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48年11月成立的東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畜牧專業,1950年2月畜牧專業獨立建系,稱畜牧系。1993年3月改稱動物科學系。1997年10月動物科學系與動物營養研究所合併成立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現在學院下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水產養殖系、草業科學系四個系;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實驗中心、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實驗中心、水產養殖實驗中心三個中心;動物營養研究所、畜牧技術服務中心及動物科學實驗站。共有動物科學、草業科學和水產養殖三個專業。
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實驗設備齊全,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98人(95人,含奶牛所),其中教授26人(含高級研究員),副教授30人(含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37人,專業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7人,具有碩士學位的87人。學院現有在籍本科生720人,在站博士后17人,在讀博士生49人,在讀碩士生280人。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農業部重點學科和省重點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為農業部重點學科和省重點學科。
80年代初,中國農業教育家、畜牧學家、動物營養學開山鼻祖許振英先生創立了中國動物營養學分會,並首任會長。學院先後有王慶鎬、張繼先、於文翰、駱承祥、陳潤生、楊山、盛志廉教授首任或次任中國動物環境衛生、養羊學、養馬學、畜產品加工學、養豬學、養禽學、動物數量遺傳學分會會長。是造就畜牧業高級人才的搖籃。
“六五”以來,學院承擔國際、國家、省級及市級科研課題260餘項,共獲得科研經費6000多萬元,其中7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400餘篇,出版著作70餘部,編寫教材30餘部。學院十分重視國際間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10餘個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等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學院先後派出30餘人出國留學,有60多人次出國進修、考察、訪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進行合作研究。我院許振英先生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陳潤生(1989年)、單安山(2001年)、李輝(2004)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是東北農業大學“211工程”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過培育優良畜禽品種、傳授先進繁殖技術、飼養技術和科學的動物生產管理方法等,促進了黑龍江省畜牧業的發展,為“科技興省,科教興農”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同類專業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學科建設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動物飼養學科始建於 1987 年,經過 15 年建設,在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2000 年與我院營養、動物遺傳育種、草業科學等二級學科共同構成畜牧類國家一級學科, 2004 年被評為東北農業大學校級重點學科。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藥用動物(林蛙、梅花鹿)、毛皮動物(水貂、狐狸)、觀賞動物(孔雀、寵物犬)的馴養、繁殖、疾病防治及產品利用。東北農業大學經濟動物飼養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二, “特種經濟飼養”方向 深入探討特種經濟動物營養需要的特點、規律和研究方法以及特種經濟動物飼料的開發方法與途徑,進一步完善特種經濟動物生產的基礎理論,充分挖掘特種經濟動物配合飼料研究潛力,開發系列化、配套的特種經濟動物配合飼料等。 “經濟動物遺傳繁育”研究方向 以經濟價值較高的特種經濟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現代生物學、育種學、繁殖學及生物工程技術為基礎理論和研究手段,研究特種經濟動物的繁育機理和繁育新技術,研究特種經濟動物繁育的自身特點和規律,為經濟動物的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建設
一、本學科歷史沿革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由始建於 1948 年的動物遺傳育種和動物繁殖兩個學科在 1998 年的全國學科調整中合併組建而成,是畜牧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本學科點自 1978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 年建立碩士點, 1986 年設立博士點, 1989 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1999 年被評為農業部重點學科, 2000 年經重新評審再度被確定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東北農業大學畜牧學科於1995年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2000 年被批准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是東北農業大學“ 211 ”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在全國同領域中,本學科具有相對領先的學術地位。在我校畜牧學科創始人許振英教授的領導下經過盛志廉、楊山、陳潤生、張大鵬、韓光微、繆堯源、胡殿金、齊守榮、姚仲達等老一代教師和幾代學科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本學科在教學科研上碩果累累,為我國畜牧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學術梯隊
本學科作為東北農業大學“211 ”工程立項的重點學科之一,經過長期精心建設,在學科原有較紮實的學術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又有了長足的發展。學術隊伍的年齡結構明顯年輕化,學歷結構層次有顯著提高,職稱結構正趨向合理。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現有教職員工 22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含相當職稱) 5 人,講師 6 人,助教 4 人;研究生導師 9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 4 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有 16 人,其中有 7 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2000 年以來,骨幹教師中在國外進修半年以上 6人次,國內進修半年以上 5 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8 人次,國家級學術會議 40 人次,出國考察、講學 6 人次。
三、教育教學
我校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為我國本行業高級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八十年代以來,本學科共培 養出博士后 5 人,博士生 31 人,碩士生 136 人;其中, 2000 年以來培 養 博士后 3 人,博士生 10 人,碩士生 50 人;目前在站博士后 2 人,在讀博士生 14 人,在讀碩士生81 人。“九五”以來,主持教育部遠程教育課件項目 2 項,省教育廳教學研究課題 5 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 6 項。研究成果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 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4 項,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2 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 20 余篇。本學科目前為 10 余個專業開設了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系列的課程 30 余門。