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洛鎮
甘肅省平涼市水洛鎮
水洛鎮,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庄浪縣中部,是庄浪縣人民政府駐地。
東臨良邑鄉、南坪鄉,南接盤安鄉、朱店鎮,西與卧龍鄉毗連,北靠柳梁鄉,總面積74.28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新昌路。
全鎮轄18個村,1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559戶,總人口34375人,耕地面積50247畝,人均耕地1.46畝,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93元,糧食總產量8000噸,財政收入469萬元。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620825100200 | 121 | 東關村委會 |
620825100201 | 122 | 西關村委會 |
620825100202 | 122 | 李庄村委會 |
620825100203 | 220 | 李碾村委會 |
620825100204 | 122 | 徐碾村委會 |
620825100205 | 220 | 文灣村委會 |
620825100206 | 122 | 中川村委會 |
620825100207 | 122 | 賀庄村委會 |
620825100208 | 122 | 何馬村委會 |
620825100209 | 122 | 新興村委會 |
620825100210 | 220 | 新光村委會 |
620825100211 | 220 | 柳咀村委會 |
620825100212 | 220 | 陳洞村委會 |
620825100213 | 220 | 胡溝村委會 |
620825100214 | 220 | 郭堡村委會 |
620825100215 | 220 | 二李村委會 |
620825100216 | 220 | 吊溝村委會 |
620825100217 | 220 | 崖王村委會 |
水洛鎮地處水洛河東部川區,有南北2條洛河,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北有水洛北山,南有旗鼓山,南北高、中間低,海拔高度1570米-1820米。氣候比較溫和,春夏比較乾旱,間有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無霜期160天,平均氣溫8.4℃,年均降水量547毫米。且環境優美。
鎮內有蔬菜、果品、木材、建材、汽修、百貨等專業市場,農業經濟形成了以果菜、洋芋、鄉企、勞務為主的四大支柱、特色產業,建有萬畝蘋果基地、千畝仁用杏基地、中川百畝日光溫室蔬菜基地和2個5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廠,個體工商業戶986戶,投資上2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8戶,產值達到2000萬元。玻璃、粉條、地毯等產品銷往外地,市場前景看好。
小城鎮開發拆遷農戶170戶,拆遷總面積1.19萬平方米,兌現各類拆遷補償資金213萬元,修建新徐路上宅下店歐式等風格的小康建築屋103戶,總投資1016萬元,建築總面積15450平方米。集資120萬元修建水洛鎮家屬樓2處,建築總面積2600平方米。拆除鎮政府門面120平方米,鎮農機站門面180平方米,投資230萬元修建水洛鎮宿辦樓2處,建築總面積3210平方米;投資60萬元修建鎮農機站辦公樓,建築總面積700平方米。
該鎮加強市場建設,先後建起了果菜、牲畜、農資、建材、木材、汽車修理、機動車交易等7個市場,在市場的帶動下農民開始種菜、養牛、跑運輸。2004年建成的果菜批發市場已經帶動8個村重點發展反季節蔬菜,現有日光溫室401座,種植露地蔬菜6500畝,馬鈴薯面積達到1萬畝。還建成了千畝早酥梨基地、三碾坪千畝仁用杏基地,果園總面積達到1.2萬畝。牲畜市場帶動全鎮養殖奶牛808頭,肉牛910頭。機動車交易市場更是讓許多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跑起了運輸。還有汽車修理市場、木材市場、建材市場、農資市場,有的農民自己投資在市場內做起了生意,有的在市場打工,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
水洛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涇甘、庄華2條省道穿境而過,水盤、水通、喬陽、馬卧四條縣道縱貫全境,鄉村道路27條,全長112公里,各類機動車918輛。新建鄉村道路共18條,全長26公里,北濱河路、新徐路、庄平公路、縣精澱粉廠至玻璃廠拉運沙土方鋪墊道路共5.6萬立方。有縣辦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3所,鎮辦農村小學23所,在校教職工2820人,在校學生16099人。集萬民之力,改善辦學條件,修建學校校舍23所,其中新修5所,改建維修18所,總面積7199平方米,工程累計總投資324.5萬元,其中教學樓1幢,建築面積675平方米。
水洛鎮有寺坪原半坡、齊家及周、漢文化,壑硯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川口寺窪、獅子山寺窪文化、文家溝漢墓群、宋吳介墓、宋劉滬墓等墓葬遺址。有水洛城古遺址。境內名勝古迹紫荊山,是旅遊觀光的遊覽勝地,198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提寫了山名。同時是南宋抗金名將吳玠、吳璘故里。
1991年水洛鎮黨委、政府被省政府評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先進鄉鎮,1992年平涼地區水土保持委員會評為梯田建設先進單位,1995年地委、行署評為“三五”普法先進鄉鎮,1996年省體委評為甘肅省第九屆群眾體育先進集體,1996年地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9年地委、行署、軍分區評為雙擁模範鄉鎮,2000年地委、行署評為發展民營經濟先進鄉鎮,2000年地委、行署評為“四五”普法先進鄉鎮,2000年市委宣傳部、市科協評為科普示範鄉(鎮),2000年市殘聯評為先進殘聯組織,2004年鎮黨委被省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
