任副會長兼秘書長。
同年5—6月,在開展“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中,龍鳳寺海覺住持根據國家宗教局下發的《關於2013年開展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題的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的通知》,積極組織寺院僧眾及居士學習《憲法》、《漢傳佛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和《宗教寺務條列》等文件,指出學習月活動就如同僧人結廈安居“及入世而出世”,學習佛法要與世間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圓融無礙。全寺僧眾及居士在學習中收穫很大,深化了對十八大精神的理解,紛紛表示: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愛國愛教,加強自身建設,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同年12月,鑒於龍鳳寺住持海覺法師的先進事迹和工作績效,他先後被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授予“第二屆重慶市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以及被國家宗教事務局授予“第二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海覺法師2017年還兼任重慶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九龍坡區人大代表及九龍坡區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龍鳳寺[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
龍鳳寺[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
龍鳳寺[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