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

馬來西亞沙巴州第二大城市

山打根(Sandakan)一譯仙那港,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第二大城市,景色宜人,人口40萬(2009年)。山打根是東馬第一良港,濱蘇祿海,山打根灣口北岸。海灣內闊口窄,長24公里,口寬2公里,內寬8公里,可泊萬噸輪。山打根市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漁港,木材、龍蝦、燕窩出口量居全國首位。沿海紅樹林盛產丹寧。更多的輪胎零售業和零件業。工業有木板及水產罐頭加工。六十年代起,市西建巴維新港市南建立工業區,郊區開闢可可與油棕園,還修建了橫貫東西的公路。

歷史沿革


山打根港口
山打根港口
十八世紀初,山打根灣曾是蘇祿王國對華貿易的出口港。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西班牙、德國在此爭奪,英國佔領灣口的布利欣欣,命名為“埃洛坡拉”,不久改名“山打根”。1884—1945年,長期是英屬北婆羅洲(沙巴舊名)首府。

人口民族


山打根人口有403,500。其中華人(320,400),馬來人(107,000)。住在山打根市區的以華人居多。華人當中,福建人又以從事商業及建築業為主,客家人多餐飲、務農,興化人多從事漁業、輪胎等零件業,海南人多經營咖啡店,潮州人多經營雜貨業。
山打根是座民風淳樸的城市,跟其他大城市比較起來,山打根人的生活較悠閑,步伐沒那麼匆忙。

文化


語言

作為馬來西亞的一份子,語言成分自然也是多姿多彩的。和其他馬來西亞城市一樣,華語、英語、馬來語的流通性,相當於大馬來語,是政府及半政府機關的指定用語。
華語、英語、馬來語的流通性,相當於大馬來語,是政府及半政府機關的指定用語。
中文華語、廣東話則是通用語,在商業活動中被廣泛使用。廣東話、華語雖說流通於華族之間,但事實上華族之間的溝通普遍使用各地方言,比如說福建話、客家話、潮州話等等。

飲食

山打根有很多水屋,尤其是步嘉村(Kampung Pukat),裡面有很多大排檔,也是住家,早上有賣早餐(蝦面,魚面等)。
海鮮大餐在港口廣場旁邊的魚菜市二樓(煌景海鮮餐廳Bayview)和海上王海鮮餐廳都有得吃。其他茶室多數有賣海鮮的。
中國餐廳和甜品店7 Heaven(七天堂)裡面賣很多特製雪糕,很受歡迎。

旅遊


景點

三聖宮
三聖宮
山打根是座民風淳樸的城市,跟其他大城市比較起來,山打根人的生活較悠閑,步伐沒那麼匆忙。華人廟宇三聖宮、包公廟(建於1887年,位於市內)
山打根鱷魚場
西比落人猿長鼻猴保護中心
博哈拉島
海龜島

休閑購物

目前,山打根市的購物商場有5間,超過大約1300家的零售店分佈在這些商場內,所有商場的面積總和約125,000平方米。其中較受歡迎的購物中心有:Wisma Sandakan(山打根廣場)、Harbour Mall(港口廣場)等。班達英達(4英里)許多夜總會,有些人說班達英達這個地方像香港的蘭桂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