徐碾村新農村續建簡介
水洛鎮徐碾村是2009年我縣實施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全村共11個社637戶2752人,耕地面積4845畝,人均1.7畝。
一是抓基礎設施建設。硬化主支巷道7條1600平方米;藉助漳麻河人飲工程建設,鋪設自來水管道4.5公里,完成全村637戶自來水到戶工程,實現了全村每戶都通自來水的目標;建成垃圾集中堆放點5處,配套修建排污排洪渠1000米;大力推進農村能源建設,結合“一池三改”項目配套建成沼氣示範戶50戶。
二是抓產業開發。對新建成的1000畝優質紅富士蘋果實行規範化管理;為示範引導蔬菜產業的發展,建成蔬菜大棚8個;推廣種植全膜玉米800畝,良種小麥600畝;建成400頭生豬養殖場1個。
三是抓民主政治建設。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和民主理財小組;開展和諧村鎮和新農村建設“十大”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新興新農村續建
新興村距縣城約2公里,全村轄7個社,594戶,2555人,耕地2084畝,2010年人均純收入3059元。
新興村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清、五改、四化、六有”要求。一是抓基礎,改善人居環境。投資2000萬元,規劃建成佔地建成佔地60畝的住宅小區1處100戶,其中磚混二層別墅式樓房51戶,磚混一層雙屋式庭院49戶。拆除村內違章建築,對主巷道內的土大門、土院牆、土木結構房屋改造磚化;拓寬硬化村內主支巷道15條4500平方米,配套完成排污、排水等工程;加大對北川公路兩側的整治力度,解決修建前後不齊、高低不平、髒亂差的問題,加強村莊衛生管理,建成垃圾集中堆放點4處。完成主支巷道綠化、亮化、美化,綠化面山500畝,栽植行道樹1000株。二是興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投資20萬元建成蔬菜大棚30座;加強對1000畝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的科學管理,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000畝、全膜洋芋500畝、全膜穴播覆土小麥600畝。三是強組織,促進民主管理。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建立完善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強化對村重大事項的實施情況、財務公開情況的督查,促進了基層權力的陽光運行,保障了農民的民主權力,暢通了群眾的利益訴求渠道。同時,依託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舉辦各類培訓班12期600人(次);深入開展“和諧五星”創評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民主管理。
水洛鎮何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水洛鎮何馬村共7個社495戶2620人,該村是縣上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工程也是市、縣典型培育項目之一。我們主要完成了示範村新建、舊農宅改造和商貿一條街建設等三項任務。
第一、投資1000萬元,採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群眾自願、自籌資金、產業配套、項目扶持”的機制,新建何馬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一處。該示範點共新建小康住宅74戶,設計為四種戶型:一是沿街上宅下店式商業經營區共6戶,每戶佔地2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解決了何馬村一些富裕群眾無地方搞商業經營的問題;二是二層歐式小康住宅區共6戶,每戶佔地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6平方米,改善了何馬村一些富裕群眾的居住條件;三是一層歐式住宅區共43戶,每戶佔地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6平方米,解決了何馬村因分居和拆遷等原因造成一些群眾無處居住的問題;四是產業經營區共19戶,每戶佔地4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平方米,前院住宅,後院經營,解決了何馬村一些養殖、加工等產業經營戶的用地困難,為發展庭院經濟創造了條件。同時,在示範點共設計規劃新農村建設文化牆20處200平方米。該示範村現已全面建成。
第二、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四化”及“三清五改”的要求,對何馬村群眾居住的舊農宅進行
了村容村貌整治。已完成495戶群眾的自來水進戶工程,並按規劃硬化了10條2000米的巷道,建成了村衛生醫療所,完成了面山造林800畝,引導群眾種植蔬菜150畝,發展規模養牛5戶52頭。
第三、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去年以來,我們對何馬村商貿一條街進行了科學規劃和全面整治。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群眾自建”的原則,引導群眾共修建上宅下店式小康住宅100戶,對商貿一條街進行了鋪油硬化,修建了排洪渠,安裝路燈20盞,栽植行道樹50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